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政策扶植力度的加大以及电影市场的复苏,中国电影投资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大量资本的涌入使电影产业建设呈现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艺恩整理相关数据发现,海内外、多主体(国企、社会、民营、港台、海外等)的联合投资已逐渐成为电影投资的主流形式。然而,许多看似风光无限的各大影视项目却存在着不为人知的投融资困境,大多影视企业仍旧对金融机构融资难的问题怨声载道,“国家对文创企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当我们拿着政策去找金融机构融资时,依旧以碰壁而告终,政策落实还是出现了‘肠梗阻’的问题。”那么政策的执行真的如其所言,再次遭遇“肠梗阻”危机?症结出现在哪?
《艺恩咨询:2009-2010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财务管理不规范是致命之伤
许多影视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其主要原因出于企业自身,并非所谓的外界“梗阻”作祟。金融机构对文创企业的投资热情并不低,但影视公司却难以与金融机构达成共识,其中金融机构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影视公司仍处于一种“小作坊”式的运作状况,财务管理不规范,其贷款条件尚不成熟。从影视产业起步至今,几乎大部分影视制作行业在财务管理、现金管理上都很难符合银行的贷款政策,财务管理不规范是影视企业的致命之伤。对于影视企业财务管理颇具微辞的还有一些银行代表,相关银行负责人表示,财务管理是银行最终是否放贷的一个重要考察因素,而粗放的财务管理目前是文化创意类企业的一个通病。
复合型人才缺乏
虽然无论银行还是基金,在投资一个项目时风险考量是第一要素,但一份好的投资方案同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影视企业难以获得金融资本投资的另一原因是缺少一份完善的商业计划书,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既懂投资和金融又懂影视的人才在行业中的极度匮乏,简言之,就是“缺少能够说服投资人的复合型人才。”
从台湾媒体科技与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创始人李天铎所经历的无数最终未获投资的中国影视项目中,同样能够总结出这一规律。近几年,李天铎为不少对中国影视产业心存好感的外资把关过影视项目,最终成功的寥寥无几,其中由于缺少完善的商业计划书而丧失机会的在其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李天铎说:“内地、香港、台湾的电影人给投资方出示的项目方案中,很多连项目预算都写不清楚,就更别提风险预期之类的条目了。资本固然知道无论投资任何项目都会承担风险,但不能解决投资人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不能把方案做得清清楚楚,项目方连深入谈判的机会都没有。”而在国外影视行业中,一份清晰的项目方案却是最普通不过的东西。
影视行业从业人员中大多是营销、传媒出身,对金融市场没有清晰的了解,涉及到商业管理,涉及到整个组织管理系统,战略目标的制订与金融资本对接等细节时大多会犯难。而这些了解影视却不懂投资和商业,也不懂企业的人群目前是产业的主力军;但对金融,对商业了如指掌的人却又对影视行业知之甚少,两方面都懂的复合型人才在整个行业中呈现出极度缺乏的状态。这直接导致金融资本与影视产业对话的种种阻碍。
《艺恩咨询:2009-2010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高风险高回报
诚然,在与金融资本博弈的进程中,影视公司有自己的问题,但从整个行业来讲同样存在难以跨越的沟壑。
从金融资本的角度而言,无论债权还是股权融资都希望所投行业有一个稳定的、清晰可见的预期收益,即使这一周期持续五年甚至十年,但对整个影视行业来讲,这一块的缺失也成为了整个行业融资的绊脚石。
影视行业生产未来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目前该行业的高风险性,但这种不确定性从另一层面讲也表现在这一产业的高回报性上,这让银行很矛盾。以电影举例,没有人能够预测一部影片会有多少人看,因为它不是生活必需消费品,所有的预测都是随着行业增长去计算,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而电影的多环节性以及进入流通领域之后制片方对其的不可控性更加加深了该行业的不确定因素。
此外,在银行人士眼里,影视创意制作是否能完成,是否能拿到许可证,是否能在市场上发行形成未来的竞争收益,项目版权评估是否与收益相符等原因皆为项目投资的评定出了不少难题。而其中,完善的版权评估机制及融资保险机制的缺席,成为这些难题中最令银行头痛的问题:“银行对影视产业的认识还很粗浅,它是一个智慧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轻资产企业,它形成经营成果是无形中的东西,这中间会形成版权,版权怎么评估,对银行来说是一个挑战。”
不少金融资本同样意识到这一问题,据一壹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丁隽分析,债权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对于大多数轻资产影视公司而言,可以抵押的大概只有版权,但在目前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够对一部影视作品做出权威的价值评定,版权评估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这些公司很难获得银行的金融授信。
据了解,国内不少影视公司希望通过版权质押的方式获得银行的投资,虽然一些大型影视企业也确实是以版权质押的方式获得银行授信的,文化中国的10亿元授信也同样是以这种方式获得的,但其实银行对版权质押担保的实际效力心理“并不踏实”,银行要考虑的问题依然是:如果贷款出现问题,贷款如何处置?某银行负责人表示,电影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首轮收益是电影最大的收益,电影放映完了,版权如何体现?而另一方面,一旦电影投资失败或者票房不好,那么质押权如何变现就会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
据相关法律人士介绍,我国在抵押、质押权的行使方面还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没有转让和残资处理的二级市场,影视版权等非传统的质押物如果要“变现”,不确定性很大,程序复杂,周期也长。
这一切风险自然也就转移到担保公司身上。当企业出现还款困难时,担保公司要承担代还款责任。而一旦质押的版权不能在转让和拍卖中变现,担保公司的垫付款也就“打了水漂”。
而从股权融资而言,中国影视企业的出路依旧渺茫。丁隽表示,中国目前只有少数影视企业有能力公开发行IPO,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影视企业大多还是滚雪球式的运作,近几年这种公司的增速也不会很快。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金融资本与影视行业的对接是否走进了“死胡同”?答案是否定的。尽管金融资本在投资影视行业时仍旧不断有各种“拦路虎”出现,但银行、基金、风投在面对这个高回报产业的诱惑时都或多或少的传来了一些利好消息,为影视企业点燃了一丝希望之光。
专业基金意在长远
2009年一支专注于影视投资的基金一壹影视文化投资基金悄然诞生,该基金由中国电影基金会副会长王一洋发起,也是中国电影基金会目前唯一联席管理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基金。据悉,该基金采用国际股权投资基金通行的有限合伙制设立,规模100亿元人民币,对影视文化进行产业链投资,目前首期有5亿元人民币用于投资国内优秀的电影、电视剧项目。与此前进入影视行业投资的基金有所不同,这是国内首支专业的人民币影视文化投资基金。此外,金融行业与影视行业专家共同组建基金管理团队,是一壹基金的一大特色。据了解,通过两方面人才的合作,这支基金从项目搜集、评审、决策、投资、项目管理等方面一路都在实践着金融与影视复合的专业运作之路。
《艺恩咨询:2009-2010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在众多影视企业面临股权融资出现瓶颈的情况下,像一壹基金这样的股权投资基金正在悄悄兴起,IDG基金、红杉资本、华映资本等多支基金如雨后春笋般试水影视产业投融资。“中国影视企业快速成长必须要和金融资本对接,如果不对接,而仅依靠游资来维持影视产业的投资,是不能持续推动产业发展的,如果投资不当还会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一壹基金事业部经理丁弘说。
对于基金投资影视行业,丁弘认为,这种融资模式很有可能改变中国影视产业的模式,其中包括融资模式,经营运作模式,而不再是项目主导的“作坊”式融资模式,这是游资所无法企及的。“基金不是游资,不是看好哪个演员才投哪部影片,投完就走人。基金是有长远的产业战略规划的。”
从专业基金的角度而言,其对于影视行业的把握显然优于其他业外资本。而近年来,许多业外资本企图进军影视行业,却苦于找不到安全的投资渠道。专业基金能够通过科学的股权投资基金理念、专业的影视文化投资团队、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搭建这一桥梁。
对于以后会有其他基金涌进电影市场,丁隽持十分乐观的态度:“进军影视行业的基金越多越好,大家可以同向联合,分担风险,是一个互相促进的作用。而且进入影视行业的资金多了以后,影视行业的运作模式、 市场状况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同时,不少基金负责人也对国内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几点期望和忠告:
“对于一两个亿的项目投资我们大多不会接受,因为在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中,单个电影项目的投资收益还很难承载那么大规模的投资,我们认为这种投资不理性。”
“希望某些电影人在递交项目时的心态有一个调整,我们只会投实实在在的项目,空项目在金融资本面前是没有出路的。”
“中国的导演、编剧、演员应该把心思放在技艺的精益求精上,资金问题交给我们来解决。”
银行开始关注中小企业
就在中小企业对大型影视集团频频获得银行授信只能望洋兴叹之时,不少银行开始将目光扩展到中小企业身上。在记者与国内几家大型国有银行的接触中发现,许多银行都先后低调出台了针对中小文化创意产业公司融资的金融产品。从目前推出的金融产品来看,银行对此类企业的信贷门槛明显降低,而有形资产质押也从以前的必要条件逐渐变成了充分条件,信用等级评定正在渐渐主宰银行的最终放款决定。国内某大型国有银行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到,该银行所推出的三款针对中小文创企业的金融产品中,其中两项不需要有形资产抵押。而在影视行业,银行看好的有三类公司,一类是自身的财务状况日趋优异,曾经制作的内容产品在行业中的收益较好的情况下,企业很容易通过版权质押的方式获得贷款。一类是有长期合作的行业威望高的大客户,同样能够凭借大客户的高信用等级从银行获得资金。此外,对于制片、发行、宣传等产业链各方能够为影片进入流通环节后的市场收益提供高保险系数的公司,由这些公司联合申请也是银行比较期望的合作对象。但这三类公司所必须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要经过银行的信用评定,只有被银行判定为信用等级良好的公司才有望进入下一轮的审核。
虽然目前银行针对影视企业相继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最终与银行达成合作意向的并不占多数。某银行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主要原因是银行与影视企业意识上还未完全达成共识。影视企业历史的运作模式是不依赖与银行的信贷资金的,所以他们在与银行合作的积极性上相对差些。另一个表现是,当这些公司对银行有信贷需求时,对银行的监管不理解,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种意识上的磨合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与风投相比,银行只是在监管上操作得比较细致,而不会干涉市场经营,从这一层面讲,影视企业与银行合作更加划算。
从银行方面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其对影视产业的投资热情,金融人士指出,国家的政策支持对银行的刺激是一方面原因,而另一原因则是对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而言,影视产业投融资仍是一个新领域,市场格局尚未清晰,这块竞争的市场必然是银行的必争之地。
版权评估在探索中前行
对于影视公司所必经的版权评定,不少金融机构在现有条件下正在积极寻求相对安全的评估机构进行合作。有关方面表示,由于对影视行业缺乏了解,这一思路基本上是通过整合渠道的方式来解决。目前不少金融机构已经与诸如国际版权保护中心等版权评估机构进行合作,通过内外评估的方式解决版权评估问题。
最具代表性的是今年6月,北京银行与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签署文创信贷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北京银行为国际版权交易中心金融信贷服务对象,包含影视、出版、动漫、游戏等领域内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意向性专项授信额度100亿元人民币。同时,北京银行于当日首次通过版权质押、版权应收账款及未来收益权质押的组合担保方式发向四家文创企业发放贷款,不再需有形资产抵押或者担保。
该中心负责人于路表示,版权保护中心目前已经探索推出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以“版权价值”为核心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包括版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版权质押担保贷款、版权信托质押贷款、版权处置第三方保证贷款、版权预售合同收益权质押贷款、版权交易分期付款等服务,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影视、动漫、游戏、出版等领域具有优质版权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
除此之外,许多银行还希望与文化部、广电总局等政府部门形成合力解决版权评估难题。在银行的眼中,这些部门的权威性不仅会给版权评估带来更高的保险系数,同时这种渠道也是对某些产品侧面评估的反应。
链接:近年金融资本扶持影视产业信息
2008年12月23日,中影集团与北京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京银行向中影集团提供银行授信6亿元,先期提供文化创意项目贷款2亿元。
2009年4月9日,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为华谊兄弟发放项目贷款1.2亿元,该资金将主要用于华谊兄弟传媒 2009年至2010年4部电影的摄制与发行。其中包括《追影》、《风声》、《狄仁杰》、《唐山大地震》。
2009年5月27日,光线传媒与北京首创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银行翠微支行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在首创投资担保公司的担保下,光线传媒从北京银行贷款5000万元。其中,光线传媒将利用80%资金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发行等,另外20%用于电影的制作和发行。
2009年6月10日,北京银行为光线传媒提供意向性授信两亿元的电影贷款,主要用于支持光线传媒未来3年40部的电影制作和发行。
2009年6月14日,保利博纳获得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提供的5500万元项目贷款,用于3部影片《十月围城》、《大兵小将》、《一路有你》的制作发行费用。
2009年6月25日,北京银行与北京CBD国际传媒产业集聚区、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等3家文化创意集聚区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为大地时代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等7家文化创意企业发放总计3亿元的文化创意贷款。
2010年4月9日,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与北京银行正式签署《支持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产业发展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北京银行将在未来三年内向以首都广播、电影、电视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意向性专项授信额度100亿元人民币。
2010年6月2日,北京银行为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金融信贷服务对象,包含影视、出版、动漫、游戏等领域内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意向性专项授信额度100亿元人民币。中国动画研究院、北京中联华盟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红色天空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中凯世纪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等四家文化创意企业和机构,通过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的银行信贷服务获得北京银行共计3100万元人民币贷款支持。
2010年6月7日,文化中国传播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北京银行专项授信10亿元人民币。用以支持文化中国传播集团旗下精品影视制作、传统平媒运营、手机电视等新媒体运营、手机网络游戏及无线增值服务等重点业务板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