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被显著提高

  如果一切顺利,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被显著提高,年利用量将在2015年达到4.78亿吨标准煤,这个数字在2010年年底时仅为2.94亿吨。同时,2015年4.78亿吨标准煤中可以变成商品交易的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要达到4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9.5%以上。

  在上述大前提下,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在电力体系中上升为重要电源。

  “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1.6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6100万千瓦,风电7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750万千瓦,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争取达到总发电量的20%以上。

  即便国家不再出台任何刺激性的政策,在现有的已经上马的项目基础上,实现这些数字并不难。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对本报记者说,《规划》的出台,对水电、太阳能、风电、光伏产业而言是非常大的利好消息,发电量的设定不仅有利于带动四大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投资额度大幅增大,还能够有效避免产能过剩、盲目发展等不良情况的产生。

  启动国内市场救市

  国内大规模的发展计划,或将为一些外向型的可再生能源——如光伏产业带来希望。比如《规划》大规模提高了2015年我国太阳能发电量至2100万千瓦,较原规划的1000万千瓦增加一倍多。

  可再生能源专家孟宪淦说,美国和欧盟在对中国展开双反调查,启动国内市场将会有利于缓解国内太阳能产业发展压力。

  然而,光伏的发展规划对于缓解当下光伏产业内忧外患的发展困境有一定效用,却难以从实质上帮助光伏企业扭亏为盈。

  沈宏文认为,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非单纯的一个发展规划就能解决的,只有各级政府和光伏企业积极协作,加快光伏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方有可能帮助光伏企业脱离“水火”。

  美国大凤凰城经济理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巴里·布鲁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全世界范围内,光伏产业要和碳能源产品和传统的电力进行竞争,所以上网电价是争论的重要方面。

  与传统的火电相比,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发电成本上并没有优势,其过高的成本已经影响到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如果不解决困扰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的上网问题,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化依然面临挑战。

  国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力专家直言,风电的窝电现象不解决,再好的规划都会没有用,这一点在光伏产业身上同样适用。

  救命稻草分布式能源

  种种迹象显示,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必须迈过去窝电这个坎。

  国家电网的人士曾对本报记者解释说,包括太阳能、风能在内的新能源发电并不稳定,即使建设配套的火电厂,依然还会对电网的稳定性形成冲击。

  国网能源研究院最近发布的2012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并网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及其它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409万千瓦,同比增长47.4%,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5.1%。

  但是并非所有的装机容量都能够顺利并网,以内蒙古为例,能够顺利上网的风电和太阳能连当地一半的装机容量都达不到,不少机组不得不常年处于停机状态。

  破解上网难题,就地消纳或许是一种好的选择。《规划》中着重提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形成较大规模。这将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厂只需要将当地用户用不完的电上网。

  中国发布式能源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王毅工对本报记者说,能源局的规划对发展分布式能源的作用是积极的,但是应当看到政策的支持需要是全方位的。一旦涉及到细节,就需要财政部、科技部等部委的配合,能源局必须与其他部委达成更广泛的一致意见。

  不少关注分布式能源发展的人士都认为,分布式能源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在发展的初期培育阶段需要国家帮忙扶上马,后期则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生存环境。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设想,未来可以建立起集中式的骨干电源和分布式电源相结合的电源体系,并将大规模的骨干电网和地方电网、微电网相结合。

时间: 2024-08-10 07:00:47

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被显著提高的相关文章

2015年清洁能源消费大幅提升

昨日,深圳市发改委召开专家评审会,就<深圳市低碳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3722.html">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探讨修改.这是深圳首个低碳发展规划,规划提出2015年深圳单位GDP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32%以上,清洁能源要在能源消费中占到一半比例,并首次提出了低碳服务业的概念和发展方向. 评审专家表示,审议稿思路清晰,涵盖全面,措施完善,个别目标和方针经微调.补充和修正后,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被第一专家驳能源消费大国责任论

"能源消费大国责任论"混淆视听(回应"中国经济责任论") --访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 记者 杜海涛 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还是略低于美国,在能源消费问题上,中国又"被第一"了一回. 中国立足于本国能源结构特点解决了自身的能源需求问题,承担了更多环境压力,实际上为全世界的能源安全作出了贡献. 在新能源发展方面,中国拥有四个全球第一:水电装机全球第一.太阳能热水器利用规模全球第一.核电在建规模全球第一.风电装机增速全球第一. 中国能源

周大地详析中国离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有多远

活动标题:中国离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有多远 活动描述:嘉宾: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周大地 时间:2010年7月30日17:00 简介:日前,国际能源机构(IEA)发布消息称,中国已在去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国家能源局旋即否认这一说法.那么,中国的能源消费到底有多大中国离世界能源消费的第一把交椅还有多远今天我们请来能源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周大地,来给大家算笔账.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周大地(左)在中国网中国访谈演播室接

几种关键储能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前景

能源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确保能源的安全供给更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不仅如此,能源与环境.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议题紧密相关,因此近几年来,能源相关的话题不仅持续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关注,而且已经受到了广大普通民众的极大关切.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能源格局有了新的变化,相应的很多国家也已经在能源转型方面开展了行动. 1.世界范围内能源转型的大背景 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德国的能源转型.德国在风电光伏部署,开发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地热,光热,光伏等),与邻国进行能源互动(丹麦),建设新一代能源系统示范

数据之惑:能源消费与数据背离平均工资不平均

对于步入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中国社会来说,形形色色的统计数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地融入中国经济.这些经济数据,无论是源自国家统计局还是来自其他部门,皆广受关注,更是财经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尤其对于官员.学者.企业.媒体等阶层来说,似乎已经无法离开统计数据.所有的判断和决定依数据做出,而他们的种种行为也在影响着经济走向,这种走向又被最终反映为通过浩大而繁复的工作汇总出的数据.经济应该决定数据,而数据也在引导着经济. 不过,统计数据在大行其道的同时,也备受争议.特别是当工业增加值与同步指标--用电量

看德国能源转型中的光伏如何破茧成蝶

近日,德国能源部发布了地面光伏竞拍政策的第三轮官方审查建议,并计划对风电行业也开始实行竞拍政策.随着德国光伏和风电技术不断突破和完善,产业资本运作市场化逐渐形成,德国政府决定到2017年用竞拍模式(Auction)取代上网电价补贴政策(FITs),协助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德国在能源转型方面走在全球领先位置,那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德国决定改变发展政策呢?这些政策又有什么利弊呢? 十多年前,当风能和太阳能还被人们视为开发成本很高的能源时,德国就格守承诺将发展清洁能源纳入该国发展的政策当中.2014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0.23 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技术

10.23 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技术 现阶段可再生能源供应有很强的随机性.间断性和模糊性,成功并入电网并用其他形式高效利用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其次,对于能源互联网的建立,不仅要解决能源的高成本传输,以及能量输送损耗问题,还要对于能源互联网中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实时处理,来预测和监控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极端不稳定的能量生产供应变化.要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具体功能,能源互联网需要相应的技术体支撑.笔者认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可以分为四个子技术,即体系架构技术.能源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安全技术. 体系架构

中国有望成为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

张国宝:"我国和美国能源消费总量差不多,跟它的差距已经不大了,就差一丁点.第一消费大国这顶帽子可能就戴在我们的头上." 但是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并不合理.在发达国家,煤炭在整个能源消费当中占30%多,而中国恰恰相反. 张国宝:"中国是清洁能源包括油和天然气,加上其它能源,可能占了30%,煤炭占了将近70%,刚好跟发达国家的能源结构倒过来." 而且从2008年起,中国就已经从传统的煤炭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增加.比如,中国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4400万吨左

外媒热炒中国能源消费全球第一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据<人民日报>报道 连日来,外媒纷纷炒作"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全球第一"的新闻.全球能源消费,确是中国排第一吗?外媒为何将这一消息炒得震天响?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日前予以解读. 王震说: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31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高出8.7亿吨.而国际能源署却给出了32.2亿吨标准煤这个数字,多出了1.2亿吨.实际上,国家统计局获得数据的渠道比国际能源署要多,无疑更具权威性,所以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