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厂商云成本管理窍门

使用多云有好处,但也可能会产生昂贵的成本。要管理好成本,请检查你的供应商数据访问费用,以及你的应用设计。

几乎每个企业以及大部分的中等规模企业都会将他们的一些应用部署到公有云上。规模较大,尤其是那些运营地域很广的公司,很可能会使用多个公有云服务,而这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产生令人瞠目的费用。对于任何有多云预期的用户来说,了解成本如何失控,以及怎样做才能挽救预算至关重要。

控制多云的成本需要了解你的云服务供应商的收费。云服务提供商的收费一般分为四大类:CPU资源、存储、访问和特殊Web服务。如果供应商的云定价模型都类似,那么将应用分割到多个云提供商将不会影响整体成本。遗憾的是,事实不大可能是这样。大多数多云成本的挑战来自两个因素:存储成本和访问费用。当创建一个跨多个云的应用的云成本管理计划时,可以从检查这两个方面着手。

多云成本是如何累积的?

多云定价模型的最大挑战是访问费用,或者你的云应用信息转移所产生的流量费用。将一个应用或组件从你的主云平台迁移到另一个云时往往意味着云和云之间的工作流。一个简单的事务可能会从用户到云A,从云A到云B,从云B回到云A,然后再返回给用户。这样一种工作流可能会增加一倍的访问费用,而这在单一的云提供商下却不会发生。

在多云部署中,存储的费用也可能突涨,并增加访问的费用。如果同样的应用跑在两个不同的云上,或者分散到两个云上运行,并且所有的组件都需要访问数据时,你会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如果你在你的数据中心或仅在一个云里托管数据库,你就必须支付访问费用才能获取数据。然而,在不同的云之间访问数据库可能涉及大量的数据移动以及大量的成本。另一种方法是在你使用的所有云平台里都托管一份数据库副本,但那又引入了额外的数据存储成本和同步的问题。

特殊Web服务也会造成类似的问题,因为他们的一些成本是基于对功能的访问,这在与多个云定价模型打交道时会变得困难。例如,如果你的一个应用需要用到某个特殊的服务,而你将该应用进行分布式部署,这样该功能会在多个云中需要,你得在所有这些地方都支付使用该功能的费用。而且,由于使用费用通常是较高的使用率则收费较低,你也失去了规模经济的优势。

如果你将应用发布到多个云,CPU的费用甚至都有可能变高。其中一个原因,又是规模经济的问题;更高的使用率通常意味着更低的每分钟费用。另一个原因是,许多企业购买了专用实例,而当他们在多个云之间分配应用时通常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实例。

设计云成本管理计划

如果你打算从云到云动态迁移应用,那么成本将很难控制,甚至难以预估。但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成本。

云成本管理从工作流和数据路径的映射开始。每个应用的每个组件都有输入,输出以及对数据库访问和特殊功能的显性需要。这会有些琐碎,并且最后的图表分析起来可能很复杂,但是多云成本管理的一个好的开始方法就是绘制出你计划在云中托管的那些应用之间的关系。这会有助你找出多云部署时的边界,哪里会产生费用或需要复制托管数据和功能。

该映射关系往往显示了多云部署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开发人员通常会将应用构建在不同的层上。最上层是应用的前端,负责设备支持和GUI创建。该层将工作传到一个中间层,加上基本的数据编辑,然后转交给传统的事务处理组件。了解应用程序的结构可以帮助你在多云部署中节省成本。

前端的应用程序组件跨多云分布相对容易些,因为它们很少用到数据库的功能,基于性能的设计实例化成多个副本,通常会将工作移交给单个合作层。使用多云相比较单个云可能会在定价上影响你的规模经济,但你可能不会遇到在访问或存储成本上的大幅增加问题。

有些应用会将基础数据库同中间层组件集成用于编辑和验证。在这一层不要忘记在多个云里复制数据的成本。在此中间层的处理越复杂,让一个应用及其组件跨云提供商就越困难。如果你想要评估其影响,可以在你计划在多云环境中使用的组件周围画一个圈,看看哪些工作流和数据路径被切断了。那些就是需要支付额外费用的地方。

由于应用的底层,实际交易和查询处理的部分,可能涉及到很多实时数据库的访问,尽量避免将这一层分散到多个云供应商。现在,以及在未来短时间内,大多数公司都会将这项关键任务的处理放在企业内部。

当建立一个运行在多个平台上的应用程成本管理计划时,不要忽视集成和生命周期管理相关的潜在问题。用户有很强的理由在多个公有云部署,但也有风险,包括成本和复杂性的增加。了解云定价模型,并尽早解决这些复杂性以获得成功的实践经历。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1-06 03:37:25

多厂商云成本管理窍门的相关文章

与多个供应商合作的云成本管理技巧

使用多个云具有其优点,但也可能变得昂贵.为了管理成本,企业需要检查其提供商的数据访问费用以及自己的应用程序设计. 规模较大的公司,特别是那些拥有广泛业务地区的公司,可能会使用多种公共云服务,而在某些情况下,这将导致令人瞠目的高昂费用.对于任何潜在的多云用户来说,了解成本如何失控以及如何节省预算至关重要. 要控制多云成本,企业需了解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收费.他们的收费通常分为四大类:CPU资源,存储,访问,以及特殊的Web服务.如果提供商的云定价模型相似,则划分多个云提供商之间的应用不会影响整体成本

正值风起云涌时 厂商云架构节后大盘点

中秋佳节没过几天,十一黄金周的节日气氛已经逐渐浓烈了起来.在这节假期间,我们也分外的感觉到了各大厂商在各自云计算领域的缓慢发力.回顾最近这些年来IT发展,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未来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3638.html">云计算发展的一大趋势.不论是主打云基础架构的富士通,亦或是下周即将启动中国"云动力"的曙光,以及IBM.戴尔等厂商,都纷纷推出了基于自身技术的云架构解决方案. 富士通云基础架构 富士通云基础架构解

云用户需警惕技术厂商云洗白

厂商在云计算的风潮中,不断云洗白自己的产品,而实际上很多产品并不能提供云服务真正的价值. 市场上几乎每一个新的产品都给自己贴上了"云"的标签.厂商现在所做的就是把已有的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8671.html">硬件和软件进行了重新的编排,然后贴上"云"这样的热门词汇,比如惠普和甲骨文.有业界专家表示,甲骨文的Exalogic弹性云软件系统,就是服务器和软件组成的设备,既不弹性也不是云. 其

云成本管理Cloud Cruiser融资600万美元

[搜狐IT消息]6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云成本管理公司Cloud Cruiser在ONSET Ventures领导下的B轮融资中筹资600万美元,并将ONSET创始人Terry Opdendyk加入了本公司监事会的名单.Cloud Cruiser的业务主要是向各家公司提供一个综合平台,帮助这些企业考量并管理旗下的所有云资源.Cloud Cruiser成立于2010年,该公司已经建立了一个管理平台,整合了现 有的企业云服务,统计一家公司正在使用的所有服务,允许企业通过优化使用来进一步 降低

全球IT云战略的六大趋势

从遏制成本战略到混合云战略,CIO需要利用最新的这些技术和云经济来变得更有创造性. 过去五年中云计算帮助很多公司颠覆了其的IT实践,但是专家们共同认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服务市场已经迎来了第二次浪潮. 根据调研机构Forrester的问卷调查表示,38%的企业决策者称他们构建了私有云,32%购买了公有云服务,其余的计划在今年实施一些云技术.混合云变得更热,59%的受访人称他们接受这种模型.Forrester的Dave Bartoletti告诉CIO.com:企业需要延展其计算资源来更好地服务于

全球20强云软件供应商

北京时间按3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它提供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在技术上解决了大规模并行计算.数据分布存储.数据实时备份.应用高度集成,以及安全可靠和个性化应用等问题.深受企业和个人用户欢迎.云计算前景大好,但竞争也十分激烈.下面这20家云企业,作为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云领域比较有优势. Acumatica Acumatica是一家专为中型组织提供ERP的公司,让这些组织能够通过任何地方的浏览器访问应用程

云生态下的基础架构资源管理利器Terraform

About Terraform Terraform (https://www.terraform.io/) 是HashiCorp旗下的一款开源(Go语言开发)的DevOps 基础架构资源管理运维工具,可以看下对应的DevOps工具链: Terraform可以安全高效的构建.更改和合并多个云厂商的各种服务资源,当前支持有阿里云.AWS.微软Azure.Vmware.Google Cloud Platform等多个云厂商云产品的资源创建. Write, Plan, and Create Infras

云里看“花”,深度解读5家美国“测算云KPI”企业

当我们周围相当多的企业还停留在熟悉概念,制定方案,涉水云计算的时候,地球的另一端已经实现了云平台的深度利用.在此平台上,已经有了更多的专业工具和应用方向,比如本期CSDN所特别推出的"测算企业云KPI"的这一SaaS应用的多家企业. 众所周知,成本确实是大多数企业使用云计算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但是在国外,越来越多的CIO感觉到无法有效掌握云支出与企业所需之间的对应关系.大多数人都认为看似固定和透明的云服务提供商的成本结构,在极具吸引力的背后,还有着比较令人费解的公式计算.而对更多企业高层

云电视不过是一片浮云 彩电商能不能hold住

继今年三月相继推出各自的智能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21311.html">电视产品后,时隔半年,国产彩电企业发力智能电视领域的第二波浪潮来袭.最近两周的时间,海信.创维.康佳.长虹.TCL等彩电厂商集体推出了智能电视新品,这一次,"云"成了共同的关键词. 虽然不同厂商对于各自的云电视以及基于云的智能战略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述,但总结起来,其实大致相同,与此前的智能电视产品多在后台通过与一些内容商合作来提供海量的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