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才能乐业,住房一直是首要的民生问题。今天是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这个日子创始于2003年,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把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作为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随着我市居民的经济收入日渐丰厚,人们的居住条件也越来越好。根据市统计局公布的信息,2012年我市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473.83元,同比增长13.6%。此外,我市已有64.5%的家庭住上了商品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9个百分点。除了城镇外,在广大农村,人们的住房条件也有了进一步改善。根据市统计局对2380户农村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为25.5平方米,土炕取暖的户数由去年的421户变为179户。这些都反映出我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住得越来越宽敞,越来越舒适。(云娟)
我家建起“乡村别墅”
我打小生活在农村,以前只要人们一想到农村便想到贫穷,脑海中紧接着便浮现出陈旧的瓦房、摆满杂物的院落,“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坑坑洼洼的土路,以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而今我却要说,农村早已不再是混着泥土与禽畜粪便的“庄稼味”,杂草丛生、垃圾乱堆、苍蝇乱飞已成昨日黄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广场、一片片绿地。特别是这五年来,通过实施人居环境改造工程,如今的农村街道畅通了,街院干净了,村庄渐绿了,民风变好了,经济发展快了,农民富裕了……
就拿我家来说吧,以前只是很简单的三间砖房,而现在早已成了人们眼中的“乡村别墅”。当初父亲建房时很是费了一番心思,对于建筑并不精通的他,硬是在别人指导下画了一张图纸,设计出房子的结构。房顶上镶嵌的褐色瓦片,在阳光下总是闪烁着耀眼的光泽,很是醒目。顺着楼梯走上房顶便是一个大平台,夏日可在上面乘凉。房间里面宽敞明亮,不再如以前一样拥挤,来了客人聚在客厅里聊聊天,拉拉家常,很是惬意。院中建起一个人工堆砌的假山,各种花草树木满院都是,到处一片郁郁葱葱。每天可以在院子里打理一下花草,喂喂鱼,赏赏花,心情特别舒畅。这正是聪明智慧胸中装,开拓进取建家乡。 (曾繁巍)
从“蜗居”到“洋楼”的变迁
老话曾说:“一辈子不盖房,落个自在王。”我结婚13年来,连盖了3套房,却越盖越有劲儿,越搬越舒心。
刚结婚那阵儿,没房,挤在单位10几平米的斗室,那真叫名副其实的“蜗居”。冬天,跑半里地到单位大院的厕所,回来灌一肚子凉风;夏天,在屋里洗澡还得拉上窗帘,热得像个蒸笼。我盼望着何时能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恰好,单位统一规划,自建家属院,我们东拼西凑,筹集了3万元,盖了两间起脊瓦房,面积50多平方米,一个小院,一间厨房,却没厕所,只能上家属院的公共厕所,但这对于我们乍有房产的年轻人来说,已是不易了。
过了几年,我又开始不满足了,房子小,又没厕所,老人来了也不方便。于是又加紧打拼,于2007年在县城中心位置买了一处宅基地,建起了总面积260多平米的平房,四室两厅,简直和城里的别墅一样。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冬天得自己烧锅炉取暖,每天拎个煤桶进进出出,不仅脏而且咋烧都不暖和。
直到县城搞“三年大变样”建设,城镇化的春风吹起了一幢幢高楼大厦,一个个住宅小区欣欣向荣,我又心痒了。去年,我们买了一套商品房,虽然面积只有90多平米,但三口之家足够住了。现在,我们在温暖如春的小“洋楼”里度过了寒冷的冬季,感到非常舒服、惬意。(冯丽敏)
土房 瓦房 楼房 住房三部曲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出生在太行山区一个偏僻的小村里。当时家里居住环境比较简陋。一家4口人住在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土房子里,进门一个大土炕,土炕连着一个大灶台做饭取暖,烧的是木柴,烟熏火燎的,让糊着报纸的墙面很快变黑。屋里家具少得可怜,只有一个板柜、一个木制碗橱、一个木匣子收音机和一个手电筒。虽然小时候家里也安了电灯,但是电压不高,15瓦的小灯泡发出微弱的红光,就这样还三天两头停电,时不时得点上煤油灯照亮。
90年代末,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乡亲们开始建造房屋,改善居住环境。我家也盖起青砖瓦房,比起以前来亮堂多了,居住面积大了,墙面不再糊报纸了,而是用洋灰亮白,家具也多起来了,电视机有了,电风扇有了,电灯也改成吊顶花灯,供电得到了改善,基本上不再停电。
2003年我当兵回来,上班结婚后,按揭买了一套商品房。现在我们一家人已经搬进了120多平米的宽敞新楼房,液晶电视、空调、电脑、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全家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老家的乡亲们也都过上了好日子,村子里一栋栋住宅小楼拔地而起,城乡差异越来越小,城里有的东西,村子里也都有了。(张明泽)
住房条件好了
邻里沟通少了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我,对小时候的居住环境记忆犹新。70年代初期,因刚刚脱离青黄不接的年代,保定这座小城依然被狭小的街道、破旧的院落所覆盖,人们的居住条件很差,虽然当时的住房环境很不好,但那时的街坊四邻之间,相处得就像一家人,你家做饭没盐了,先用我家的,他家临时有事,孩子暂时没人接了,我来帮忙接,相互之间迎来送往其乐融融,邻里关系可以说是分外和谐。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遍地高楼拔地而起,10层、20层、30层的高楼随处可见,古城人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无论是小区环境还是住房标准,都变得越来越好,人们纷纷从平房搬进了楼房。可是,我发现住楼房虽比过去住平房要干净舒适很多,但邻里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淡漠了,不但很少走动,彼此间连招呼都不怎么打,甚至邻里之间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出现纠纷,如楼下住户嫌楼上动静太大影响了自己休息,楼层公共空间谁家占的面积多了等等。正是因为邻里之间沟通少、相互不信任,导致双方都持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这无疑也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所谓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如果多一些走动,多一些沟通,不但可以增进友情,还可以相互之间多些照应、多些关爱,只有那样我们的城市才会更加善美、更加和谐。(欢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