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电信诈骗案例,电信诈骗又“升级”了。这将个人信息安全的话题推到前台。根据相关数据,2000年以来,国内电信诈骗案件数量激增,保持每年20%-30%的增速。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为电信诈骗共立案59万起,同比增长了32.5%,共造成经济损失高达222亿元。为此,由国务院牵头、23部委联动,启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在大力打击之下,诈骗案件却仍时有发生。现在的骗术已经由简单的“请打钱到某某账号”发展到了一个表面看似非常合理的情节,比如,让你发短信退订某项可有可无的业务;再比如,声称“你家人某某某最近干了什么坏事”,让你点开一个链接。如果照做,你就会发生财物损失。
国家对这类诈骗案件的打击力度近年来越来越大,但坦白地说,自上而下的进行打击始终会力有不逮。在政府部门打击之外,相关企业也需要在技术上不断进行革新,并及时弥补漏洞,而普通民众则应该擦亮眼睛。
中国存在着庞大的黑色数据产业链。一些大型网站发生过数据泄露,大量的用户数据在互联网的地下世界汇集、流动。很多互联网用户并没有隐私。有时候,很难分清这些数据是从哪一家、哪一行业泄露出去的。总之,地产中介、培训机构、母婴机构等都有自己的方法得到这些数据。这还不算最坏的,因为它们至多是推销产品,但是诈骗组织得到这些数据,就会用于五花八门的诈骗事件。
2015年,23部委联合启动电信诈骗防治,运营商、银行系统开始严格贯彻实名制,公安部也推出了“电信诈骗侦办平台”,大幅提高了电信诈骗的犯罪成本。运营商对实名制政策的执行还是比较彻底的。但职能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也应该为信息安全做得更多。以个人身份证为例,目前的情况是,丢失的、被盗窃的身份证一直都有效,可以用于办理银行、电信等方面的业务。这是极不合理的。身份证的这个漏洞,以及数据不联网,以至于发生了近日媒体报道的一男与四女在不同地方登记结婚成功的情况,令人咋舌。
前不久,新华社报道了打击“伪基站”的相关情况。一副天线、一台主机、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是一个伪基站的全部“家当”。犯罪分子驾车流动作案,一个“伪基站”一天最多可以发送20多万条信息。从破获的案件看,既有犯罪嫌疑人从网上购买“伪基站”后“承揽”群发信息业务,也有诈骗团伙专门雇人使用“伪基站”群发短信。对电信诈骗的打击,首先得打击这些伪基站,运营商应该畅通普通民众收到伪基站信息后的举报途径,比如通过短信、电话的方式进行举报。福建等一些地方组建了打击“伪基站”应急专业队伍,实现了对“伪基站”犯罪第一时间发现、追踪、打击。从效果来看,打击了不少伪基站,因此,这种打击从技术上来看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关键就是看投入与重视程度了。
我国新国家安全法将于7月1日起施行。该法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不同于传统安全观,新的国家安全观还包括非传统领域的安全,目标是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信息安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国家信息安全,也应该包含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