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状况欠佳、资本需求攀升以及成本居高不下的持续重压下,全球多数投资银行的业绩表现难以抬头,收入走低的趋势已持续五年。并且投行投入降到了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的时候。”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的一份报告,聚焦全球资本市场的生态系统,认为全球资本市场正发生价值创造和转移,业务模式将出现迭代。
从过去五年的收入结果来看,光景惨淡,截止到 2015 年,全球投资银行业收入降至 2,280 亿美元,整体资本回报率(ROE)跌至 6% 。为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二级市场交易相对疲软、整体业务成本高昂导致。同时其它机构诸如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高频交易机构、交易所、信息服务提供商、清算所、基础设施提供商,以及托管商在内的其他参与者加入角逐。
值得关注的是,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大数据的日益普及将对传统卖方研究模式形成转移。过去五年来,被动投资深受投资者青睐,进而推动指数追踪产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以及其它“智慧型” Beta 投资工具急剧增长电子化继续对价格形成挤压,致使卖方利润不断缩小;这不仅对收入造成负面影响,更为其它参与者,如高频交易机构等,打开了竞争的大门。这种发展趋势会创造出一个只有最大的参与者才有足够规模来实现成功的环境。未来五年内,越来越多的资产类别将会加入电子化交易的行列。随着竞争格局的转变,主要行业参与者将重塑自我、培养新的业务能力并整合职能。由于眼下各类参与者都更积极地跨越价值链追逐非传统收入,因此也有可能出现新的业务模式。
全球范围,包括中国市场来看,目前投行还常为客户提供各类交易后服务,如交易结算和清算等。部分投行也设立了资产管理机构,另一些则扮演起了托管商的角色。然而未来,从交易前决策程序(研究)、交易执行(新一代算法与市场准入),到交易后效率(直通处理、结算与资产抵押品管理),涵盖价值链多个环节的投行,将不得不考虑其总体产生的成本,甚至有可能要开始向客户合理收取全套服务费,而不能再免费提供服务,指望通过其它产品和交易来创收。
事实上,现在研究报告和基准指标这类信息价值很高,对于先将其拱手送人,再靠其他产品换取收益的做法,将有可能过时。在整个行业逐步摒弃“免费增值” 服务的同时,明码收费的模式将日益盛行。
研究表明:拥有信息资源的部分投行,将设法使这块资源货币化,并对数据分享、分析应用和智库服务。他们可能会充分利用领先的金融建模能力,为买方提供通用研究工具,并直接向买方机构出售各类市场数据,甚至是非公开市场的数据。投资银行将担任电子化交易执行和机构经纪等业务的服务提供商,为买方提供算法、有效杠杆,以及有关如何与客户高效互动并管理的专业咨询服务。
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投资银行还需保持适当的业务规模,构建正确的业务模式,并通过合理的方式重返持续盈利的轨道。交易商必须学会在新资本市场生态系统的关键领域(即数据和金融科技领域)构建竞争力;同时,如何适应日益电子化、标准化和透明化的市场将成为重中之重。 数据和金融科技将成为兵家必争的新领域。就在竞争日益升温的同时,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的参与者需要转变思维模式,并通过不同于以往的新方式,来探索生态系统中全面的收入机会,不再局限于募资者和做市者这两种传统职能范畴。 投资银行必须进行自我转型,才能在未来的资本市场行业中保持竞争力。需要针对战略愿景、分销能力、客户至上、IT 架构与卓越运营、组织生命、财务与风险管控等“六大支柱” 布局核心能力,推动全面的战略设计和转型。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