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过去两年Google Glass也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从目前我们得到的信息来看, 这是一个非常不成功的产品 ,余凯告诉 36氪 。 已经有很多媒体得到过类似的结论,Wired甚至表示失败已经是Goo
“过去两年Google Glass也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从目前我们得到的信息来看,这是一个非常不成功的产品”,余凯告诉36氪。
已经有很多媒体得到过类似的结论,Wired甚至表示“失败已经是Google Glass(以下简称Glass)能够得到的最好结局”,但是你听到余凯这么评价对手产品的时候就知道他一定不会就此打住,“Baidu Eye是一个全新的品类,是和人更亲密的设备,是人眼的自然延伸”。
上周五,36氪来到了西二旗百度大厦,听Baidu Eye(以下简称Eye)负责人余凯和顾嘉唯讲述产品背后的逻辑与故事,并首次以第一人称体验了这款可穿戴设备。
百度IDL常务副院长、实验室主任余凯这次的分享和他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的主题报告没有太大不同。不过这次他提到了更多关于未来的东西,“在今年年底之前,我们还有两版硬件迭代…还会和一家时尚巨头一起合作,让Eye更纤细更好看”。Eye有黑白两色,显然黑色的更好看
不仅因为百度的Logo不明显了,而且在头发的衬托下,整个设备都不明显了。
相比于仍需要改进的外观,Baidu Eye在佩戴的舒适性方面没有什么问题,避免了屏幕和电池引起的发热。只有入耳式耳机可能在长时间的佩戴之后引起疲劳,不过Eye的使用场景是购物,时间受到限制,这一点不需要过分担心。
“Eye内置的电池是比Google Glass容量(570mAh)更大,连续使用时间也明显更长”,另一位产品的负责人,百度少帅计划入选者顾嘉唯告诉36氪,“我们未来并不准备扩大电池容量,甚至不排除随着传感器功耗的降低减少电池容量,目前超过三小时的续航已经让我们满意了。”
“Eye是你的第三只眼,完全不会干扰你的视线,只会增进你的能力。而Glass在解决你的问题之前首先破坏了你的视力。”,虽然余凯认为Eye是完全不同的新品类。但是他在采访中还是会处处同Glass进行比较,“Glass售价是1500美元,我们的成本比他们低很多。而且我们是和商家合作向用户提供Eye,你可以认为它是免费的。”
不过在Eye立项之初,百度要做的东西实际上和Glass是雷同的。顾嘉唯今年5月份从微软亚洲研究院离职加入百度,随即开始着手成立了一个全新的团队。最初的设计稿和去年4月份曝光的百度智能眼镜一脉相承,Glass的即视感。然而一个月后他们调转了枪口,去掉了耗电的悬挂屏幕,把产品的主体—电池和主陀螺仪—置于脑后。
那段时间他们尝试了前置式,后置式,耳挂式,头戴式几种不同的ID方案。大部分的设计虽然没有被采用,但是不排除未来可以在新一代的设备上实现。特别是早期包含显示模块的几组设计方案,百度团队要求我们不能曝光照片,因为他们还在申请专利。到6月底的时候,设计方案已经和最终版没什么区别了:两个实体按键、两个摄像头,激光灯与摄像头还有最重要的语音识别模块。
正如宣传片所描述的那样,定稿后的Eye成为了一个B2B的产品。“使用场景目前只有两个,一个是商场,另外一个是博物馆”,余凯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让用户长期在头上佩戴设备是不现实的,只能严格限制使用场景,“只有士兵和矿工不介意在脑袋上戴上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这些设备的价值是明确的”。
而在余凯看来,Eye的最大价值是打通了线上和线下,让线下商超像电商一样可以不断产生数据并为消费者和商家都提供更优化的决策。除了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识别商品并推荐搭配和同款,甚至“用户在哪些商品前面停了下来,哪些商品被拿起又放下”都可以被记录下来,目前Eye集成的陀螺仪已经可以完全胜任。
不过这些价值闭环的都要建立在百度大脑靠谱的基础上。虽然余凯认为百度的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都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在复杂的环境下能否保证Seamless的用户体验我们还无法检验。无论是在百度世界还是在这次采访中,Eye识别的样品都是很有限的:四种花卉和三款包包。
不过余凯非常有信心,他对未来还有更多期待,“当管道和电缆出现故障的时候,远在北京的专家可以通过Eye控制普通施工者的双手;当你在餐厅等餐的时候你看着厨师烹饪,告诉他少放一点辣椒多放一点盐,和厨师进行沟通这以前是非常高档的餐厅才能提供的服务(这让我想起了《寿司之神》)”。
以下是部分采访实录:
36氪:您说年底前Baidu Eye要经过的两版迭代,这个迭代的思路是什么?要增加更多传感器,还是只是外观上的改进。
余凯:主要是要变得更好看更时尚。目前Baidu Eye的一些不美观的设计是因为我们来不及改进,后面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目前在人脑后面这个结构也可能会去掉。而且当你关注一个人的时候你最关注的是什么?是脸的长相,目前Baidu Eye已经把脸部让出来了,这是和(Google) Glass的最大区别。
36氪:百度不是一个时尚的品牌,后面的这个百度的Logo很大,看起来很古怪。
余凯:我们下一步要跟一个非常著名的时尚品牌一起来设计。会解决这个问题的。
36氪:Baidu Eye目前需要和手机配对使用,在手机上的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入口?
余凯:可能是手机百度,也可能是单独的App,这个我们还在思考。(注:36氪发现在演示中使用的是一个叫Baidu Eye的独立App)。
36氪:在有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人和设备说话是一个非常傻气的事情,包括Siri。你们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Baidu Eye的三种启动方式有两种是靠语音)?
余凯:没错,我们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想要轻交互,首先它一定让用户明确的有一个预期,它不是一个语音助手。Siri失败的地方就是它给用户过高的预期,让你觉得可以跟他聊天,用各种方式询问Siri百度的股价。而Baidu Eye接受的是一些指令性的东西,相当于开启查一下。而且语音的反馈要短,现在我们还没有做到这一点,以后反馈的时长我们一定要限制住,一定是最简单的回答,长篇大论在显示的手机卡片里面会有。
提问:你觉得目前用户对Baidu Eye有刚需吗?
余凯:你进入商城,一个商品大家的评价怎么样,对你可能不一定是刚性需求,但对有的人来讲可能是刚性需求。或者告诉你什么商品打折,比如推荐一个你很喜欢但是没有想到的商品。亚马逊销售是商品中有30%你根本就不想买。还有博物馆的导游机,现在还需要手动输入编号,这个不够智能。
36氪:开发者可以利用BaiduEye做什么,现在好像看不到你们这种模式中有开发者发挥的空间?
余凯:向开发者开放这块是后面的计划,暂时还没有考虑。也许会到明年年中或者下半年我们会做这个事情。我们现在选择具有价值的垂直行业去优化交互体验,如果你说完全地开放去做,我们不认为这是最好的推行的方式。Google Glass是一开始就完全开放,但是至今还没有非常成功的例子。
36氪:百度刚刚收购了一家室内定位公司IndoorAtlas,你们会通过Baidu Eye做室内定位吗?
余凯:我们肯定要做室内定位,但是从Eye的角度来看,你的位置并不关键,定位你的目光是才最具有价值。
提问:张亚勤会负责包括Baidu Eye这样在内的智能硬件产品吗?
余凯:亚勤会负责一些比较新的业务。而我们IDL目前可能更像Google X实验室,跟具体的业务没有什么关系,会从全局来考虑新产品。
36氪:Baidu Eye还是一个试验性的产品?
余凯:是前瞻性的产品,但不是试水。我们相信Eye这个品类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主流产品。即使不是百度做出来,也会有别人做出来,当然我们希望是百度做出来。
36氪:为什么选择银泰作为合作伙伴,你们的标准是什么?
余凯:很多线下商家都有紧迫感,但是不一定有前瞻性,他们只是想要活过当下。银泰商业的CEO陈晓东先生非常具有前瞻性,我们一拍即合,他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有很多的思考。
36氪:Baidu Eye沉淀下来的数据对百度和合作商家是双向透明的吗?是不是你们可以看到购物场景和商品的数据,银泰也可以看到所有用户的数据?
余凯:这个细节还在协商的过程中,原则上来说数据对双方来讲是共享的。
36氪:顾嘉唯告诉我明年年初产品可以量产,明年预期Baidu Eye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能让你们满意?
余凯:我们有一个数字,Baidu Eye到时候要在多少线下场景里面使用,多少设备在使用,我们是有一个KPI的,具体数字还不方便透露。中国的互联网是很现实,我们不会说去做太天马行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