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颖 炒新不仅只是股民爱干的事情,风投的口味有时也是如此。前几年还被风投捧在手心的新商业模式项目,现早已蜕变成了明日黄花。不论是曾经被炒得火热的ITAT,还是最近宣布彻底倒闭的PPG,在
它们销声匿迹的背后,表露的是风投对于轻资产公司偏好的失败。 以“服装生产商-ITAT集团-商业地产商”的“铁三角”商业模式而著称的ITAT,打着“零场租、零库存”的招牌让蓝山资本、摩根士丹利、美林等甘愿掏出超过1.2亿美元,并在辉煌的2007年、2008年疯狂扩张。 曾有一位投资人毫不客气地表示,ITAT虽然把制造、库存和租金转嫁给了第三方,在给自己卸轻包袱的同时,却没有对真正有价值的品牌、质量等作出任何提升,再加之走得太急,不出事才怪。 上市聆讯未过,大幅度的裁员撤店,之后传出被收购的消息,但最终不了了之,服装零售业的国美模式宣告只是昙花一现。 而曾有“服装业戴尔”美誉的PPG也是如此。轻公司的样板通过先抓住客户,再由IT系统反向匹配生产资源。曾经被认为完美的电子商务营销,让服装直销网站一度风头正劲。 然而,将质量监督外包给其他企业,却成为了PPG的硬伤,不断提升的产品质量投诉以及由于在前两年2亿多元的疯狂广告投放,最终让PPG蚀空了自己的盈利空间不说,还欠下一屁股债务,当然打了水漂的还有风投的千万美元注资。 “轻”的背后必然孕育着一个足够新的卖点,但不能轻到连基本的商业逻辑也可以不要,不然就会只是桩赔本赚吆喝的生意。
时间: 2024-11-09 04: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