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网络诞生后,关于“网瘾”的话题一度喧嚣四起。 2009年8月2日,广西南宁一名网瘾少年在被送往南宁市一家戒网瘾训练营的10多个小时之后突然死亡,由此关于“网瘾”的讨论在2009年达到最高分贝。 网瘾,是“疾病”还是“偏见”?本报记者就此探访一名曾沉迷网游而试图自杀的网瘾少年、他的家长和我省第一家寄宿式戒网中心,告诉你“网瘾”的背后故事。 网瘾少年:“这是一场战争!” “这是一场战争!”14岁的阎立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这的确是一场战争!”阎立的父亲阎志胜点点头,他指向的“
敌人”是网络游戏。 2009年9月,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城西的面粉厂家属楼里,父子二人很少有这样的默契,他们在回答着关于“网瘾”的提问。 而这一年中,他们所说的那场“战争”一直如火如荼。 2008年6月17日中午,在临猗县一所中学上初一的阎立又一次“准时”回到家中,疲惫的他扔掉书包瘫在床上。妈妈在厨房刚开始张罗午饭。 “一切正常”,阎立不由地回味起刚刚在网吧里“厮杀”的场景。用了整整十三天,他的“勇士”终于披上了五彩的“凤凰战袍”,拥有了强大的杀伤力,他小试牛刀,就“秒杀”了在迷宫中碰到的“菜鸟玩家”。不少同区的
网友主动给他发信息,希望他可以帮助一起“打怪”…… 正当他在美妙回味时,爸爸进门了。他有些惊愕,一般爸爸中午都在公司吃,很少回家来。而此刻,爸爸的眼光中喷射的是怒火。 果然,几次盘问后爸爸动手了。逃了十多天课的他终于被学校告到爸爸那里,而他的众多谎言也被一一“揭穿”:学校的补课费是假,新交的校服费是假,晚上要补三个小时课也是假的……这一切——钱、时间都耗在了网吧里,耗在了他痴迷的网络游戏上。 那次爸爸打得很狠,而妈妈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来劝阻,只是在一旁哭。后来爸爸打累了,妈妈端过来午饭,阎立用微小的自尊推开,倔强地摇头说“不吃”。那边爸爸的火又上来了,抓起桌上的烟灰缸就扔过来,不偏不倚,烟灰缸砸中了他的额头,一阵眩晕,热乎乎的液体淌过了他的眉梢。 从医院包扎回来,阎立被爸爸要求在家里写检查和保证书,“保证以后再也不去玩网络游戏,再也不骗家里人的钱……” 这样的保证书阎立写过很多遍,但这一次他不愿再重复。 他打开已经被爸妈拔掉网线的电脑,拨弄着一些无聊的“桌面小游戏”。手机响了,是他网络上的“战友”打来的,询问他什么时候上线,带着大家一块去“攻城”,他含糊地回答着不能去了。“战友”关心地问,是不是病了?他一直憋着的泪水终于溃堤。“当时就觉得窝囊透顶”。阎立回忆道。一方面是“战友们”对他这个英雄的“殷切盼望”,一方面是不断在他眼前重现的中午那一幕,虚拟和现实,两种极端的情绪胶着在了一起。“觉得这个生活讨厌透顶,无聊透顶,自己走进了一个死胡同里”。他脑海中又重新浮现出网游里的那些“战争”:为了获得新装备和新任务,一些玩家选择了自杀,以此换个身份,重新投入战斗。 自杀——重生——希望。 把网络中的自杀变成现实中的自杀成了他的思维主线,他电话约来了与他最要好的也是同一个网游战区的“战友”罗刚。两个同为13岁的少年,模仿着网络游戏里的样子,将家里的大衣柜搬空,在挂衣服的杆子上系上绳子,自己进去关好了柜门,相约在黑暗中同时蹬掉踩踏的凳子,上吊。因为他们记得,在网游中“回城重生”就是这个样子:用特定的盒子回到起源地。 黑暗中:“凤凰永生,1、2、3!” 踩在凳子上的二人同时蹬掉了凳子。“砰!”很闷的一声。 绝望父母:“亲人比陌生人还要冷漠” 在阎立这次试图自杀前,这个家庭曾经是众人羡慕的对象。阎志胜原先是一名公务员,后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公司做家电生意,近年来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妻子在一家运输企业做管理工作。儿子阎立是他们的独子,也曾经是他们的骄傲。 在阎志胜眼中,原先其乐融融的家庭成了现在这个模样,都是“网络”惹的祸。2007年,爱人发现儿子放学都晚回家一个多小时,一查,原来是和同学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刚开始,夫妻二人也本着“正确引导”的观点,甚至在家里安装了网线,买了电脑。 但情况并没有改观,儿子放学后就趴在电脑上,饭做好了放在一边不怎么吃,一直到睡觉前,手都不怎么离开鼠标,而且他偶然发现,儿子照常会去网吧,一群小孩子在网吧里玩个不亦乐乎。 几个月后,妻子给他讲了一件事,又让他坐立难安。阎立逃课了,是妻子在网吧无意碰到的。 第一次揍了阎立,他比较惊讶,阎立没有哭也没有求饶。 “网游是精神毒品,专家都说了。” “游戏里几万人,一大半是大人,他们有头有脸,玩得可欢呢……” “大人那是娱乐,你玩以后能当饭吃?” “还有(靠网游)发财的呢,还有出国比赛的呢,你又不是没看新闻?” “就凭你?那些都是高材生!” “你看着吧,总有一天你会见识到我的。” 父亲和儿子的
对话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着,但沟通的结果,无非是暴力的升级或者冷战数日。 儿子上网越来越频繁了,甚至逃课去离家很远的网吧,他和妻子“跟踪”去抓过几次,而几次交流后,他们的对话开始不断减少,最后儿子的回答仅限于几个字“嗯”“好”“知道了”。 “亲人比陌生人还要冷漠”,阎志胜有些恨,他恨网络,也恨自己的儿子。 儿子自杀的消息是他晚上接到妻子电话知道的,他有些不知所措。妻子在电话里泣不成声讲着故事的结尾: 两个小孩的重量压过了衣柜横杆的承受力,衣柜的横杆断了,两个小孩才躲过一劫。但掉下来时,阎立的脚崴伤了。 阎志胜冲回家,抱起在床上躺着的儿子,儿子没有看他,眼神没有焦点地望向天花板。 从那以后,阎志胜开始花钱请老师帮儿子吃“偏饭”,找家庭教师,找心理医生,让儿子去参加拓展训练,这几年来,他投入了好几万,他想找到一种治疗“网瘾”的“药”,能够妙手回春,让孩子回头。 戒网之路:没有尽头的迷宫 直到如今,阎志胜还没找到这种药。 他曾咨询过网上炒得很热的“网瘾康复中心”,但又忧心忡忡,那种集中寄宿式的管理模式让他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而很多网瘾孩子在一起,他怕会“更加严重”。 他甚至请教过一些精神病专家,逼着儿子吃一些精神类的药物。几乎他从网上能找到的所有办法他都试过了,但效果一次比一次差。 面对记者时,父子二人通常是沉默,但单独面对记者时却都是“滔滔不绝”—— 阎志胜:“花了那么多钱,一点成效都没有。” 阎立:“他花钱的目的就是要我顺从他、服从他、取悦他,这和我在游戏中养的宠物宝宝有什么区别,我上网是瘾,他这让我戒是不是也是一种瘾?” 阎志胜:“他怎么就不明白我是为他好呢!” 阎立:“他怎么就不明白,我根本就没有什么网瘾病呢!” 阎志胜:“我的理想就是让他戒网成功,这是我现在惟一的想法。” 阎立:“理想这种东西,说出来就是句废话。他的理想我也不想听。” …… 网瘾少年有多少?没人能给出确切数字。我们所知道的统计数字是,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的数量达到了3.38亿,且近5年来每年都超过30%的增幅,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一大部分为青少年是不争的事实。 在我省第一家寄宿式网瘾戒除学校——太原万柏林春蕾健康中心,记者了解到:该中心成立近一年来,接受治疗的多为11岁到16岁的青少年。该中心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心理治疗加上军训、教育、社会体验等等。 该中心王东东老师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中心已经接治近200名网瘾少年。网瘾的原因主要是心理上的,而不像传统的药物上瘾对人们的影响是生理上的。故不应采用传统的严禁方式,不是封堵而是通过疏与导。 网游,曾为中国诞生过一位神话首富陈天桥,戒除网瘾近年来又成了一个热门的新兴行业,一度时期,全国各地纷纷开办“戒网学校”“戒网中心”“戒网讲座”,究其根本,高昂的学费与不菲的利润是动力。 万柏林春蕾健康中心,试学一个月,学费5000元,一个疗程一般是三个月,费用高达1.5万元。教学内容,基本为心理辅导、拓展训练结合,加上封闭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强制性地不让你上网,让你忙别的”。一位中学老师这样评价道。 2009年,被众多戒网专家诟病的网游“魔兽世界”在中国暂时关闭;而争议出现的网瘾戒除中心也被关闭。记者发稿前获悉,万柏林春蕾健康中心已紧急暂停招生。 对于网瘾少年阎立和他的父亲阎志胜来说,闻听这些消息,悲喜交织。(因涉及个人隐私,本文中“阎志胜”“阎立”“罗刚”为化名)
网瘾少年戒网大战:亲人变得比陌生人还冷漠
时间: 2024-10-31 00:57:49
网瘾少年戒网大战:亲人变得比陌生人还冷漠的相关文章
《经济半小时》:网瘾少年成了谁的摇钱树
主编:马洪涛 编导:胡长春 摄像:张明 毛云李 我国网瘾青少年已经从当初的400万增加到1300多万,戒除网瘾已经悄然成为了一门拥有300多家机构,规模达数十亿元的产业.在缺乏有效监管的这一灰色地带,不少机构利用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理牟取暴利.同时各种五花八门急功近利的戒瘾方法粉墨登场,让不少网瘾少年在身体和心灵上又一次遭受伤害. 戒除网瘾身心饱受催残,网戒中心成为少年梦魇 最近,广西发生的网瘾少年被殴打致死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网瘾戒除机构的关注.大家猛然发现,就在如何看待青少年网瘾还存在很多争议
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网瘾少年每天上网135分钟
[背景提示] <2009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昨天上午发布,青少年网民中网瘾群体比例为14.1%,人数约为2404.2万.这一比例与2005年基本持平.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 为了解当前国内青少年网瘾的状况,探索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并研究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对策,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2005年.2007年两次网瘾调查的基础上,委托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于2009年开展了第三次我国青少年网瘾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
新京报:网瘾凶猛治网瘾更凶猛
最近"网瘾治疗"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据央视报道,在我国戒除网瘾已经悄然成为了一门拥有300多家机构,规模达数十亿元的产业.在缺乏监管的灰色地带,各种激进手段不断爆出,其中以临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和该中心主任杨永信的电击疗法最引人关注.网瘾是不是精神疾病?如何界定?是否需要治疗? 问题1 "网瘾"是精神病吗? 陶然:成瘾并危害其社会功能就是疾病 新京报:您一直主张将网瘾归入到精神病范畴,对吧? 陶然:是的.世界卫生组织有明文规定什么叫疾病,给自
政府买服务帮少年戒网瘾
珠海试水购买社会组织社区服务 本报珠海讯 (记者陈治家 通讯员姬坤)"一日不上网全身发痒",但在社工的帮助下,珠海青年小文(化名)成功戒除网瘾,这得益于当地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昨日记者从珠海市香洲区府获悉,该区梅华街道办日前与3家社区机构签订了购买社会组织社区服务协议,成为珠海首个购买社区服务的街道,包括帮青少年戒除网瘾.困难单亲家庭维权就业.老人养老等都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据介绍,为探索街道购买社会组织社区服务模式,促进社区服务得到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开展,珠海计划今后
网瘾专家与玩家大战三回合不后悔网游毒品说
陶宏开称网游是"毒品"引玩家群起而攻之 双方网上激烈"舌辩"进入第三回合 网瘾专家"大战"网游玩家 记者陆建銮 近日,网瘾专家陶宏开恐怕是网络上最红火的人了.自7月17日他在电视节目中抛出网络游戏是"毒品"一说后,即引起极大反响,随后他与网络游戏玩家在网络上"舌辩"三个回合.玩家强烈要求陶宏开道歉,对其也进行了无限升级的人肉搜索,并对其学术背景也进行了一番质疑.昨日傍晚,陶宏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称不会道歉,
上网八小时不是网瘾患者是“网牛”
2009东莞网民生活报告之总结篇 圆桌会 你每天上网多少小时?你有网瘾吗?你会参加网络聚会吗?东莞网民的素质如何?当持续一个月的网民生活调查将东莞网民的现状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时,网民的生活.素质也成为参与本次网调的市民和专家所关注的问题,而在本周的Q Q圆桌上,网民和专家的回答和建议,将让我们认识东莞庞大的"网牛"群体,认识东莞网民对网络聚会理智的思考. 主题3 网络聚会 ●主持人发言 应该如何去对待网络聚会? 主持人:调查显示,网络聚会已成为90后甚至80后的重要活动之一.但在现实生
网游爆发的代价:90%网瘾少年沉迷网游
网游爆发的代价 2007年,中国上市的网游企业达到10家.乐观者甚至大胆预测,未来10年,我国网游行业会产生100家上市公司 陈汉辞 在北京大兴的一家戒网瘾医院,坐在CBN记者面前的张兴(化名)倔强中又带着十足的戒备,但提及曾经的网游生活,青春少年的气息便活了过来. "就如<这一生只为你>中所唱的一样,'在<魔兽>.<征途>的绚烂前,真的只为他盈盈一笑,我也就无处可逃:拔剑斩情丝,情丝却在指尖轻轻绕:都只为情字煎熬,枉自称侠少英豪.'" 看着儿子说出
韩国约200万人有网瘾首家网瘾戒除诊所开张
韩国首家治疗网瘾的"挽救大脑诊所"的护士,在展示神经反馈测试过程. 新华社发 韩国16岁学生崔贤民(音译化名)坐在电脑前,全神贯注玩游戏,一玩就是十几个小时.父母将染上网瘾多年的他送入"挽救大脑诊所",希望戒除网瘾.这家诊所今年5月初开张,坐落于首尔以南120公里的精神病医院公州医院内,是韩国首家治疗网瘾的专业诊所,主要面向青少年,也接收成年人. 诊所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大脑图像扫描和心理测试判断就诊者是否染上网瘾. 如果确诊,诊所提供为期5周的治疗项目,包括上集体课
网瘾专家VS网游玩家
□据广州日报报道 近日,网瘾专家陶宏开恐怕是网络上最红火的人了. 自7月17日他在电视节目中抛出网络游戏是"毒品"一说后,即引起极大反响,随后他与网络游戏玩家在网络上"舌辩"三个回合.玩家强烈要求陶宏开道歉,对其也进行了无限升级的人肉搜索,并对其学术背景也进行了一番质疑.昨日傍晚,陶宏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称不会道歉,并对玩家质疑的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7月17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探讨魔兽游戏停服40多天一事,陶宏开是节目嘉宾.当时央视主持人问:&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