近日,新浪微博宣布和环信正式达成合作协议,环信客服产品作为唯一合作伙伴,将为微博数百万认证帐号提供以移动端为核心的全媒体智能SaaS客服产品,帮助其提高客服效率和多端客服接入的用户体验。相比传统客服软件,SaaS客服具有极简部署、按需付费、弹性扩容、低价高质等天然优势。
环信与微博达成合作,打造多渠道智能客服体验
责任编辑:xfuesx | 2016-09-19 15:11:25 本文摘自:数字化企业网
近日,新浪微博宣布和环信正式达成合作协议,环信客服产品作为唯一合作伙伴,将为微博数百万认证帐号提供以移动端为核心的全媒体智能SaaS客服产品,帮助其提高客服效率和多端客服接入的用户体验。相比传统客服软件,SaaS客服具有极简部署、按需付费、弹性扩容、低价高质等天然优势。
据DCCI数据,微博已成为用户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媒体,日均使用时长在20分钟以上的用户占91%,仅次于即时通讯工具。同时,中国及全球的社交网络营销整体均有待挖掘,广告价值不断凸显,无论是Facebook、Twitter,还是微博和微信,社交广告的发展仍具有较大空间。最新财报显示,微博的大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的广告营收的强劲增长,彰显了微博对多样化客户群的巨大平台价值。此次和环信移动客服的强强联手,将进一步完善微博的社会化营销及服务体系。
传统客服服务面临诸多挑战
作为微博商业化进程的中坚力量,微博数百万认证帐号一直存在着提高曝光机会、加强变现能力等几大刚需,而提高客服效率能有效帮助这些帐号提高粉丝活跃度、增加曝光机会,从而具备更强的变现能力。
在改善客服体验方面,传统模式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1,对于普通蓝V和橙V用户,客服咨询可能来自微博私信、评论以及@,没有统一渠道来收集和处理信息,咨询量稍微大一点就容易导致客服人员顾此失彼,回复不及时用户体验差等问题。
2,对于动辄十万、百万甚至千万级粉丝的超级蓝V和橙V用户,每日面对海量的信息咨询必然需要借助粉服开发者模式集成第三方专业客服工具,但是集成有门槛,需要技术研发团队支持解决集成问题。
3,面对日益增长的粉丝,如何用有限的客服人员服务好不断增长的海量客服请求,需要借助智能客服机器人技术。
4,部分用户同时多人维护多个蓝V和橙V账号,来回切换账号容易导致信息丢失且工作效率低。
相当一部分帐号急需一款集成简单、支持多渠道接入、支持智能客服机器人、支持多客服协同、能排班分组转接、能KPI绩效考核以及更有效率的专业客服工具,主打全媒体智能技术的环信移动客服应运而生。
为此,环信与微博正式达成合作,为微博商业生态提供全媒体智能客服系统,提升微博的服务效率。微博相关客户不需要额外技术支持集成开发,仅需注册绑定一个微博账户一切都可轻松搞定,所有来自微博私信、评论以及@的消息都能够统一平台一键接入,一键回复。
体验环信全媒体智能客服从绑定一个账号开始
环信为微博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智能客服体验
1,支持微博@、评论、私信信息,均可一键接入,一键回复。同时,不同渠道的用户和内容均可以做标记、分类和整理。
2, 7×24小时环信智能客服机器人应答,有效缓解前期各类标准化重复性咨询问题。
3,支持多客服协同工作,支持多技能组,支持自定义会话分配策略。你可以多人支持一个微博客服,可以一人管理多个微博客服,也可多人同时管理多个微博客服。
环信移动客服更多功能展示
不断开放壮大的微博商业生态
经过两年的发展,微博商业生态规模日益强大,商业生态也一直秉承以下三原则:1,加强广告自助投放能力与精细数据互换能力,构建能力自助化。2,提升微博开放能力,构建与加强微博内商业关系,辐射至微博外。3,接入更多第三方服务,以商业服务+基础服务共筑微博开放商业平台生态。
微博商业生态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和环信的合作代表着微博客服用户体验的一个全新的提升,未来微博商业开放平台将继续保持高度开放持续为微博与第三方创造共赢。”
关于环信移动客服:
环信移动客服——全媒体智能云客服倡领者,于2016年荣膺“Gartner 2016 Cool Vendor”。支持全媒体接入,包括网页在线客服、社交媒体客服(微博、微信)、APP内置客服和呼叫中心等多种渠道均可一键接入。基于环信业界领先的IM长连接技术保证消息必达,并通过智能客服机器人技术降低人工客服工作量。同时,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挖掘的客户旅程透析产品"环信客户声音"能够帮助企业优化运营,提高跨渠道客服体验。
截至2016年上半年,环信移动客服共服务了29437家企业用户,现已覆盖包括电商、O2O、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在线旅游、移动医疗、智能硬件、游戏等领域的Top10客户,典型用户包括国美在线、58到家、楚楚街、海尔、神州专车、新东方、链家、泰康在线、号码百事通等众多标杆企业。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SaaS客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环信移动客服在SaaS移动端客服用户覆盖占比高达77.4%,稳居行业第一。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