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本开放源代码定义涵盖了由绝大多数软件团体使用的术语"开放源代码"的最初含义和当前含义。然而,该术语被广泛地应用,并且它的含义变得不精确了。OSI Certified标志是某个软件发布许可证是否服从开放源代码定义的OST认证方式。一般的术语"开放源代码"并不提供这种担保,但我们仍然鼓励使用" 开放源代码"这一术语以表明它符合"开放源代码定义"。关于OSI Certified标志的信息,以及已经通过了OSI Certified、符合"开放源代码定义"的许可证,请参见OSI Certified标志与纲要。
给出开放源代码的定义的目的是:把我们所确信的、由软件开发团体所公认的"开放源代码"的含义作为一组具体的准则写下来---该准则确保按照开放源代码许可证发布的软件可以得到与其它软件同样认真的评审、使软件可以不断地得到改良和遴选,从而提供非开放软件所难以提供的可靠性与能力。
为了使此项工作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抵制人们为了短期利益而中止为软件开发做出贡献。这意味着,许可证的条款必须防止人们藏匿(lock up)源代码从而导致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够阅读和修改它。当软件的开发者按照由OSI认证的许可证发布他们的软件时,他们可以在软件中使用"OSI Certified"标志。这种认证标志告知用户,该软件所采用的许可证符合开放源代码定义。关于我们的认证标志的更多信息及其纲要,请参见OSI Certified标志与纲要。
应该说Sun公司一直是IT领域最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公司,从当年的Java到今天SPARC芯片、Solaris操作系统、MySQL开源数据库的全线开源,Sun为整个IT产业带来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他所获得的回报。但是目前的Sun公司也同样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今年10月第一财季结束的时候,公司亏损16.8亿美元,同比下降7%,Sun也被各种收购传言的阴霾笼罩。这个企业下一步应该如何走,开源是否能够拯救Sun?Sun该如何利用中国的市场机会寻求共赢?
Sun需要把握危与机
Sun公司对开源的拥抱越来越彻底,从UltraSPARC芯片、操作系统Solaris以及最近刚刚购买的开源数据库厂商MySQL来看,Sun的开源道路走得越来越坚定。通过从应用到平台的全线开源构建更庞大的用户群体,来拉动底层服务器和存储等基础硬件平台的销售,是Sun公司现在的赢利模式。尽管Sun拥有全线的软件优良资产,但是Sun没能从软件上赚钱,这是业界有目共睹的事实。Sun能否调整原来的商业模式,或者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更多的挖掘,在这样的需求下,Sun需要好好把握目前的“危”与“机”。
国际金融危机对于Sun是危还是机?应该说,金融危机应该能导致用户更多采用开源技术,这对于Sun公司来说是个机会。Sun公司董事会主席ScottMcNealy认为开源有几大好处。首先,开源拥有零或者非常低的退出障碍优势,同时进入门槛也很低,其次可以提高互操作性,再就是它更加安全。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Group预计,到2012年世界上90%的公司将使用开源软件。对于大的行业客户来说,成本、安全、互操作等虽然很重要,但易用性和易得性其实更是用户接受的关键,能否拥有更多熟悉和喜欢使用Sun技术的人群依然是最大的挑战,这也是Sun公司需要更加快马加鞭扶持培育开源社区、开源生态链的原因所在,但目前Sun对开源的推动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关于Sun公司自身的金融危机,ScottMcNealy并不认为公司面临财务问题,公司账面仍有30亿美元现金。这一财季的16.8亿美元亏损主要包括刚刚花了14.5亿美元购买MySQL开源数据库厂商和630万美元的重组费用,所以应该说其实Sun这一次的亏损没有外界感觉的那么恐怖。尽管ScottMcNealy嘴上说现金不是问题,但是对于资本市场来说,Sun公司必须削减运营成本,在目前所有收入都不确定的背景下,裁员5000-6000人是ScottMcNealy唯一的选择。
笔者认为,Sun应该去抓SaaS的机会,让自己的软件释放更多商业价值。尽管Sun已将他的重要资产进行了开源,在免费慷慨之余,Sun需要利用软件即服务时代的来临,以更快的速度去购建SaaS产业生态链。开源软件一直遭遇的挑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开源软件要想获得更大更广泛的支持,需要解决用户使用的“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问题。SaaS时代的来临,给了开源软件最好的回报模式。就连微软和IBM等等这样的公司都已经悄悄地开始构筑新SaaS生态链,Sun也应该多动脑筋从软件即服务上获取更多回报。对于笔者的问题,Sun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薛耀昆这样回答:其实Sun公司在这方面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布局,包括已经与苏州工业园共建的风云网络平台等等。但是相对于IBM与微软等等其他公司在这些层面的推动,Sun的力度其实还是太低调了。
中国可利用Sun开源技术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其实是Sun应该大力推动的市场,也是Sun公司更大的机遇。从国家产业的战略高度上来看,中国正在努力进行以开源为基础的创新体系的构建,中国的目标与Sun公司的目标一致。中国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正在拉动的4万亿元内需吸引了全球IT巨头的目光,中国又正在构建自己的创新产业生态链,这对于Sun来说是一个融入的最好机会。但是应该说,目前Sun公司在中国推动的开源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对中国开源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如果ScottMcNealy能够认识到中国市场、中国开源与Sun未来命运有更重要的关系,他还需要更多的投入。在复合创新的时代,未来中国将影响世界的绝不仅仅是用户市场,从产业到生态系统都将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而从政府到产业、企业和生态系统的推动,Sun应该参照他的老对手微软在中国的合作模式。
同样对于中国产业来说,Sun公司20多年投入260亿美元研发的众多技术正在不断被开源,中国需要把Sun全球开源技术纳入到中国的创新体系中来。从芯片架构到软件的全线开源,从商业模式到技术合作,可以进行更多的分享。
但是开源运动在中国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无论是社区扶持还是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的互动,还是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都与国外有相当的差距。中国应该从战略层面对开源技术与中国的产业创新做更高层次的规划,让这个相对“民间”的运动获得更好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