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联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这一产业也存在产业园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结构失调等诸多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联网的应用愈加广泛,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物联网连接数已达16亿个,预计2020年将超过70亿个,市场规模达到2.5万亿元,物联网发展潜力巨大。
产业迎发展机遇
物联网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和推动力量,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早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在物联网发展政策环境、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以及行业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物联网应用推广进入实质阶段,示范效应明显,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宋清辉告诉记者,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物联网开环应用”,将致力于加强通用协议和标准的研究,推动物联网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应用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应用协同。
事实上,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在多个行业领域展开,为诸多行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大大提升了管理能力和水平,改变了行业运行模式。中研普华研究员陈后润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物联网正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工业、医疗、水利、安防等领域额,并形成了包含芯片和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电信运营、物联网服务在内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另外,在空间上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格局。
陈后润预测,今年我国物联网产业会朝着以下三个方面发展:一是联系更多的低频段LoRa或者高频段60千兆赫兹的无线技术方向进展;二是数据收集将会迁移到云端,有可能不会再依赖于结构化查询语言;三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来识别某人的言语,同时优化机器运行。
全国人大代表、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技术不断成熟,物联网时代正逐渐到来。
高德康对记者表示,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希望政府能加大对智能制造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强对智能制造软件开发运营商和智能制造企业的资金扶持。
事实上,物联网产业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2009年,物联网就被正式列入我国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之后“物联网”反复出现在多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毋庸置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物联网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尚存短板待攻克
陈后润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目前我国物联网主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全面感知,就是利用二维码、传感器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融合各种电信网络,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正因为物联网的广泛应用,诸多企业也是纷纷加速进入物联网领域。京东方CEO陈炎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以物联网引领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将创造激动人心的大时代,带来一个万亿美元级的大机遇、大市场。他说,“‘回归实体经济’已成为全球产业经济的重要特征,实体经济仍是拉动经济增长最强有力的‘火车头’。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齐头并进,才符合改革与发展的诉求。”
尽管市场广泛,企业也是雄心勃勃。但是,我国物联网产业还存在许多短板需要去攻克。陈后润告诉记者,在技术上看,我国物联网行业区域覆盖广泛,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尽管形成了各自的产业园,但规模小、效率低;二是行业集中度低,产业发展布局不平衡;三是结构失调,布局缺乏整体规划;四是产业标准化程度低等,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他说,传感器及射频识别(RFID)技术滞后于国际水平,这是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短板,主要是核心技术创新力度不够,标准体系缺失,规模应用相对不足,技术难于对接市场 。他希望国家要政策引导加强技术开发,国家统筹建立标准体系,加大物联网应用的力度。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