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是全国“网络名城”,全市300万人口中有150多万网民;镇江也是全国网络管理的典型,走出了“三抓三促三少”的网管之路。镇江人深知,网络要管理得好,更要运用得好,所以,镇江并没有简单停留在网管的成绩上沾沾自喜,而是发挥优势,利用网络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渗透到百姓心中。
构筑和谐之城
如何利用网络传播、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镇江的做法是实施网络整合、网络双亮、网络示范和网络幸福4大工程。其中,网络整合工程完善网络制度体系,网络双亮工程做到政务网上透明,网络示范工程发挥网络道德模范的感召力,网络幸福工程则用网络服务提高群众的幸福感。通过4大工程,镇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搬到网上,运用网络开展思想大讨论,实现民主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
“要迈进现代化,城市最需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镇江市委、市政府的共识。为运用网络培育核心价值观,该市通过网络整合工程在全省率先成立市互联网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和网络信息办公室,出台舆情收集研判反馈、突发舆情快速应对等机制,一整套网络体系的架构,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2008年,一篇“六问镇江”的网帖引起了镇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3个月的思想大讨论,最终确立了“跨越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和谐共享”的发展思路,这对于当时怀抱资源“金盆”却迟迟不得发展的镇江来说,无疑是一个改变。
“六问镇江”事件体现的是“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对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具有指导意义。
描绘法治新貌
为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镇江通过网络双亮工程让各类身份的“组织人”在网上亮身份、亮作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于是,镇江的网络世界发生了悄然变化:网上有了“党支部”“团支部”,党组织、团组织成员的身份和具体作为在网上一查便知;网上有了“警务室”“妇女之家”,在宣传法制的同时,一键解决打击犯罪等问题;网上有了“信访室”,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城乡建设、征地拆迁和劳动社保等问题,网民只要上网反映,一般3个小时内就能得到市信访局的回应,5-7天就能予以解决……不仅如此,每年年初,各级组织还把年度目标任务在网上公开承诺,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考核结果晒到网上,工作成效如何,网民一目了然。
镇江领导层深知,网络架构的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将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它对权力的运行可以实现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关注和监督。
“城市怎么发展,群众说了算。”镇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洪水介绍说,网上征求民意已经成为镇江谋划发展蓝图的必须举措。近日,镇江在各大网站上发出了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征集网民对于2013年镇江发展意见和建议,共收到对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等各方面有价值的建言献策820多条。在镇江,市民像这样在网上表达民意的事情不胜枚举。
镇江市丹徒区退休老党员李玉明激动地说,“网络民主带动社会民主,网络法治带动社会法治,我们在这种积极的社会氛围中,充分了解政府作为,及时监督、促进整改,我们对建设美丽镇江充满信心。”
共建友善镇江
打好了网络牌,镇江涌现出40多个网络文化品牌群,“0511爱心家园”就是其一。几天前,“爱心家园”版主“仪人”正忙着为镇江空巢老人准备一份“爱心礼物”。“仪人”名叫吴华芳,她说,“自己当初愿意当版主,就是想通过网络让弱势群体受到关照,同时,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网民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在网络与现实的有序对接中,镇江为民众网上参与道德模范的评选开通了渠道,用典型人物的力量感染社会。在大爱之星评选中,有十多万群众网上投票,围绕大爱之星的颂扬,镇江在网上征集爱心故事、由大爱之星组成讲师团走进社区学校。另外,镇江在全国率先建立“3+4+X”网络志愿者教育培训模式(即强化志愿者培训的三个环节、建设志愿者培训的四大阵地、拓展若干专业培训项目),以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全市登记注册的网络志愿者达15万人。
道德模范的“典型效应”正通过网络逐渐发展为“群体效应”,并扩大为“社会效应”。
一群三轮车工在行人被汽车压在轮底的危险时刻,连手把车抬起救出伤者;曾有醉汉倒在马路上,市民冒雨自发围成一圈并呼叫120,以免其被车撞伤;公安局长梁刚卫多次跳入冰冷湖水救出轻生者,一段段最美故事成就了“大爱镇江”。
在江滨公园锻炼的赵田清说:“我们镇江是个小城,但小城有大爱。”如果有形的金山已成为镇江的一个标志,那么,无形的网络大爱就是其另一座沉甸甸的“金山”。
(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