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的信息研究。它是适应现代社会信息量剧增和市场竞争激化而产生的,其发展的主要标志是竞争情报专业组织的成立。从1986年美国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成立到现在,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竞争情报专家协会,并形成了以美国为主的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CIP)和以法国为主的全球工商发展联盟(GBDA)两大国际组织。80年代中期,我国以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为代表的研究群体首先从国外引入竞争情报的概念,开始了对竞争情报的研究和实践活动。1994年1月随着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情报研究暨竞争情报专业委员会成立,并以SCIP CHINA的名称进行对外宣传和交流,我国的竞争情报研究步入组织化正规化的发展轨道。1995年4月,经中国科协审批,又成立了中国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协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认识到竞争情报在机构取得竞争优势、制定正确决策方面的重要性。现在中国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协会的团体成员涵盖了科技信息、经济信息、商贸信息和工程咨询等咨询界的主要机构,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在内的学术机构。
竞争情报的迅速发展,与它契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性密切相关。从本质上看,竞争情报是一种能产生效益的知识,具有强烈的目的性、针对性、时效性、对抗性、决策性、增值性。它主要为组织机构提供三种服务:(1)通过市场调查分析,为企业市场拓展及提高市场占有率服务;(2)通过调查行业最新科技发明及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组织的科研发展服务;(3)通过对竞争对手及整体竞争环境的分析,为组织的机构决策服务。
知识经济时代将竞争情报为组织机构取得竞争优势方面的强大功能突现出来。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经济增值主体的一种经济形态。它强调的是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利用。1996年9374.html">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正式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指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直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利用基础上的经济”。自1997年在加拿大隆重举行“97全球知识大会”和美国克林顿总统报告中采用联合国研究机构以往提出的知识经济概念后,知识经济进一步热遍全球。取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竞争情报,是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决策成功的关键。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竞争情报迎来了无比良好的发展契机。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认识到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的重要性。美国大部分公司现在都有自己的情报信息部门,主要任务是分析市场。也有许多公司利用外部的调查人员收集对手的情况。据美国学者M·波拉特统计,美国企业利润中约有35%是由竞争情报工作创造的。 “冒险顾问团”据说是欧洲最大的商业竞争情报顾问公司,该公司的主管和高级顾问比尔韦特说,每个公司不仅要知道自己的实力而且还要知道对手的实力,你才能处在有利的位置,所以人们越来越注重获取情报。现在有许多情报公司专门提供这种服务,而它们在五年前还没有涉足这一领域。知识经济时代将竞争情报的功用提升到一个无比重要的高度。
2我国竞争情报活动开展的现状与问题
2.1我国竞争情报活动的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强化及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竞争情报已受到越来越多部门的注意和重视,并有许多组织机构开展了竞争情报工作。目前中国的竞争情报活动呈现出以下状态:
⑴从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的组织来看,我国主动地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的机构以专门从事信息工作的行业为主(约占50%),而其它行业较少。其中,大中型组织机构设立竞争情报部的比较多。从建立年限看,比例最高的为15年以上者(约32%),其次是1-3年的(20%),再次为4-5年(17%)。从竞争情报部门的设立来看,组织机构根据自身需求将竞争情报工作设在不同部门。
⑵从竞争情报从业人员来看,以本科学历为主(约占64%),硕士次之(20%)。其领域角色以分析员最多(约27%),知识构筑者和信息研究者次之(分别约为21%和17%),而系统构筑者和决策者最少(分别约为3%和6%)。目前组织中竞争情报全职人员较少,19人以下者高达80.56%;而无全职人员者比例高达13.89%.
⑶从竞争情报工作的开展来看,有全面型和临时型两种。主要使用的方法有Benchmarking法、SWOT分析法、财务分析法、专利分析法、因特网与数据库分析法。而主要的信息源包括报刊和专业杂志、行业协会出版物、行业研究报告、各部门对外公开的档案、政府出版物、数据库与互联网、企业名录、产品宣传资料、公开的各种调查报告、种种招聘广告、非公开的信息源、企业内部员工、经销商、供货商、行业会议、行业主管部门、展览展销会、企业客户、竞争对手、反求工程、调查咨询公司等。其中两种高效而简捷的信息源是剪报、数据库与互联网。
⑷从效果来看,竞争情报在促进客户服务、发现新机会、改进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
2.2竞争情报领域存在的问题
随着知识在经济活动中作用的加强,竞争情报日益受到一些公司企业的重视。但我国竞争情报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⑴从观念上看,人们对“竞争情报”这一概念仍存有相当的戒意。提起情报工作人员,他们往往联想起神秘的间谍。这种观念既限制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竞争情报工作;同时也会妨碍竞争情报工作的正常开展。专职竞争情报人员承认,他们的工作可能看似间谍或商业侦探活动,但他们大多数信息的来源是公开的,而且是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收集的。
⑵从政府行为上看,政府并没有认识到竞争情报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于竞争情报活动投入较少,影响了竞争情报的发展进程。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日本人一向以注重情报着称。二战后,每年日本政府都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竞争情报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发展情报信息产业,并且向日本企业免费提供。日本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与其对竞争情报的重视不无关联。
⑶从技术上看,对信息源开发和利用的滞后,使中国的竞争情报很难进行深入研究。在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知晓信息源、如何利用信息源、如何创建和维护信息源,是情报人员需要研究的问题;而如何从定量的角度,采用先进的方法模型来分析信息,更是情报员需要掌握的技能。
⑷从现状看,目前中国竞争情报机构存在三种分野。一类是以公司形式运营的专业竞争情报机构。主要承担其他公司企业的竞争情报项目,提供情报服务;一类是录属于高校或事业单位的情报研究机构。这种机构在竞争情报的基础理论研究、引进国外先进理论动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竞争情报研究的前沿发展能提出富于远见的判断;一类是组织机构自设的竞争情报部。它们主要进行市场情报、技术情报及竞争对手的发展动态分析。这三种主体构成竞争情报组织的三种模式。它们从不同侧重点上丰富着中国竞争情报的研究和实践。但是这种各成体系的形式,也阻碍了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与发展。以竞争情报为运作对象的信息公司会作一些关于竞争情报知识的宣传,但其目标是在于一个公司的运转与盈利。高校系统的情报机构与系统以外的世界少有接触,他们的工作往往受制于系统的需要,成为系统的一个附庸。它们可能成为竞争情报的理论研究前沿,但在实践上与市场严重脱节。它们与外部联系处于一种自发的、临时性的状态:一方面,没有形成支持研究工作的稳定的外部专家群体;另一方面,机构内部的研究人员参与外部与研究有关的活动或工作有待加强。而企业的竞争情报部门只服务于公司的业绩,基本不涉及竞争情报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局面其实是一种人力资源及信息资源的浪费。
⑸从竞争情报从业人员来看,学历层次偏低、专业覆盖范围狭窄。专业研究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不到30%,专业绝大部分为工程技术人员;此外有少量经济学、外语、数学等专业人才。这种人员组成大大妨碍了竞争情报的研究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