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银行家最近有些坐立不安。这种不安全感来自昔日盟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下称私募机构),如今这些公司正大规模抢占传统银行的生意。
最近,全球著名私募机构黑石集团宣布:开始发放房地产按揭贷款,以此作为其房地产业务的一部分。同为全球大型私募机构的KKR(全称Kohlberg Kravis Roberts)在信贷领域的投资甚至高达其资产比重的四分之一。而美国阿波罗资产管理公司的信贷组合业务规模达1000亿美元以上,已超过一家中型银行的放贷规模。
曾几何时,私募机构在传统金融机构眼中,一直无法与银行相提并论,被称为另类资产,划属非银行金融机构(下称非银机构)。对于企业而言,私募投资也被看做排在银行贷款和IPO等之后的辅助融资手段。
如今,凯雷投资、KKR等私募机构已成为金融市场中的巨无霸,它们正逐渐蚕食银行的市场,与银行争抢信贷业务,作为一支全新的信贷力量崛起。
转机
私募机构发展到今天,能与比其古老近七百年的银行体系相媲美,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功不可没,金融危机在对银行系统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了大型私募机构投资抄底的机会。
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爆发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彼时,美国大量银行倒闭,投资银行巨头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旗下的房地产基金也陷入崩盘边缘,而黑石等私募机构的相关业务却并无大碍。
此后,美国大型私募机构趁机寻找投资机会,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成为新的投资重点。金融危机后,黑石在地产市场投资超过750亿美元。
2014年初,黑石集团公布的财报显示,2013年黑石实现了创纪录的盈利业绩。受益于房地产业务和买断交易的贡献,2013财年第四季度中的净利润有超过五倍的同比增长,其中房地产业务部贡献约60%的净利润,房地产业务同期的经济净收入是21亿美元,相比2012年增长107%。
现今,黑石已是全球最大的房地产买家,黑石正悄无声息的侵蚀银行业务。黑石集团利用银行对房地产收缩信贷之际,向其行业提供融资。除美国外,黑石已将此计划目光锁定欧洲及亚洲。据黑石商业抵押贷款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发行备忘录称:“大量银行的破产和收缩、更为保守的放贷行为、不断上升的债务成本、以及监管导致的房地产贷款资本费用升高,为(私募机构)创造了巨大的机遇。”
如今,银行家已不能忽视这些私募机构的扩张规模。2010年,黑石集团就已超过中国央行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到2014年,黑石集团管理的资产总额更高达2658亿美元。1987年凯雷投资成立时,还只是一个仅有一项投资产品并只投资于美国的小型PE投资机构,资产管理规模不过500万美元,而仅仅过了25年,到2012年凯雷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其管理的资产规模达1470亿美元。
私募机构能够快速扩张,得益于它们灵活的管理机制及宽松的监管环境;另外它们不受银行存贷期限限制,不吸纳散户存款,而只吸引长期资金,这些都能降低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这也是私募基金能够进军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大型私募机构的业务已扩展到银行地盘—信贷和房地产。“他们应该是通过旗下控股银行、贷款公司、债券基金、夹层基金、信托机构来做此事,而并非直接操作。”信中利投资集团董事长汪潮涌告诉《环球企业家》。
过去十年,私募机构的投资回报越来越惹人瞩目。在此期间,高盛的平均股本回报率曾达到40%的峰值,但2013年平均回报率却只有11%。彼时,国际私募巨头KKR的平均股本回报率却达到27.4%。
虽拥有颇高的收益率,但私募机构的资金使用成本要远高于银行,如何控制风险似乎成为私募机构的头等大事。“假设这些大型私募机构不进入放贷业务,他们依然有夹层基金,夹层基金的收益率一般为10%。这些基金会有债权、股权、夹层等不同资产的配置组合,从而来控制风险。”李鑫说,因为银行无法为高风险客户提供足够信贷,所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通过向这些客户发放信贷从而获得高额收益。
落地
在国内,私募机构充当放贷人的角色并不少见,但往往都是以非公开方式进行,或会以签署“债股选择权”之类协议。对此,汪潮涌表示,“债股选择权”协议是私募机构为保护自己的一种协议行为,前期以可转让债券形式出现,上市后转为普通股,这是国际惯例。
在私募股权基金界有一种说法,今天的私募股权公司看起来就像100年前的商业银行,“私募基金进军房地产,其实是属于债务投资,与传统银行业并不冲突。在国外,银行对于房地产放贷业务是越来越严格的,私募基金看到银行正在逐渐退出房贷业务,从而大举进入,而并不是说私募基金刚好抢了传统银行的业务。”李鑫说。
近段时间,众多国内银行的季报中均显示,新增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都出现上涨,资产质量堪忧。银行开始收缩额度,调高贷款审批的门槛。由此,民间借贷利率水涨船高,年利率高达40%至50%,这些都为私募基金的放贷融资模式提供了充分的市场空间。
私募机构涉足房地产放贷业务,但在中国私募投资行业,还没有一家私募投资机构公开从事此项业务。
目前,国内的地产行业正处于下行阶段,银行开始加大对房地产企业及购房者收缩放贷的力度,并日趋严格。而在国外已逐渐探索出盈利模式的国际私募机构是否会将触角伸向中国市场.李鑫表示,未来不能排除像黑石、KKR这些国际大型私募机构会在中国市场用债权方式来投资房地产行业,这样的案例在国外比较多。目前国内外银行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在减弱,如大型私募基金的放贷业务进入中国,国内相关部门也会考虑传统银行的利益,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