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风电上网难是伪命题

本报记者 王尔德北京报道  随着新能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词后,李俊峰所出现的每一个公共场合都会被一堆提问者包围。  风电、太阳能产业是否过剩?能源规划与现实之间的不对接如何解决?风电上网难痼疾是否是个真问题?新兴能源产业大盘子究竟如何划定?其中,可再生能源比例如何厘定?光伏上网电价补贴定价政策怎样做到“拿捏”到位?  新能源领域,从宏观产业政策,到微观技术发展评价,都有李俊峰的判断。其观点的基本主线是,让市场规律发挥作用,无论是在产能过剩,还是节能减排方法上。  作为长期从事能源经济和能源环境理论研究的学者,李俊峰先后组织并主持了《可再生能源法》和《国家中长期可再生能源规划》的起草,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的研究和起草,完成了中国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2015年非化石能源  应达到12%-13%  《21世纪》: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新兴能源产业5万亿的发展规划中,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15%,分配比例是,水电占到9%-10%,核电占2%-3%,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2%。这是否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获得的规划盘子,没有之前业内预想的大?  李俊峰:目前报道的数据还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因为新兴能源产业规划需要在国家能源委员会讨论,上报国务院才能发布。5万亿的盘子也只是个大约数据。其实,5万亿对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来说,不是一个天文数字,平均到每年才5000亿。  目前,新能源的投资规模已经很。如风能太阳能2009年的投资规模就超过了2000亿,水电也在1500亿,再加上核电、清洁煤等已接近5000亿。2020年要实现非化石能源的比例超过15%,估计“十二五”新能源的年均投资不会少5000亿。  《21世纪》:统计显示,虽然近年来可再生能源总量绝对规模保持逐年上升,但是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7.9%,而2009年则只占7.8%。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2010年这一比例有望提高吗?  李俊峰:这是统计口径问题,2008年按照我们与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的估算,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5%。2009年是9%左右。这一数据的计算口径是,包括水电在内的所有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农村沼气等非发电的可再生能源。  而舆论所称的2008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7.9%,2009年则只占7.8%,只是计算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由于2009年是一个相对的枯水年,降雨少,水电发电量不足,造成了可再生能源比例的下降。  《21世纪》:根据之前国家能源局透露的消息,非化石能源在2015年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例将有望达到11%左右。  李俊峰:按照我们的分析,这样的安排肯定会出问题,很难保证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例指标的完成。  因为总能源消费的基数会越来越大,非化石能源比例提高也会越来越难。如果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15%的目标,“十二五”至少要达到12%以上,最好是13%。这样“十三五”的压力才能小一些。  如2015年非石化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是11%,那么2020年15%的任务是绝对无法完成的。因为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每年增长比例需达到0.8%,这是高难度的。  《21世纪》:按你们的测算,到2020年,15%的非化石能源中,各种能源各占多大比例?  李俊峰:现在国家没有明确的说法,至于说,具体各种能源能占多大比例,现在还不清楚。作为学者,我希望的比例是,水能占到7%-8%,核电占到3%-4%,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3%-5%。这就要求核电、风电和太阳能的发展都很快,比如核电要超过7000万千瓦、风电要超过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要达到2000万千瓦。  “产能过剩”让市场解决  《21世纪》:风能和太阳能行业存在产能过剩?  李俊峰:过剩是真实在存在的,过剩本身,我觉得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看待过剩。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这种现象,并不是靠政府调控去解决,而只能依靠市场去克服。  回顾我们的煤、汽车和钢铁行业,都爆出过“过剩”问题,但大都是阶段性的过剩,这些行业的生产,并没有因为“过剩”而停下来。  去年下半年,十部委出台抑制产能过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文件时,指出多晶硅和风电装备产能过剩,但是2010年多晶硅仍供不应求,进口量估计要超过2万吨,风电市场需要从2008年的630万千瓦增加到2009年1400万千瓦,产量翻了一番。试想按照文件控制,2009年多晶硅、风电装备都停止扩张,2010年势必造成更大的缺口。  如果真的出现过剩,既不是中央的文件,也不是媒体的报道能左右的,还得依靠市场自身去解决。如果没有市场需求,产能就会萎缩。这种阶段性过剩不需要国家干预,市场行为国家也干预不了。  最好的办法是国家发布行业预警信息,让企业自己选择。要相信我们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在内,大家都是希望稳定的、持续的和健康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期望企业都是一个模式发展,都按照计划发展,那就又回到计划经济的年代了。  《21世纪》:你曾经提出,节能减排不仅是攻坚战,而且是持久战。如何看待排污权交易在其中的作用?  李俊峰:排污权交易推行了这么久,没能大规模开展,这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不好,而是因为没有市场环境。没有市场环境,哪里来的交易?  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节能减排来说,不必过于迷信行政手段的神速效力,更应该从长远考虑,如何去用市场化这种高效的手段去推动,要双管齐下。  “只有50万千瓦风电尚未并网”  《21世纪》:根据中国电力联合会披露的数据,2009年新增风机有24%未实现并网。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哪些原因?  李俊峰:我认为,风电并网难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国家的发展规划和实际发展速度脱节。比方说2007年公布的风电发展规划,到2010年只有500万千瓦,2008年公布的规划到2010年只有1000万千瓦,实际上我们2009年就完成了2500万千瓦。由于国家规划的速度落后于实际发展的情况,这大大影响了电网建设,电网建设的滞后势必影响风电的上网。  第二是机制问题。电网也是企业,提高电网企业的积极性一方面是行政的约束,另一方面是经济激励政策,电网企业在吸纳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时也需要有经济利益,至少是不亏损。  在技术上,我认为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即便有困难,电网也是可以解决,只要利益得到保证,技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1亿千瓦的风电装机真有困难吗?我看未必。其实电网企业已经认可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5亿千瓦这样目标了,重要的是,能不能做得更好一些。  《21世纪》:那么,你认为风电上网难是真命题吗?  李俊峰: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之所以会争论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因为有三组数据没有分辨清楚。  以2009年风能发电的情况为例:吊装完成的是2580万千瓦,已经联网的,也就是说称的建设容量是2200万千瓦,成功开始商业运营的是1790万千瓦。吊装的数据是按照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建设容量是按照开发商认可的数据,商业化运行是按照电网的统计。从开始吊装到用户认可,从开始并网调试到商业化运行都有一个过渡期。  其中,风电设备吊装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但是从并网调试到商业化并网时间有长有短,短的1-2个月,长的话要半年。特殊情况下,如内蒙有一个项目,花了1年半才完成。从2580万千瓦到2200万千瓦,吊装了还没上网,有300多万比较正常;上网调试了,有400多万千瓦还没调试成功,也比较正常。  如果不了解情况,直接看从2580万千瓦到1790万千瓦,有近800万的差值。流传甚广的“有1/3的电在晒太阳无法并网”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这是误会。  其实,真正存在问题的是一小部分,从全国范围来看,大约有50万千瓦由于送出设施不到位,尚无法并网。所以,风电上网难并没有那么严重,我个人认为,吊装容量、建设容量和商业化并网三个数据的差别是合理的、正常的,无须大惊小怪。  现在的问题不是去责怪谁,而是大家坐下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风电碰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落实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的全额收购、可再生能发电电量的问题。2009年出现了大面积的弃风现象,这里有负荷需求,也有利益分配的问题。  《21世纪》:你认为,我们应该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光伏电价补贴政策?  李俊峰:关于光伏电价的问题,我认为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技术上需要进行尝试,另一方面项目上要进行积累。只有经过一个过程,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样的价位是合理的。现在国家发改委批的项目加起来不超过10个项目,量也比较小,要有几个几百万千瓦的项目,才能定得出这个行业的合理的价格。因此,我们有需要耐心,快则一年,慢则两三年,光伏上网电价价政策肯定出来。  《21世纪》:你如何看待薄膜太阳能的市场前景?它有望取代多晶硅吗?  李俊峰:这两种技术,各有所长。多晶硅的产量更多一些,未来发展应该是更主要的;薄膜的工艺再复杂一些,成本估计也没有低多少,发展难度更大一些。

时间: 2024-10-23 14:53:24

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风电上网难是伪命题的相关文章

李俊峰:十二五将大规模增加天然气发电比重

9月9日早间消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规模开发天然气,并增加天然气发电比重:他同时表示,光伏市场三五年之内在中国将有"可怕"的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年装机将达上亿千瓦. 天然气长远价格将下降 李俊峰在"长江商学院能源行业论坛暨能源行业高级管理课程发布会"上,与一批能源企业高层管理者分享了自己对于国内能源投资形势的判断. 他透露,国家决定"十二五"期间大幅度开发和购买天然气,为了保障天然气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拟出台低碳经济振兴规划

就在新能源振兴规划即将出台之际,我国还将出台环保清洁产业的振兴规划.6月5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一个有关清洁能源投资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 李俊峰称,去年9月至今年3月份之前,我国相继提出了一系列产业振兴规划,而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中唯独清洁.环保的产业规划没有提出来.现在有关部门已发现了这些问题.为此,相关部门还将陆陆续续出台环保.清洁生产.振兴农业的低碳经济等行业的振兴规划.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建一个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实质就是能源变革.据上

地方化整为零建风电场 国家电网并网风电陷难

一方面,国家相关法规要求风电必须全部并网:另一方面,地方"化整为零"大规模建设风电场,规模远超预期,电网的并网设施跟不上实际变化,国家电网风电并网陷入"两难"的境地. 上周在吉林长春召开的风电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当前风电建设同质化的问题非常严重,对于风电的认识还是非常简单,地方政府要求全额上网,然而却忽视了风电技术的进步. 近年来,中国在风电开发方面成就显著,超过预期和计划目标,尤其是在"十一五"规划期间(2

李俊峰:要有决心10年GDP不增长京沪方可转型

宋冰 在中国城市的绿色发展之路上,低碳经济带来了一个新的机遇.然而专家认为,这条发展之路仍然漫长,其间还有许多技术.政策和意识上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绿色城市发展战略,李俊峰提出,大城市发展可以先慢下来. "要完成经济转型,必须从快到好.尤其是东部能先慢下来.如果我们有决心做到像北京.上海的城市10年GDP不增长,练好内功,扎扎实实做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我们经济转型才能真正实现."李俊峰说. 李俊峰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实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也付出了很多代价.比如说,尽管在技术上

风电上网将出台严厉国标

近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刘纯对媒体称<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简称"新国标")已经完成制定.修改,并报批电监会.这份即将出台的风电并网国家标准可能将许多风电企业拒之门外. 2009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曾制定风电入网标准,作为企业标准正式颁布,提出风电场需要具备功率控制.功率预测.低电压穿越等功能要求.这份企业标准引起了轩然大波,被称为电网对风电的"限产令"--一旦达不到标准,将有大量风电无法上网.而刘纯称,此次的新国标"

图文:工信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毕开春

图为:第七届大连软交会,2009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政策与趋势发布会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毕开春致辞.(胡秀岩/摄 新浪网) 6月18日至6月21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简称软交会)在大连举办,新浪科技作为独家网络战略合作伙伴,在软交会现场有多处展示及访谈间. 以上图片为第七届大连软交会,2009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政策与趋势发布会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毕开春致辞.

中国官员贬德国上网难德媒称考察经费打水漂

据7月12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中国厦门一位副市长近日关于"德国人上网难"的说法在中国网上引发巨大争议,也引起德国媒体的关注.在德国热线华人论坛上,很多 网友认为该官员的讲话"信口开河".但也有人指出,德国入网审核严格,一些网站"登录莫名其妙的慢",中国官员的话反映了部分问题. "德国之声"广播电台11日以"厦门副市长贬德国互联网遭驳斥"为题,报道了该官员的讲话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的巨大争议.

国家能源局:2020年风电光伏都要扔掉补贴拐棍

5月23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开展风电平价上网示范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于6月30日前申报风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明确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风电平价上网示范工作,是为了落实国务院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有关要求.因此,在业界看来,如今推进风电平价上网示范工作,就是为2020年风电实现平价上网做准备. 此外,<通知>认为,近年来,我国风电开发利用技术不断进步,应用规模持续扩

刷“二代证”上网难住部分特殊人群

现在网消息 家住汉口常青花园的刘先生最近遇上了一些麻烦,由于身份证遗失办理了临时身份证,但却因此不能进入网吧,给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随后,记者了解到,和刘先生有同样烦恼的还有不少留学生和军人,没有二代身份证无法出入任何网吧. 根据武汉市公安局规定,为了杜绝未成年人上网,从6月16日起,武汉1500多家网吧均安装了特殊的上网系统,必须刷带有磁性的二代身份证才能成功登陆."用临时身份证和一代身份证就是黑户么?"刘先生表示,虽然凭身份证上网可以防止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但不应该强制使用二代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