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正取代煤老板成为电影行业大玩家。BAT不仅要做电影圈的“小伙伴”,更可能是门口的“野蛮人”。未来BAT的收购名单里,除了UC、大众点评、滴滴打车,会出现华谊、光线和保利博纳吗?互联网让电影行业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最近你那有没有好的互联网公司要招人,能否给我推荐一下?”一名前电影公司员工说,最近一个月,他已经收到了不下十起这样的请求,全部来自于影视公司的从业者。作为成功转会“互联网”的代表,他被认为是投入了“土豪”的怀抱,成为小伙伴们羡慕嫉妒恨的对象。
电影行业员工频繁流动的背后是正在酝酿的巨变,“未来,电影公司就是给BAT打工!”今年6月的上海电影节上,保利博纳董事长于冬的一句话炸醒了正在沉睡的传统影视公司的老板们。于冬甚至表示,“好莱坞还有所谓的‘八大影业公司’,未来中国只有三大(BAT)。”
不管未来是不是只有“三大”,但BAT已经成为电影行业重要的“玩家”,甚至是主导力量。华谊、光线这样传统影视制作公司的老大们,和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坐上了同一辆高速奔驰的列车。
“我们只是想为优秀的内容公司插上翅膀,为电影嫁接互联网思维,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小心回应。
但这已经让传统电影老板们足够紧张,并购互联网公司一时间成为节目制作公司的热门选择。未来谁将被谁颠覆?互联网让电影行业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人才争夺
作为文化创意行业,人是电影行业的核心资源,但随着“BAT”布局,“人才争夺战”正在悄然打响。
正如开篇的一幕,“作为电影公司来说,宣传总监是非常重要的位置,我的一名宣传总监曾经被开出过百万年薪挖角。”在一次论坛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透露。
对于进军文娱的BAT来说,本身并无多少行业积累和资源,“挖角”专业人才自然成为合理的选择。“我们原来在互联网行业,‘人脉’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但在创意产业,‘人脉’是一个核心资源,这在以前互联网圈里是无法想象的。”腾讯在线视频总经理孙忠怀表示。
曾经成功推广《失恋33天》、《蝙蝠侠》等电影的营销公司影行天下CEO安玉刚说,最近最头疼的是“招人难,留住人才难”。虽然影行天下因为电影行业的蓬勃发展正在高速扩张,但一直处于缺人状态。“新来的都是90后小朋友,刚干没几天就跑了。后来发现很多去了互联网公司。”而《小时代》的营销公司麦特文化也有同样苦恼,“我们想招几个有一两年经验的新手,但优秀的人才也会被互联网公司争抢,他们开出的价格是我们无法给得起的,怎么拼得过?”麦特文化总裁岳洋抱怨道。
不仅是营销环节,电影各个产业链都面临人才争夺。去年5月,沉寂多时的张艺谋宣布加盟乐视影业,引起了圈内一番热烈讨论。张艺谋没有去华谊、光线,甚至万达,而是去了一家成立三年的新公司,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乐视宣称自己是“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公司”,张艺谋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也透露,这是他选择乐视的主要原因。“未来的电影是属于年轻人的,现在的互联网已经在年轻人群中有非常高的渗透率,不仅会改变电影,甚至会改变这个国家的政治和民主进程。”张艺谋说。
这代表着强烈的信号,封闭的界限被打破了——原来电影圈是一个闭环,导演、制片人和演员几乎是在小圈子内进行流动,“这是比较弱小的行业原来的一套保护机制,对外面来的人有一种天生的不信任感。”天使之翼影视投资公司总裁戢二卫评价,电影行业这几年被快速涌入的资金追高了市值,但对于BAT来说,这是战略投入,自然不惜重金。
“阿里巴巴影业集团圈了王家卫等顶级导演的资源,而不是某个传统电影大佬,这在两年前是无法想象的。”一名电影行业的观察人士认为原来这个场子里都是山西煤老板砸钱玩,他们压根不懂行业,甚至只是为了泡妞,所有资源都在封闭的链条中流动,但在这个圈子里并不认为是坏事,不透明是最好的门槛。BAT来了,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门槛。所以会让行业里的人产生巨大的危机感。
在上海电影节上,至少有五场电影论坛讨论内容与互联网相关,涉及电影融资、销售、宣传发行、制作等多个环节,并且在每一场论坛上,互联网人士都成为话题的中心。而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甚至获得了比影后巩俐还要高的关注度。不仅如此,互联网圈和电影圈内人士,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同一聚会场上。
“现在我参加的很多影评人的饭局,都有BAT公司的身影。”著名影评人周黎明在一个影评人的私下聚会上感慨,“爱奇艺、腾讯视频、阿里影业,这些以前很陌生的名字现在都频繁地出现了。”而知名电视剧评论人李星文甚至对本刊表示,网剧未来要革电视剧的命。
除了影评人和剧评人这样的“意见领袖”,BAT们还善于笼络有丰富经验的业内专家,发挥“外脑”作用。“说白了我们对于影视业都是新人,原来只有做互联网产品的经验,没有做电影产品的经验。所以我们聘请了一批非常熟悉这个行业的人作为我们的专家顾问团。”阿里巴巴娱乐宝项目副总监米玉峰告诉《中国企业家》,娱乐宝在挑选合作项目时会征求这批“外部顾问”的意见,以减少风险,“我们每接到一个项目,都会邮件转发给我们的专家顾问团,让他们先做一批筛选,然后再配合我们大数据的分析综合判断是否应该合作”。
从高薪“挖角”、争夺优秀创意人才,到笼络“意见领袖”,培养外部专家,BAT逐渐摸清了这个行业的一些规律,接下来,他们准备动手了。
广电行业资深观察家、流媒体网CEO灯少描绘出了BAT入局的路径:一开始是人才,接着是资本投入,最后是改变行业规则,甚至自己重新制定规则,这就是BAT进来的路径,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