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都说B2C很有潜力。
这些年,只见楼下的拥趸日趋壮大,消费者买东西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只听楼上也是热热闹闹,企业间你争我夺把地板踩的灰烟纷下。但就是不见人下来!
这些年,风投从早期互联网泡沫之后的谨慎出手,逐步演进到了不投电子商务没法向投资人交代。">传统行业也从早期的不供货不理睬不看好,慢慢涉足渐深,最终发展到不上电子商务项目有违潮流。
这些年,B2C行业本身更是年年翻倍都不满足,全奔着京东年均300%去拼搏。
到了2010,中国第一个上市的B2C花落谁家的悬念越来越重,曾经遥不可及的憧憬似乎变得唾手可得,谁会成为中国的Amazon?
当然,Amazon不是天堂。同样是上市做B2C,如果成了01、02年的Amazon,不过是互联网泡沫低谷中的一员,不提也罢;哪怕做了03-06年的Amazon也没什么好高兴的,无非是nasdaq芸芸众生之一,并不显山露水。
“赶上07年至今的Amazon!”我想这才是中国B2Cer们的野望。
但如何实现B2C的价值?当当、京东们离Amazon还有多远?如何走通Amazon没走过的路?在这些问题上,各路高手有过许多思考,比如从消费者的角度、从品牌的角度、从供应链的角度……希望本文能通过股票市场的角度抛砖引玉,通过如何提高销售额、如何提高净利率、如何提高资产收益率等方向,进一步探索B2C的战略发展方向,看看B2C的潜力究竟体现在哪里。
股价增幅和市盈率
无疑,一个企业必须把服务客户始终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才能获得成功。目前B2C的巨头们即便尚未摘掉亏损的帽子,却毫无疑问的为消费者解决了诸多问题、提供了更多选择、提供了比传统商家更便捷的服务。
但我们不容易评价一个企业到底有多成功?比如说:vancl和masamaso谁更好?vancl和京东谁更好?vancl和钻石小鸟谁更好?——尤其当这样的比较发生在不同行业时。
虽然股票市场存在诸多炒作、牛群效应等盲目性,但相比“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股票市场还是提供了许多可量化的评判标准来协助我们“慧眼识英雄”。说到底,投资人不傻,不管消费者如何推崇,没人会投一个长期亏本的企业。企业有权自称用户第一、社会责任第一,可以大肆宣扬自己降低了多少cpi,解决了多少就业问题,有多么忠厚的经营理念,但投资人有权决定钞票的去向,这样的组合很平衡、很河蟹。
简单讲,哪家公司近几年的股价增幅最高(修正分红因素),就代表着它过去相对更成功;哪家公司的市盈率高,就说明了它和该行业更受市场关注和追捧,市场预期它未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开始吧!
月光宝盒,让我们先回到06年!首先看股价的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