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云应用终于在数据中心里生根发芽了,以至于现在,在这个圈子里不讲点云、不和云搭上边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在IT圈里混的了。一时间各种“云”也是不断出现,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京东云等等,几乎每个互联网巨头都有自己的“云”,运营商也在大兴土木,建造大型的云基地,建造大型的公有云,再看百行百业也都在建设自己的云平台,各种各样的私有云,几乎所有的新建数据中心都与云能扯上关系。现在新建数据中心,都喜欢在前面加上一个前缀“云”数据中心,新建的几乎清一色都是“云”数据中心,至于这个数据中心的“云”成色几何,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同的数据中心的确差别很大。
云应用部署的核心就是云计算,是计算力的集中和规模性突破,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将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整合,按照资源对外分配,而不再是按照服务器硬件资源来分配,这样做到了真正按需分配。云计算使用用户不必关心硬件老化、性能下降问题,其使用的就是计算资源,至于这些资源需要多少台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协调工作来完成,不需要用户知晓。这样做的好处是将用户和数据中心之间的耦合性大为降低,访问用户不必关心这些计算资源的来源,这样可以将精力聚焦在自己的应用业务上,数据中心给用户呈现的就是计算、带宽、存储等这些可计算的虚拟资源。这样的实现足以打动任何一个数据中心的管理者,所以很多数据中心领导高瞻远瞩地将“云战略”定为企业的核心战略,积极制定云战略规划,尽快实现数据中心的全面云化,有了上层建筑的支持,这大大促使了云计算在数据中心领域的生根发芽,数据中心市场掀起了建设高潮。
然而,云应用和数据中心都是当今信息世界最为复杂的技术领域,涉及太多门类的科学技术,技术的发展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累积,就像是陈年老酒,储存年头越多越好喝,搞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当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时候,遇到不少技术难题。比如:将各种云应用引入到数据中心里之后,系统的安全问题变得非常不可控;数据中心设备上云后,管理和部署业务上方便了很多,但是出现故障时,排查变得异常困难,甚至找到故障的硬件设备就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因为运维人员面对的都是一些资源,逻辑数据,需要将这些数据和物理设备对应起来,在故障排查的过程中就要耗费很长时间;云数据中心会建有一个控制中心,即由数台服务器搭建起来的集群,这个集群服务器充当整个数据中心的控制中心,管理着一切数据流量的转发和处理,一旦这个集群服务器垮掉,整个数据中心陷入瘫痪,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这种方式虽然先进,却更加不可控。
在这样的发展现状之下,数据中心的云应用方面就出现了几个特有现象。首先是几乎所有的数据中心现在都称自己是云数据中心,但实际上,还是传统的管理方式,云平台就是一个比以往网管性能更好一点的软件,通过这个软件可以看到整个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流量监控,这些在一些好的专业网管软件上也可以实现,在云平台还看不到虚拟的计算和网络资源,进行业务部署时还是要手工去添加和做设备配置,绝大部分的数据中心均处于这样的阶段;其次在一些先进的数据中心,尤其是互联网数据中心里,云技术走的比较靠前,这些数据中心逐渐开始可以自动化部署业务,对业务进行自动编排,自动下发数据转发流表等,但依然达不到完全的自动化。人工参与的情况仍比较多,甚至发现部署云计算后,这些数据中心变得比以前更忙了,以往数据中心部署业务虽然慢,但部署完后基本没有太多事情,现在则不行,通过云平台下发的各种业务流表部署完成后,还要做各种排查工作,很多实现还不完善;第三是云计算实现,很多技术都是基于开源平台的,看上去很便宜可以给数据中心节省大量开支,但实际上非但没有省钱,还成了无底洞,每个具体功能都充满不确定性。俗话说“便宜没好货”,的确如此,这些开源技术本身有很多BUG,根本不能拿来直接用,很多时候并不适用任意的数据中心,要对这些开源技术做二次开发,往往要投入更多的钱,玩云计算也是烧钱的;最后是云计算技术人员的缺乏,真正掌握云计算技术的人员不多,这让数据中心很难驾驭云计算。不过,数据中心已经制定了云战略发展目标,所以还要硬着头皮上,于是乎就把一些无关大局的小应用或者新开发的应用放在云上,对外和对上层报告就是云战略达成。而实际上呢,核心应用上云的计划无限期搁置,因为如果过早地将所有核心业务迁移到云上来,万一发生问题,就没有退路了,现阶段云计算还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那样稳定,这样云应用所宣称的灵活、弹性和高性价比等目标在数据中心里全部落空。
当然,我们坚信数据中心的云应用未来是美好的,只是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方面技术上还需要磨合,人们也需要一个慢长的接受过程。云应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很多方面脱离了实际,与当前数据中心现状还不能很好地融合起来,还需要不断修复和完善。“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更何况是一门足以改变世界的革命性技术,云应用会不断发展进步,让我们耐心等待吧。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