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评估中的检查方法
白板编程可以检查出两方面的技能:
从一开始就可以写简洁的代码,以及
知其代码之所以然。
这两大技能对于一个出色的软件开发人员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进行白板编程,这两种技能都能被准确地检验出来。
从一开始就写简洁的代码。
不管我们是否喜欢,现代软件工程主要在于知道足够的模式,并在正确的规则中使用正确的模式。
几天甚至几周后的工作的结果,通常只是修改几百行的代码。
表面上看,原来的开发人员在写代码时需要多少协助并不重要。他们可能在写代码之前,在脑子里就已经想好所有细节了。或者也有可能他们写每一行代码的时候都查阅了API文档、实例、或者语法指导。
但是当我们深入探究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其中有很大差异。
理解概念要比理解现象更重要。
一段代码变得越复杂,仅仅依靠一些开发模式的知识去开发就会变得更难,甚至理解代码都会很艰难。
好的白板编程练习,可以检查出一个人到底是理解概念,还是通过记住大量模式来掩盖其基础知识的匮乏。
当我们问到“你最擅长哪种编程语言?”我们其实并不是想要简洁的代码。我们只是在寻找一个切入点,能深入了解一个人,看看他到底有多大能耐。
这里简单总结一下根据“候选人熟悉哪一领域”来决定“在面试中需要涉及哪些方面”:
面向对象编程——多继承,虚拟方法,对象构建与析构顺序,异常处理。
前端——异步逻辑与终止,REST API,验证用户输入。
算法与数据结构——动机,用法,平均及最差情况下的复杂度。
后端与架构——内存模型,垃圾处理机制,多线程,线程锁机制,benchmarking, profiling。
函数式编程——Lambdas,curring,排序操作,一元。
内核层次——文件系统,网络,POSIX,协议,标准的检验与分析工具。
测试——单元测试,逆向测试和端对端测试,必要测试,基于模型的测试,测试驱动的和行为驱动的开发,集成测试。
和候选人谈到上面这些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从举一个例子开始。最好的例子就是让他们自己写一个短小简单的例子。
实际中,候选者写的大多数代码片段都是不完美的。这就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看看候选者到底有多少知识。
白板编程很有用,是因为:
有限的写代码空间。
有限的写代码速度。
修改很麻烦,最好要避免。
没有补全,语法高亮和其他IDE的牛逼功能。
想明白代码到底要干嘛。
过一遍代码片段是如何运行的,这是非常好的练习。做技术面试的时候,绝对不要跳过。
如果代码写的是一个算法,有人可以写出所有步骤,有人可以考虑到特殊情况,有人可以写出不变式(invariants)并能证明。有人可以根据每个独立循环结构和递归调用解释其复杂性。
如果代码是面向对象编程,有人可以明确指出其具体功能,对象在何时如何被创建,如何被销毁,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顺序会调用构建与析构函数,以及异常出现会怎样,内存布局看起来是什么样的。
I代码是否整洁,或是否包含明显的bug,这非常重要。
观察候选人认真解释代码每一步实现的功能,可以了解他们的思考与说话方式。以及他们在其他领域有多深的了解。
最后,这些都是在技术面试中要用到的检验技巧。而不是使用API和使用IDE完成特定任务的技巧。
白板编程很有用,是因为:
白板上的内容或多或少是不变的。
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候选人的原始代码”、“面试官的评论”、“候选人评论”,可以很好的将对话可视化。
不用白板是否有办法做到上面这些技巧呢?
能,也不能。
对于写整洁的代码,我觉得可以让候选人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写。
但是要有这些条件:
代码要用投影仪投射在大屏幕上
字体要非常大。
关掉大多数IDE的牛逼功能。
要知道,在不熟悉的操作系统、键盘甚至是编辑器上,相比在白板上编程可能会更难。要么让他们在自己的电脑上写程序,要么确认你提供的环境他们能够接受。
至于理解代码的部分,白板要更有利。
理想情况下,如果是投影仪的影像就是投放到白板上,我会让候选人把投放投射的白板上,面试官再拿几支记号笔。
不过我要说明白,电脑上不允许使用“快速修改”之类的功能。
如果只有两个人的话,打印机又在旁边,那就用用大字体打印出代码,然后用几支彩色笔去分析也非常好。
教学可以帮助练习这些技巧。
我经常被问到,一个人要如何掌握上面的这些技巧。我的答案就是:教学(teaching)。
这对面试官和应聘者都是有益的。
我自己对我的知识水平有一个简单标准。如果我可以对一个领域不做准备就能进行讨论的话,我就算是有丰富的知识了。
在软件领域,这就意味着不用点退格就写出完美的代码,然后能一步一步解释它是做什么的。
如果你是那种经常要被叫过去解释一个算法或者API的人,那你基本上就不会对白板编程面试感到有困难。
白板编程是面试的必要环节么?
不可否认,白板编程很有帮助。但没有它也可以。
如果有一个大屏幕可以显示代码,如果屏幕本身就是个白板,可以在上面用彩色笔进行注释。
我个人喜欢鼓励别人走到白板前。而且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呢?
文章转载自 开源中国社区[http://www.oschin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