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调整威胁地方融资平台堰塞湖 分析人士称今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或缩水4000亿 本报记者 朱宇 近期,各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新政纷纷出台,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初见成效。但与此同时,一些有识之士担心,房价的滞涨甚至下降,将迅速传导到土地价格,进而严重影响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分析人士认为,即使回归到正常年份的水平,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也将较2009年的1.42万亿元缩水4000亿元左右。 在2009年吸收了大量贷款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也会随着土地开发收益的下降,积累巨量信贷风险,形成威胁商业银行体系安全的“堰塞湖”。 土地市场“流标”警报响起 据财政部统计,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为14239.7亿元,比2008年大幅增长43.2%。2009年地方政府本级收入总额为32581亿,土地出让收入,占比接近43.7%,成为地方财力不折不扣的“顶梁柱”。 如今这“顶梁柱”已现松动迹象。在一季度部分城市房价飙升的同时,土地价格涨幅环比却出现回落。国土部下属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一季度末,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地价为每平方米2715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 .1%,环比增长2 .3%,环比涨幅回落0.7个百分点。 在新“国十条”出台后,房产市场和土地市场观望气氛都非常浓厚,优质地块的“流标”则充分表达了市场的悲观情绪。5月7日,在北京公布土地新政后的首次土地招标出让中,最受关注的顺义区马坡地块,由于所有开发商的报价都低于底价而“流标”。 一旦房价下跌30%的悲观预期成真,土地价格下跌的幅度将更深。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从1998年算起,国内土地市场出现真正的调整只有2008年,其标志就是土地频现流拍,地价屡被腰斩。 “以量补价”前景堪忧 土地出让收入的降低将对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形成直接影响。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陈勇认为,尽管从历史看,房地产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趋于稳定,其波动对总投资影响似乎并不大,但此次房地产调控对投资的影响将大于以往,原因在于本轮投资增长中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而起到的驱动作用明显加强。由于存在“资产(土地)价格上升——抵押品价格上升——信贷扩张”的正反馈机制,2009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快速扩张,到年底其负债总额已升至7万亿左右。一旦本次调控遏制住了土地价格的上升势头,甚至使之下降,则地方政府借融资平台来撬动信贷资源,并进行投资扩张的能力将受到极大限制。 也许是预见到地方政府投资能力的萎缩,今年的土地供应结构已经开始调整。据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的报告显示,一季度全国建设用地供应总量超过100万亩。其中,房地产开发用地占供应总量的39%以上,同比增长10.2%。 但是房地产开发用地的价格波动幅度要远超过综合土地价格。在经历过2009年的大幅上涨后,今年房地产开发用地价格增速前高后低的走势几无悬念。一旦房价出现下跌,在流动性偏紧的大环境下,房地产开发用地“以量补价”的政策初衷难保不会出现“价量齐跌”的结局。 如果工业用地和商住用地的出让情况双双下滑,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将大幅缩水。即使2010年的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回归正常年份,接近1万亿的水平,相较2009年也将缩水4000亿元左右。 一触即溃的“堰塞湖” 土地出让收入的下降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现金流。刘煜辉介绍,根据中国社科院的调研显示,全国数千家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中仅有10%左右是以项目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大部分依靠的是配套土地的出让收入来归还银行的利息。 一旦配套土地的开发收入下降,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链紧张,银行体系内将迅速积聚出一个庞大的坏账“堰塞湖”。而许多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向银行出具的地方政府还款承诺函也很难兑现。刘煜辉表示,地方政府根本没有对应的哪一块税收收入是可以用于给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贴息的。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规模已经高达7.38万亿。刘煜辉预测,加上今年的一些项目后续贷款,估计到2010年底总规模会达到10万亿,全国每年七八千亿的土地出让收入也仅够付息的。
房价调整引发地方融资平台安全担忧
时间: 2024-09-16 14:00:20
房价调整引发地方融资平台安全担忧的相关文章
地方融资平台远虑与近忧
地方融资平台何去何从,是中国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又一次大抉择.但由于明显的路径依赖,地方融资平台难以与刺激政策一道快速退出 <中国改革> 沈明高 彭程 地方融资平台的空前繁荣,成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但也产生了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早在十多年前,地方融资平台就已经开始搭建,在这一轮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其融通资金和投资的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成为经济复苏的主力军.所谓地方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的融资工具,以国有资源和资产作为抵押,以地方政府隐性担保的方式,向银行借贷实现融资
传有第一还款源的贷款将不纳入地方融资平台
7月30日下午消息,据外媒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银监会近日就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召集多家商业银行开会,要求对有独立和稳定第一还款来源的贷款,按照正常贷款管理,不纳入地方投融资管理平台范围. 路透社报道称,接近商业银行的一位消息人士引述银监会初步统计结果称,截至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约7.6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按公司化运作.有独立和稳定第一还款来源.项目现金流能够覆盖偿还本息的贷款约有2万亿元,占比27%. "会议要求各家银行继续清查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并细分类别,尤其是风险敞口部分."上述
负债总量在可控范围地方融资平台短期风险不大
与房地产行业有着密切联系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这一波房地产调控风暴中成为关注焦点.房地产调控是否会减少土地出让收入,直接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进而降低地方财政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偿还能力? 为防范相关风险,银监会已经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在6月末前全面完成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工作,要求在6月末以前,所有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必须打开项目"资产包",解包还原,银行进行专项摸底清查. 记者 卢晓平 张牡霞 地方融资平台负债增速不减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透露,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
国务院规范地方融资平台 公益资产不得注入
多部门已开始制定细则及实施方案 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和规范的战役正式打响. 昨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6月10日下发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严格区分公益性和商业性项目,对还款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的公益性项目,不再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融资. 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已经开始制定细则及具体实施方案,对相关政策加以完善并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监督.<通知>要求各地将工作落实情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或放松拓宽融资渠道受关注
中国网7月25日讯 (记者 张少雷) 近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七期城市建设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高级研讨会,再次使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在今年6月的2012陆家嘴论坛上,有关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地方政府的筹资体制改革,就曾引起众多金融业者.政府官员的热烈讨论.当时,银行家们多对国内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表示相对乐观.来自交通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高管均认为,地方债在中国高速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现状仍然比较放心,而对其未来更是充满信心.地方融资平台
中央地方融资平台交锋规范正式文件迟迟不能出台
周丽敏 时至今日,预期中的疾风骤雨并没有来到. 2月25日,财政部曾召集各省区负责人参加有关地方融资平台监管座谈会,以征求对<国务院关于规范地方及其融资平台公司的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反馈 意见.焦作投资集团副总经理秦建斌当时看到了这份来自财政部的征求意见稿.而这份意见稿也正在各地方8000多家融资平台公司中广泛流传. 这些融资平台公司认为,征求意见稿出台,毫无疑问是中央整肃融资平台信号释放.2009年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急速膨胀,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
国务院要求加强地方融资平台管理抓紧清理债务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和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违法行为. 会议指出,多年来,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规模增长过快.运作不够规范等问题.为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一要抓紧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
地方融资平台排查收官:两成项目面临重点清理
每经记者 汤白露 发自北京 "总行派下去核查地方融资平台的团队,目前还没有回北京,但是已经快收尾了."6月2日,某国有大型银行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按照国务院要求,针对地方融资平台展开的"解包还原"将于6月底结束.据该人士透露,该行正在做最后准备,总体调研数据有待6月底再公布. 上述人士提到的总体数据,只是该行的地方融资平台放贷总结.一旦多家银行都公布自己的数据,那么,此次"解包还原"工作将获得最全面的第一手数据
监管层严控银行介入地方融资平台增量贷款
证券时报记者 唐耀华 罗克关 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自查的结束,监管层的处置口径亦最终浮出水面. 昨日有消息称,监管层相关负责人在4月召开的"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上明确表示,对于以政府融资平台为主体的新开工项目,如果该项目不在"4万亿"投资所涵盖的项目范围之内,商业银行应该严禁进入. "结合此前要求'解包还原.分类处置'的精神看,监管层的这个要求意图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一方面要求银行落实已发放贷款对应的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