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讲的是大数据再度上榜两会 IT界大佬提案扫描,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次大会总共有两千多名政协委员和接近三千名人大代表参与,其中互联网行业的代表人士已经增加至6人,反映这个行业影响力或者重要性正在逐渐提高。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这座“金矿”作为提升信息消费体验的重要手段,逐渐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开始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以及应用成果的初现,2015年两会提案中,“大数据”更是一个热词,且内容更为落到实处。下面一起看看几位大佬们是如何建言的。
完美世界首席执行官萧泓:用大数据塑造新时期的中国公共外交
▲全国人大代表,完美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萧泓
作为海外华侨华人的代表,完美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萧泓在会议期间建议,中国应抓住发展机遇塑造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外交。萧泓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的普及应用,社会信息化步伐日益加快,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挖掘、分析、利用好海量数据在各行各业都成为新的竞争力,中国的公共外交也应抓住这一新的发展机遇。
萧泓在建言中指出,大数据时代下的公共外交,应该成为中国国家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信息给公共外交决策者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事实依据。同时,大数据分析方法又能清晰展现公共外交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所以,基于大数据之上的公共外交决策,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将得到全面提升。
萧泓建议,对国内应整合当前散落式的信息数据库,建立涉公共外交数据资源大平台,在补充完善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将各种数据库实现互联互通,进而充分挖掘出不同领域数据的潜在价值。另一方面,逐步推进大数据国际合作。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在数据开放和积累方面已颇具规模,在官方或民间组织中建立了涵盖学术、商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开放数据平台,我们可通过一定程度的共享、共建模式合法获得其使用权,从而快速有效地拓展和丰富我国公共外交的大数据平台。
理想如何照进现实?萧泓提议说,用大数据塑造新时代的公共外交,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大数据基础建设,包括建立数据资源平台、推进大数据的国际合作;第二,建设基于大数据思维的公共外交决策机制;第三,根据大数据分析来对不同受众提供不同的传播方案;第四,建设大数据实时监测机制,以便实时反馈、跟踪舆情。
科大讯飞CEO刘庆峰:利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效率
科大讯飞CEO刘庆峰表示,据海外数据公司统计,普通人每天看150次手机,手机已经成为人类的“第六器官”。因此,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来提升政府效率。提高效率需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社会行为方式,而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大数据来提升服务已经见到了很好的成效。比如说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全省推建的社会管理信息化,通过打通政府十几个部门的数据,就可以使一线的服务窗口从8-10个缩减到2-3个,办事流程从10-30天减少到1-3天。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丕恕:政府大数据不要再“沉睡”
带着自己的深入思考,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丕恕,今天提出了加快政府数据开放的建议。
在谈及加快政府数据开放的必要性时,孙丕恕表示,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积累了大量与公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并成为社会上最大的数据保有者,掌握着全社会信息资源的80%,其中包括3000余个数据库。而相对应的另一个现实是,很多政府数据躺在相关部门的档案柜里“睡大觉”。
孙丕恕说,目前,上海、北京、青岛等地先后出台了数据开放相关政策,搭建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他认为,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推动措施,很多政府部门担心增加工作负担,甚至顾忌数据披露会暴露管理中的不足,因而主动性不强;相关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法律不健全,缺乏统一数据开放标准,地方政府和垂直系统各自为战,造成新的“开放的数据孤岛”。
孙丕恕建议,我国政府数据公开应明确组织机构,制定行动规划,研究制定政府数据开发目录和格式标准,“书同文、车同轨”。除了唤醒“沉睡”的政府数据,在孙丕恕看来,当前应该积极推进金融、电商、公共事业等大型企业数据的开放共享,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用好大数据。
廖仁斌: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是一个战略问题
中国电信湖南公司总经理廖仁斌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曾多次就信息安全问题向全国两会提出建议。今年两会,廖仁斌在细致调研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加快建设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体系等建议。廖仁斌表示,只有重视好信息安全问题,大数据才能成为国家强大的生产力和产业链。为此,他建议加快建设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廖仁斌认为,大数据所具备的体量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和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决定了其将面临严峻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形势。
此外,缺乏权威和体系化的法律规制、缺少统一监管和行业自律和薄弱的大数据安全技术体系,都是影响大数据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廖仁斌表示,构建好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体系,“要政府主导、法律保障、行业自律、公民参与,这个事才做得好”。
食品追溯体系的健全,核心在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两会期间,空气、水、食品安全等问题依然是关注热点。针对食品安全风险如何把控的话题,昨日,全国政协委员杜惠平、全国政协委员彭静、全国政协委员严琦均建议,新的市场环境下,除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建设,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更需要借助更新的技术和服务。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配套建设诚信数据库、移动APP等将迎来商机。
大数据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意味着相关配套领域迎来商业机会。杜惠平认为,一方面借助移动互联网普及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这让第三方应用开发商直接受益,如手机APP查询方式。另一方面,要满足公众查询信息需求,应增加公共查询设备数量。比如,在一些商圈、菜市场、超市就可以布局智能终端设备,提供查询服务。此外,溯源体系建设将涉及企业的流程管理服务、源头监控网络、质量监测智能化及人员监管考核服务等环节,这些领域均将提供商业机会。
彭静认为,把控农产品安全,应“从种子抓起”,严格控制农产品生产的种子来源,应配套建设专门的种子仓库、培训种子保管人员,种子应当有详细的进库、出库记录,这需要大数据支撑。
严琦则表示,要“根治”餐饮行业食品问题,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分级量化指标体系,并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食品追溯体系应将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具体责任人纳入监管,实现食品安全问题可追溯到具体责任人。比如,餐饮企业食品采购负责人就容易因商业贿赂采购问题产品,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应该有相关的制度和追溯体系,重点监管食品采购的商业贿赂问题。
编外:大数据时代作为信息时代的自然延伸,其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它将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革命性影响。
作者:凌燕
来源:IT168
原文链接:大数据再度上榜两会 IT界大佬提案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