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叛逃和大数据制衡

  开场前先扯几句闲话,一觉醒来发现邓文迪也离婚了,想起去年她在听证会上奋起护夫,掌掴袭击者的情形,又让人不相信爱情了,当然,你也许会说邓文迪这个人,根本从来就不可能爱过谁。

  但谁知道呢?

  斯诺登叛逃不止是警告了美国人

  前中情局技术员爱德华·斯诺登的叛逃使美国情报部门监视网民数据和电话的秘密计划“棱镜”意外曝光。这一计划的主要使命是大范围收集并监控网络和电话用户信息。根据斯诺登的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直接接入苹果、微软、谷歌、雅虎等九大互联网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针对境外非美国人搜集情报,用户的电子邮件、在线聊天、信用卡信息等都无密可保。

  事件在全球各地引发巨大反响。涉及的9家大公司通通跳起来进行强烈否认,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公开否认情报部门窃听公众电话。国家情报总监则对事件表示“痛心疾首”,认为泄密者的行为对国家安全造成了极大损失。

  尽管当事者全部否认,但对于外界来说,大多数人将之理解为政治惯性动作。信其有者远多于信其无者,即便在美国,调查中认为斯诺登是爱国者的也多于认为其是叛国者的,有六万五千多人在白宫网站签名,要求奥巴马赦免斯诺登。在旁观者看来,这个事件简直就是好莱坞大片的现实版本,正直的政府内部人员受不了良知的重压,为了公众利益,毅然捅破“黑幕”。

  斯诺登有可能触犯了法律,但他是个好人。至少在目前还看不到他个人从此事中牟取私利的痕迹。事实上,只要他想,斯诺登完全可以把他接触到的大量机密通过一个公开市场卖给俄罗斯等国家,但他只是说出了真相,而未涉及人员名单、情报站地址等任何细节。

  可斯诺登也未必完全站在正确的一方。正如奥巴马所说,“不能在保持百分之百隐私的情况下,获得百分之百的安全”,美国政府的大规模监控行动有可能是在法律允许之内进行的。而斯诺登的叛逃只是暴露了一种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公民隐私的侵犯是否已经到了失控的边缘,或者已经失控?

  斯诺登叛逃事件有可能会使美国国会重新审视是否削减政府大规模监视私人通讯的权限,但更大的可能--也是斯诺登所担心的--一切都没有发生改变,人们能在媒体上看到所有爆料,他们知道了政府为单方面授权做了多少工作以对美国社会和全球社会进行更大程度的控制。但没有人愿意冒风险站出来进行抗争,以取得实质性改变。

  斯诺登叛逃不止是警告了美国人,同时也预示了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所可能遭受的一种普遍危机。像“棱镜”计划里涉及的苹果、微软、谷歌、雅虎等大网站,人们每天把大量个人信息输入其中,但常常并不被事先告知数据的用途。而这些数据会被企业或政府用来进行一些新形式的侵犯,比如根据对大数据的分析预测来对人们尚未实施的行为进行惩罚。

  “大数据之父”舍恩伯格曾披露过一个例子:在美国有一个名为“预测式配警”的计划,该计划通过大数据分析来预测美国某个城市的某条街道的某个时段是犯罪高峰时段,然后部署更多的警力在那个位置。这意味着该地区居民将长时间被监控,这是一种变相的惩罚。但他们并没有做错事,却因为某个计算机的算法预测他们可能会做错事便被惩罚了,这显然并不公平。

  根据斯诺登提供的信息,美国国安局拥有的正是一套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情报收集系统,这套名为“无界爆料”的系统,以30天为周期,这套系统可以从全球网络系统中接收到970亿条讯息,再通过比对信用卡或者通讯记录等方式,能几近真实地还原个人的实时状况。当然,谷歌这样的商业组织也有可能掌握同样量级的信息,但差异却是天壤之别:因为政府可以通过搜集的大数据把你关进监狱,而谷歌却不能。在未来,必须建立一种法则对大数据的合理收集和使用予以制衡。

  (科技、阅读、生活--微信最值得收藏的公众号之一。收阅本微刊方法,点击右上角按钮,点查看公众号可关注微天下或分享本文。或微信“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搜索gongzhonghao001或微天下添加

时间: 2024-11-02 06:22:48

斯诺登叛逃和大数据制衡的相关文章

活的大数据实战——人群标签及标签关联性挖掘(1)

2013年初,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在美国好莱坞举行.而在颁奖礼之前,微软纽约研究院经济学家David·Rothschild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此次奥斯卡各奖项的得主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除最佳导演奖有所出入外,其它各奖项全部命中.这并不是David第一次准确预测,在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他就曾准确预测了51个选区中50个地区的选举结果,准确度高于98%.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各个行业利用数据进行预判.分析.优化都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而如何使大数据发挥其根本价值,真的为我们

活的大数据实战——人群标签及标签关联性挖掘

引言-- 2013年初,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在美国好莱坞举行.而在颁奖礼之前,微软纽约研究院经济学家David·Rothschild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此次奥斯卡各奖项的得主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除最佳导演奖有所出入外,其它各奖项全部命中.这并不是David第一次准确预测,在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他就曾准确预测了51个选区中50个地区的选举结果,准确度高于98%.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各个行业利用数据进行预判.分析.优化都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而如何使大数据发挥其根本价值,

大数据时代,各国秘密警察都在干什么?

上次在华盛顿同一位"知情人"聊了半小时的斯诺登,我感到不安.回到北京又同另一位"知情人"聊了一次,我愈加不安.斯诺登事件后,虽然我也批评了美国情报机构侵犯个人隐私,但我多篇批评文章的矛头是针对"叛谍"斯诺登的.文章出来后遭到一些读者的质疑.如今反思此事,我承认在斯诺登事件上的看法有些偏颇. 在价值观上选边站,在美国与俄国.委内瑞拉之间选边战,以及过份看重"职业道德"而忽视了情报职业本身牵涉的种种不道德,让我对斯诺登事件有了先入

“棱镜门”为人们反思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与公共安全提供一个范本

摘要: 随着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将美国的棱镜计划公之于众,全球舆论鼎沸,斯诺登是不是叛国者,美国政府是否违宪,诸如此类的讨论热火朝天.棱镜门为人们反思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 随着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将美国的"棱镜"计划公之于众,全球舆论鼎沸,斯诺登是不是叛国者,美国政府是否违宪,诸如此类的讨论热火朝天."棱镜门"为人们反思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与公共安全提供了一个范本,斯诺登潜逃.引渡以及政治庇护这样的情节增加了戏剧性,却无碍于反思这个问题的内核. 经过一段时间的辩论

“大数据”的“双面性”

摘要: 去年是云计算,今年是大数据.作为时下最流行的信息化标志,如今每个行业都在为自己具备大数据能力而作出努力.一时间,似乎不说自己有大数据基因,或者正在做着大数据相关的 去年是"云计算",今年是"大数据".作为时下最流行的信息化"标志",如今每个行业都在为自己具备"大数据"能力而作出努力.一时间,似乎不说自己有"大数据"基因,或者正在做着"大数据"相关的事情,都觉得自己赶不上潮流了.但

在大数据时代公民权与政府之间的真实关系

摘要: 随着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将美国的棱镜计划公之于众,全球舆论鼎沸,斯诺登是不是叛国者,美国政府是否违宪,诸如此类的讨论热火朝天.棱镜门为人们反思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 随着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将美国的"棱镜"计划公之于众,全球舆论鼎沸,斯诺登是不是叛国者,美国政府是否违宪,诸如此类的讨论热火朝天."棱镜门"为人们反思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与公共安全提供了一个范本,斯诺登潜逃.引渡以及政治庇护这样的情节增加了戏剧性,却无碍于反思这个问题的内核. 经过一段时间的辩论

大数据助力智慧医疗健康新启程

免费开通大数据服务:https://www.aliyun.com/product/odps 摘要:本文整理自云栖TechDay 23期活动中阿里云大数据高级专家张鸿飞(彧然)的分享.医学是一个实践科学,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实践经验积累的,而经验最根本就是数据,所以,数据对整个医疗的发展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本文中彧然分享了医疗大数据如何借助云计算能力实现人工智能的落地,产生数据的智能,以及针对互联网医疗面对的挑战该如何应对. 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速记以及演讲PPT 今天,阿里云的思路就是打造这样的一个

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的相对绝对关系

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还在寻求容身之所的时候,美国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727.html">国家安全局(NSA)全方位收集电话和电子邮件记录之事经过他的披露,已经引发了不安和愤怒. 奥巴马当局声称,监听数据带来了安全,然而左翼和右翼都在谴责这种窥探行为是对隐私的侵犯. 数据不是信息,而是有待理解的原材料.但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当NSA为了从其海量数据中"挖掘"出信息,耗资数十亿改

从“大数据”中淘金很酷,但方法还很盲目

本文原载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原标题:Big data: are we making a big mistake,貌似我看到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但还是分享下吧.因为它确实讨论了我最近所思考的一些问题,是一篇思辨的文章.如果你以前没了解过大数据,这又可以看作一篇入门文章. 这篇文章只算一家之言,因为质疑总比证实更简单,但大数据现在炙手可热,这些反面的意见,如果作为谈资收藏起来,也是不错,说不定把妹子的时候会有妙用. by信海光微天下 大数据是对于大规模现象的一种模糊的表达.这一术语如今已经被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