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砌高技术城墙:防止被挑战者颠覆

向那些对技术孜孜以求的公司致敬,  因为他们冲破别人的技术壁垒,  未来也可能会被新的挑战者再次颠覆  除了垄断,这个商业世界中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城墙。因此难以逾越成为每一家技术型公司对于竞争门槛的追求。就像修筑长城,企业渴望能够保持墙内世界的安宁与优势,虽然
它们都知道长城迟早会被后来者攻破。  有些门槛背后有着常年累月的技术研发付出,而有些门槛背后则是创始人的坚持和胆识。东方雨虹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能够筑起独特的门槛,很大程度上是李卫国一个人的光彩。当别人满足于混世求生的时候,他能够站出来做品牌、做研发、做高端。也许在您看来,这不是什么超常的眼光。但他在别人不做的时候做了,门槛就筑起来了。  门槛不是什么新话题。这是商业世界中玩家们的本能。但真能把它造起来的企业也算是这个世界中的“稀有品种”。对于那些已经拥有了高门槛的公司来说,睡大觉也许是最可怕的事情。因为技术门槛永远面临被踢破的那一天。(文|《创业家》记者 杜若洋)  中国忠旺:可持续的高毛利  文 | 《创业家》记者 杜若洋  将毛利率数字从28%提高到40%,忠旺集团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利润水平何以如此大幅度地飚升?  
2009年5月8日,忠旺集团在香港上市,其高达95亿港元的融资额创下了金融危机后全球IPO募资额度之最。作为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三大工业铝型材制造商,上市的成功也证明了资本市场对其价值的认可。  在忠旺集团首席财务官张立基的描述中,公司今天成功的关键在于2002年从建筑铝型材到工业铝型材的转型,并在做出转型决策之后迅速筑高了竞争门槛。  成立于1993年的忠旺一直是建筑铝型材提供商,2002年公司创始人刘忠田出国考察,看到了工业铝型材这个高利润的蓝海,于是决定公司转型。  2009年上半年公司利润的构成可以佐证这次转型的商业价值。因为工业铝型材比重大幅增加,对公司赢利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工业铝型材在中国到现在为止仍然是比较新的产业。”张立基说,“这个领域中的竞争还并不激烈。”作为具有独特竞争能力的大型供应商,忠旺因此享有着较好的议价能力。  谈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忠旺最引以为豪的是125MN大型油压双动铝挤压机。这台全球最大的油压挤压机是忠旺与加拿大和意大利的设备提供商耗时4年共同研发而成,为此忠旺花费了4亿多元,拥有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  与国外的大型水压挤压机相比,这台油压挤压机拥有更好的稳定性,成品率更高。与小型挤压机相比,它能够生产出大截面型材,省掉了客户很多焊接环节,提高了最终产品牢固性。同时这台挤压机还能够一次冲压多个不同模具的型材,这在国内也是独一无二的。  挤压机之外,忠旺的铝合金熔炼能力和模具设计能力都在国内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并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忠旺的产品近年来相继获得了挪威DNV船级社和美国阿尔斯通公司的认证,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而出口产品的毛利率高达50%,因此加大出口力度成为忠旺下一步的战略重点之一。  和其他中国
制造企业一样,价格同样是忠旺的杀手锏。“一般来说,相同型号的产品,我们的价格比国际大公司要便宜50%到80%。”张立基说。  忠旺的成功与其产业定位密不可分。在招股说明书中,忠旺明确把自己的重点方向定义在交通运输领域,也就是后来被媒体广为宣传的“大交通”。如此定位,忠旺寄望在中国轨道交通、船舶甚至大飞机等领域的高速发展中分享到更多红利。  上市成功,为忠旺进一步筑高竞争门槛提供了充沛的现金流。张立基说,公司将会购置更多的大型设备,扩大产能,“新设备中一定会有超过125MN的更大的挤压机。”  “我们可以确定地说,忠旺现有的竞争优势和利润水平至少可以保持5年。因为国内竞争对手要达到我们的技术水平,并拿到国际认证,这些时间是省不掉的。”张立基说,“5年之后,我们为中国大飞机项目做的研发应该已经完成,同时在潜力巨大的重型卡车领域中,我们也将占有先发优势。这些新的增长点会继续拉动公司的良性增长。”[page]  科大讯飞:植入巨头的生意  文 | 《创业家》见习记者 赵楠楠  “话费查询请按1,业务咨询请按2”移动电话的烦琐菜单是否让你很烦?有了科大讯飞,省去烦琐其实很简单,你只要对着电话说出“更改短信套餐”这几个字,电话后台
就会自动帮你转到相关服务台。当你看累了电脑的页面时,讯飞的技术可以直接帮你读出来。  “能听会说”的机器就是讯飞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语音技术主要包括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两项:让机器说话,关键在于语音合成技术;让机器听懂人说话,用的则是语音识别技术。从2006到2009年,讯飞连续获得四届英文语音合成国际大赛第一名,其中参赛者包含美国MIT、CMU、微软、IBM以及欧洲、日本等多个著名研究机构。  讯飞最早的理想是:做中国的贝尔实验室。像英特尔提供CPU一样,专门提供最核心的语音技术,然后卖给像华为、中兴、联想这样的公司,但规模很难做上去,并且会受到大客户制约。基于此,讯飞改变市场策略:从一个单纯核心技术提供商,变成技术加服务,或技术加硬件的这种方式。现在讯飞
智能语音产品主要提供给两类用户:一类是以支撑软件授权使用的形式提供给二次开发商,包括华为、中兴、联想、东软等行业开发伙伴。另一类是以行业解决方案的方式提供给行业用户,如电信、银行、教育等。  此外,讯飞将语音技术拓展到了其他领域的蓝海:比如用讯飞的语音评测器替代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人工环节,现在,有17个省份使用讯飞的语音评测机器。用总裁助理徐景明的话说,这能保证绝对公平。此外,和传统语言学习设备商合作,开发智能语言学习机。一些偏远地区,许多人不会说普通话和英语,讯飞的语音合成技术就可以代替人工读出普通话和英文。讯飞的语音评测机器可以帮助他们检测错误并反复指导,甚至讯飞还开发出了“能听会说”的智能玩具,但现在整个行业还处于前期导入阶段,讯飞期待自己能引导市场慢慢成熟。  讯飞的战略是“语音家庭风暴”,他们相信,找到使语音技术进入千家万户的路径,是真正可以做大语音产业规模的战略方向。  甚至这种创新意识在员工管理上也能找到:讯飞提倡的是充满亲情的文化。徐景明介绍:讯飞大楼就是全体员工参与设计的,整个楼完全通透,希望从细节着手,建立简单真诚的人际关系。楼顶设计了一个篮球场,因为员工总是低头工作,讯飞希望员工注重健康,抬起头来,到楼顶看看。[page]  东方雨虹:在最分散的市场做老大  文 | 《创业家》见习记者 赵璐璐  建筑防水材料行业是一个高度分散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行业,据统计,前十位防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大概也只有10%。在这样分散的行业里,东方雨虹创始人李卫国却做到了龙头老大。2005年到2008年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建筑防水材料行业销售额第一名,市场占有率约3%,第二名市场占有率不到东方雨虹的一半。公司平均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远超业内15%的平均水平。  不仅如此,东方雨虹创造了三个业内无法超越的第一:业内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总部的中国建筑防水博物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唯一专注建筑防水的博物馆,东方雨虹防水技术研究所是国内同行业首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李卫国是这样看技术的:“我做企业就是想做些事情,今年7月份我拜访了王传福(比亚迪创始人),他哪里是个老板,就是个工人,一天到晚在车间,油污污的。他对我启发很大,我回来之后就成立了技术委员会,我要当主任,企业真正的动力在于技术进步,其他是次要的。”  很快,公司就取消“以营销为中心”的口号,要均衡有序发展。现在技术中心已经建成了,二十年都不会落后,光研发仪器设备就花了上千万。在东方雨虹,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基本都公司股份。  上市之后,近年来防水市场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东方雨虹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势必要开发更多的新产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如目前流行的
屋顶绿化,植物根会穿透石头,但是不能穿透材料,这对材料技术的要求比传统要高很多;又如很多高速铁路,
时速超过三百公里,这对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东方雨虹认为,这些恰恰都是自己的机会。[page]  川大智胜:价格“攘外”,技术“安内”  文 | 《创业家》见习记者 赵楠楠  在空管自动化行业,80%的市场由国外厂商占据,但在国内厂商中,川大智胜的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川大何以跻身这个高壁垒产业?  川大智胜是2000年建立,但以游志胜(川大实际控制人,32.94%股权)为主的科研组从川大智胜的前身——1994年成立的四川大学图像图形研究所就已经开始了科研积累。川大1995年研制成功第一套空管自动化系统,此后开始漫长的验证过程:1997年民航总局鉴定通过,作为应急系统在重庆等地使用,2006年太原主用系统通过验收,共花费12年。这是国内第一个空管主用系统,这标志着川大在中小型机场空管系统技术上已完全达到国际水平。  价格和服务是川大智胜的绝对优势。系统功能相同情况下,川大智胜塔台视景模拟机(空管员训练系统)软件总成本可控制在国外同类产品1/5左右,系统成本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而服务上,川大距客户更近,周到和快速反应的售后远远优于国外竞争对手。  航空业关乎国家安全,政府一直推行采购国产化政策(今年9月份南京哈尔滨空管招标项目中明确规定,投标者必须是原产地在中国境内)。因为川大智胜在技术上拥有国内领先优势,成为新政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空管自动化行业具有高壁垒,对于资质、产品稳定性、安全性要求很高,一般认为一定时期内很难再有新进入者。  对于技术企业,技术人员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公司董秘郑念新对此很有信心:一来,川大一些核心员工都是双重身份,他们一边是四川大学的教授,一边是川大智胜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或管理层;二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都有一定股权。多年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很少变动。  根据国家规划,新机场建设从2010年起进入密集期,平均每年投资额将超过12亿元,看来川大的好生意还在后头。

时间: 2024-07-31 07:47:41

创业砌高技术城墙:防止被挑战者颠覆的相关文章

连环创业模式:找需求 颠覆模式 轻资产运营

摘要: 对于创业者而言,创办企业的结果残酷至极,非生即死.有人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将雪球越滚越大,甚至登陆 纳斯达克,从成功走向成功:也有人一路磕绊,几度抗争,却难逃亡 对于创业者而言,创办企业的结果残酷至极,非生即死.有人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将"雪球"越滚越大,甚至登陆纳斯达克,从成功走向成功:也有人一路磕绊,几度抗争,却难逃"亡也忽焉"的厄运,仰天长叹后退场:还有人永不言弃,坚定理想,最终东山再起. 无论是从成功走向成功还是由失败

90后财务自由的创业者:年轻才叫创业,50岁叫“下海”

尹桑:"一起唱"创始人.KTV百亿市场十年不变,他却声称"给我一个SNS,我就撬起整个O2O".他高中开始读美国名校,后就被宾利商学院全奖录取,在美国两次创业均获成功.2012年,大二的他辍学回国创业,创办"一起唱".专注颠覆线下KTV,先后获得IDG的三次融资. 年轻才叫创业,50岁只算"下海" 我有点儿愤青,但我还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我这T恤写着"我爱人类".越强调什么说明越缺什么,所以大家也能明白我了(

连环创业背后:季琦史玉柱等人的六大方程式

季琦终于松了口气,他说,我希望这一次是我创业的终点.从创办携程.如家到汉庭,每一次成功都将他带向下一个成功的路口,这样的"幸运儿"在创业家群体中并不多见,也因为如此,公众用镁光灯和掌声对他的意志和创造力表达敬意.更早的时候,当我们深刻反省史玉柱缔造的巨人大厦为什么会坍塌时,他却悄悄从谷底爬起,寻找到一连串崛起的机会:当我们讥讽马云是个互联网门外汉时,他用免费模式改写了电子商务的游戏规则--无论是成功造就的成功还是失败铺垫的成功,都让他们拥有最为丰富的创业经验值,创业-退出-再创业-再退

创业的路是问出来的

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无论在家庭.学校或是多数企业裡面,基本上都是在鼓励服从者的.所以他们训练你老师怎么说你就怎么做,没事不要多问,跟大家一样就好.但出来创业,根据定义,就是要颠覆既有的窠臼.既然要颠覆,服从就不是该有的态度,因此创业者必须要换当一个改变者.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二十多年的棒子萝蔔下来,服从早已深深烙印在你的嵴髓反射裡面.所以你必须有意识的反抗它,才能把自己重新训练成一个真的跳脱框框的人.If you don't ask, you don't get-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我观察到最

史玉柱连环创业六大方程式:归零法则

季琦终于松了口气,他说,我希望这一次是我创业的终点.从创办携程.如家到汉庭,每一次成功都将他带向下一个成功的路口,这样的"幸运儿"在创业家群体中并不多见,也因为如此,公众用镁光灯和掌声对他的意志和创造力表达敬意.更早的时候,当我们深刻反省史玉柱缔造的巨人大厦为什么会坍塌时,他却悄悄从谷底爬起,寻找到一连串崛起的机会--无论是成功造就的成功还是失败铺垫的成功,都让他们拥有最为 丰富的创业经验值,创业-退出-再创业-再退出-再创业--类似的循环在他们的创业过程中一再上演,这个特殊的群体曾被

江南春:数据分析不要相信Cookie追踪

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整理/本刊记者 叶静口述/分众传媒董事长分众有过一次创新,现在面临着第二次创新.变革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因为社会变了.现在最重要的受众是70后.80后,22~45岁之间的消费者是中国最有价值的消费者,因为50后.60后对很多品牌已经养成固定的认知,广告不足以影响他们的看法.但70后.80后是互联网一代,是被数字化.户外屏幕包围的一代,他们的生活轨迹在这里.他们可以没有电视,但不能没有手机.所以广告投放渠道的发展趋势是从电视.报纸向互联网.手机转变,这个转变非常大.人的资讯

分众有过一次创新,现在面临着第二次创新

变革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因为社会变了.现在最重要的受众是70后.80后,22~45岁之间的消费者是中国最有价值的消费者,因为50后.60后对很多品牌已经养成固定的认知,广告不足以影响他们的看法.但70后.80后是互联网一代,是被数字化.户外屏幕包围的一代,他们的生活轨迹在这里.他们可以没有电视,但不能没有手机.所以广告投放渠道的发展趋势是从电视.报纸向互联网.手机转变,这个转变非常大.人的资讯模式.生活形态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碎片化.我们如何围绕这个人群更精准地细分?主动与被动的结合互联网的

一起唱尹桑:90后三获IDG投资22岁便已财务自由

尹桑:一起唱"创始人.KTV百亿市场十年不变,他却声称给我一个SNS,我就撬起整个O2O".他高中开始读美国名校,后就被宾利商学院全奖录取,在美国两次创业均获成功.2012年,大二的他辍学回国创业,创办一起唱".专注颠覆线下KTV,先后获得IDG的三次融资.年轻才叫创业,50岁只算下海"我有点儿愤青,但我还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我这T恤写着我爱人类".越强调什么说明越缺什么,所以大家也能明白我了(笑).我是1992年出生的,所谓的92后"一代.为什么

对于创业者而言,创办企业的结果残酷至极,非生即死

对于创业者而言,创办企业的结果残酷至极,非生即死.有人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将"雪球"越滚越大,甚至登陆纳斯达克,从成功走向成功:也有人一路磕绊,几度抗争,却难逃"亡也忽焉"的厄运,仰天长叹后退场:还有人永不言弃,坚定理想,最终东山再起. 无论是从成功走向成功还是由失败铺垫的成功,有一条真理颠簸不破:企业越大,创业者越难,有人硬扛死磕继续前进,有人干脆把企业卖掉变现,还有一种人,始终在创业.退出.再创业.再退出.再创业的循环中忙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