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巨大的经济泡沫制造机连载之二

高盛 巨大的经济泡沫制造机连载之二  从高科技股到高油价,高盛主导了大萧条后的每一次市场操作运动。正是高盛的这些行为,把互联网泡沫转化为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高盛:网络科技泡沫黑推手  ■ 环球财经研究院  关于高盛,需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它无处不在。这个全世界最有权势的投资银行,仿佛一只吸血怪兽,时刻准备将触角伸向任何有利可图的角落。而西方民主最大的漏洞就是:无组织的自由政府永远斗不过有组织的贪婪。  在高盛的阴影下,美国已经变成替这个银行敛财的机器。它操控着全部的经济生活,挥舞着贪婪的触角,把每一次经济危机的损失揽入囊中。高油价、飙升的个人贷款利率、在金融市场折损大半的养老金、大规模失业、被透支的未来税收????你肯定会怀疑它们去了哪里,不夸张地说,高盛就是答案。这家银行就像一台水泵,源源不断地把金钱从最需要它们的人手中掠夺走,输送到最不需要它们的人手上——也就是那些富人们。  “长期的贪婪”  大萧条之后的65年,高盛壮大成为美国证券承销业的龙头老大。高盛开辟了IPO业务的新纪元,使它成为公司集资的基本手段。20世纪70、80年代,高盛成为最顶级的公司之一,华尔街的求职者趋之若鹜。  这时该公司的高管们信奉“长期的贪婪”,其意思是,不会为了赚快钱而损害客户利益。一位前高盛雇员告诉我们,他曾亲眼看到他的上司终止了一项收益颇丰但可能失败的交易。“即便是对方毁约,我们也会退回订金。”他说,“我们的一切行为都非常合法和公正。”  但随着高盛主席罗伯特·鲁宾进驻白宫,一切不一样了。鲁宾出任财政部长的时候,美国人都认为,鲁宾的头脑就是美国经济最好的指导。他穿着价值4000美元的昂贵西装,脸上几乎没有任何表情,中立、谦和,永远看不到他惊慌失措的样子,他被描述成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人。  网络股IPO之王  互联网时代公司成功的秘诀是:技术天才想出一个点子,然后上市融资,在餐巾纸上创意变成产品,加上媒体的追捧,这些产品被高价卖给投资人。就如同一个用丝带包装好的西瓜,从50层楼的窗户扔下来同时让人竞标,只要在西瓜摔烂之前撤回你的资金,你就赢了。  看上去赚钱很容易,但大部分投资者不知道的是,投行往往执行双重标准:局内人知道股票实际的价值;另外一部分人则是盲目追高的外围投资者。此外,高盛还创造了生财之道:对市场监管规范的操纵。首先开刀的就是上市公司的质量监控。  “大萧条之后,华尔街对上市公司的资质已有了严格监管。”某大型对冲基金经理表示,“公司要取得上市资格,必须成立满五年,并且连续三年盈利。但华尔街却把这个规定抛于脑后。” “如果有必要,他们甚至会出一个分析报告,高盛大肆炒作垃圾股票,说‘牛屎网’这个网站值100美元每股。”  问题是,任何局外人都不知道规则发生了改变。但“内部的人知道。”该基金经理说,“鲁宾当然也知道过去承销的标准,1930年以来一直是这样。”多年来致力于IPO研究的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杰伊·利特表示,高盛应该很清楚,他们炒作的新股根本一钱不值。  1996年,他们把一个不知名的、财务记录很差的小公司包装上市,那个公司叫做“Yahoo!”——当然,那次他们的运气不错。随后高盛被尊为“网络股IPO之王”。1997年他们操作了24家公司上市,其中的三分之一在IPO时还在亏损。1999年,高盛操作了47家IPO,其中包括胎死腹中的Webvan和eToys,其敛钱方法跟当年的蓝山和情人渡信托异曲同工。2000年的前四个月,他们又把18家公司操作上市,其中有14家亏损。作为IPO大师,高盛在本领域的利润远远高于同行,在泡沫鼎盛时期的1999年,高盛的IPO新股价格平均增长了281%,而同期华尔街的平均水平仅仅是181%。  阶梯技术和钓鱼技术  高盛的骄人战绩是如何取得的呢?他们的答案是“阶梯技术”——他们一贯炒作新股的系列程序。如“牛屎网”找高盛做IPO,就要签订如下条款:确定发行价、发行量,“牛屎网”的CEO就要参加一个路演以拉近与投资者的距离,高盛收取股票发行溢价的6%~7%。然后,高盛找几个大客户商量,让他们预先以低于发行价(如每股$15)认购大部分新股;作为交换,他们答应在新股上市后协助高盛推高股价。于是,圈里的人知道了新股的底价——与此同时傻乎乎的外围投资者只能拿到言之无物的招股说明书。股票上市之后,高盛和它的同谋迅速把股价推到每股$25,溢价部分则变成了高盛的利润。  “高盛一伙是穷凶极恶的罪犯。”梅尔说,“就是他们造成了经济泡沫和后来的市场崩溃。他们恶意炒作股价,诱骗中小投资者在高位接盘。”2005年,高盛为它的“阶梯技术”违规行为支付了5000万美元的罚款。比起所获得的利润,这简直微不足道(虽然高盛承认自己有违规行为,但一直拒绝回答关于这段历史的任何问题)。  高盛的另一秘笈就是“钓鱼技术”——行贿。他们把股票折价卖给新上市公司的高管们,以换取将来继续替他们承销股票的特权。为了让股票尽快上涨,以便高管们尽快得到收益,投行会故意低估股票的发行价,使股票上市后更为抢手。比如“牛屎网”的股票将以每股$20发行,高盛就会以每股$18的价格,先卖一百万股给他们的CEO。本该属于新股东的收益就这样流到CEO的腰包里。  高盛曾承认卖给eBay的CEO梅格·惠特曼数百万美元的折价股票,以换取该公司日后的投行业务,而梅格·惠特曼后来成为高盛董事会一员。2002年,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公布了一份报告,称高盛曾给21家客户公司的高管行贿,其中包括Yahoo的创始人杨致远,因盗用公款被判刑的Tyco前CEO丹尼斯·科斯洛维斯基,以及在安然丑闻中声名狼藉的肯尼斯·雷。  高盛愤怒地指责这份报告“严重歪曲事实”,但随后不久,他们就在纽约州的一项行贿调查中被罚了1.1亿美元。当时任纽约州首席检察官的艾略特·斯比策说:“向公司高管人员折价出售IPO股份,并不是一种无害的礼尚往来。鉴于它是以赢得投行业务为目的,因此可以定义为一种商业舞弊行为。”  互联网泡沫危机  正是高盛的这些行为,把互联网泡沫转化为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仅
纳斯达克就损失了5万亿美元的市值。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人们损失的这些钱,而在于投资银行赚到的钱。高科技股危机一方面告诉人们:市场的泡沫终究会消退,另一方面也教会了银行家如何去制造泡沫。吸血鬼们惊喜地发现,在这个资本自由流动,金融产业走向公有化的时代,制造泡沫是如此容易;而且市场越疯狂,他们得到的分红也就越多。  从1999年到2002年,高盛总共发放了285亿美元的红利——平均每名雇员每年35万美元。从那时起整个华尔街懂得了要赢取巨额分红,就必须制造泡沫。在这种游戏规则的驱动下,高盛的古训“长期的贪婪”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市场也不再是建立企业、踏实盈利的市场,而是变成了投资银行将别人的钱转化为自己红利的工具。即使50家高科技公司包装上市后一年内就倒闭,又能怎样?等到证券交易委员会开罚单的时候,你用红利买的游艇都已经航行了六七年了,你早已离开高盛,当上了财政部长、新泽西州长——像乔·科金所做的那样,他在就任新泽西州长之前管理高盛五年,在IPO业务上足足赚了3.2亿美元,后来却无辜地说自己“从来不知道阶梯技术是什么” 。  互联网泡沫破灭后,高盛根本没有反思自己的盈利模式,他们努力寻找着下一个制造泡沫的机会。  (环球财经研究院供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时间: 2024-08-26 10:09:36

高盛巨大的经济泡沫制造机连载之二的相关文章

纳斯达克对经济泡沫的定义是:当交易价格远大于内在价值的时候,就称为泡沫(转)

  2014 年的最后一个月以两家创业公司的融资收场. 先是 Uber 融了 12 亿美元进军亚太市场.估值突破 400 亿美元.接着小米又募得 10 亿美元,将估值推向 460 亿美元.这两家公司的估值在过去一年里至少翻了 4 倍. 此前,创业公司中只有 Facebook 2011 年融资后的 500 亿美元估值能和它们相比.而除了小米和 Uber,2014 年全球范围还有 Dropbox.Airbnb.Snapchat.Flipkart 等四家创业公司估值达到 100 亿美元. 惊人的融资和

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十周年

自2000年3月10日 纳斯达克指数触及5048.62点以后,网络经济泡沫达到了最高点.3天后,几大高科技股被大量抛售引发连锁反应,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开始清盘.仅仅6天时间,纳斯达克就损失了将近20%,股指一度下滑到4580点.由此宣告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灭.十年之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仍未恢复至巅峰时期的水平,当前指数也仅是巅峰时期的五分之二强.这场危机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回忆.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与反省:也有很多在当时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看来却是那么的荒唐可笑. 投资者忽视冷门行业的巨

Tomcat与Java Web开发技术详解连载之二

web|详解 2.2.4 部署HTML文件 在helloapp目录下加入index.htm文件,这个文件仅仅用来显示一串带链接的字符"Welcome to HelloApp", 它链接到login.jsp文件.以下是index.htm文件的代码: <html><head><title>helloapp</title></head><body ><p><font size="7"

《CIO故事》连载之二十五 跑冒滴漏

会议的气氛十分压抑,谁都不说话,彼此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问题确实很严重,不仅财务账与实物账不符,财务部门的数据与业务部门的数据.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也不相符.矛盾是明摆着的,但真相却看不清楚,一时之间,谁也没有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7432.html">解决问题的方法. CIO 老胡心想:"这原本都在意料之中."最近,他经常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刚刚就任CIO的时候.这源于公司近来在资本整合过程中所并购企业的信息化

《CIO故事》连载之二十六 以退为进

整个仓库里没有一个人,死一般地沉寂,空气中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机油味掺杂着霉味.这味道让CIO老胡不禁皱了皱眉. "就这样瘫痪了很长时间了."陪同老胡的老刘介绍道.他是这家物流中心的元老,已经在此工作了近30 年,对于物流中心变成这副惨状,他已经屡次向老胡表示过痛心了. 来之前,老胡做了充分的精神准备.近期,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7542.html">公司资本整合动作频频,除了出售部分业务之外,还购并了一些资

《CIO故事》连载之二十四 整合之道

基本理顺IT 治理结构之后,老胡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公司应用系统的整合.在老胡的多年努力之下,公司的各IT系统都运转良好,而且也并非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信息孤岛.近几年,由于公司业务的持续变革,特别是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扩张,公司内部的新信息孤岛不断产生,而原有的信息系统"即使不是信息孤岛,但也算得上信息 '半岛'了",老胡这样自嘲道.于是,他开始着眼系统整合. 在这次CIO办公会上,老胡向他的得力干将们布置了任务:"我们不能继续让信息孤岛不断产生.打造统一的应

成思危论风险投资挖贝连载之二:中国风险投资的历史及现状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派出了大批学者到美国进修,其中包括笔者在内的一些人开始注意到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及其在推动高技术产业化中的作用,并试图将其引入国内.在中共中央1985年3月发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对于变化迅速.风险较大的高技术开发工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给以支持."198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了"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专营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机构.1986年国家科委在科学技术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发展我

Hadoop教程连载之二:Zookeeper分布式安装

1 概述 Zookeeper分布式服务框架是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4417.html">Apache Hadoop 的一个子项目,它主要是用来解决分布式应用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数据管理问题,如:统一命名服务.状态同步服务.集群管理.分布式应用配置项的管理等. ZooKeeper本身可以以Standalone模式安装运行,不过它的长处在于通过分布式ZooKeeper集群(一个Leader,多个 Follower),基于一定的策略来保证

《CIO故事》连载之二十一 运筹

大勇回来了,满面春风,CIO老胡感到十分欣慰.在会议间隙,他跟大勇闲聊了几句,心说:"这场'战役'使得他真正成熟了." 两个月前,老胡安排大勇出任一家子公司的CIO.当时,他亲自挑选5名技术骨干,要大勇带领他们前往这家并购不久的企业.由于并购,这家企业人员更迭频繁,一时之间有些"权力真空",大勇他们此时进驻,时机相当合适. 不过,大勇他们那时并不理解老胡的深意,他觉得自己跟随老胡多年,在这个节骨眼上却遭到老胡的"抛弃",从总公司"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