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公司的云计算和ITaaS战略师Philippe Abdoulaye在本文中着重阐明了业务部门的预期目标,指出了业务与IT之间的脱节,并描述了旨在帮助CIO满足业务部门要求的完整的ITaaS交付模式。
作为一名在IT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的云计算和IT即服务(ITaaS)转型战略师,本人见过太多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如今侧重技术的ITaaS方法其实不得要领,对此你可能觉得会惊讶;它们忽视了竞争环境发生的变化,因而让贵公司的业务部门无法获得预计从云计算获得的纯粹的业务效益。
你要明白这一点,ITaaS不是一项技术,它只是一种运作模式而已;也就是说,这种有机整合的平台结合了人员、流程、最佳实践、治理结构以及专门用来满足特定业务目标的技术。
为了让业务部门获得在数字化时代茁壮发展所需要的竞争优势,你就得摈弃这种观念:削减IT成本、加快应用程序交付最重要。你要重塑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种更关注业务层面的新的IT服务交付模式。
方兴未艾的数字化商业环境迫使企业寻求新的发展战略
IT部门关注的一个话题是,竞争环境的转变以及企业如何才能适应。这是业务部门关注的一大问题,CIO不应该低估它。
图1:向数字化商业环境转变
如上图所示,高素质的失业资深员工和企业家创办的初创公司急剧增多,降低IT总体拥有成本(TCO)的云计算日益得到采用,物联网以数字化服务取代传统服务,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不仅加剧了全球竞争,还改变了企业应对竞争的做法。应对市场机会的能力现在成了必不可少的竞争优势。
事实上,业务部门与IT部门在ITaaS如何有助于应对数字化挑战方面存在严重的脱节。IT部门一直认为,削减开支和加快应用程序交付是出路。而业务部门认为,业务部门和IT部门共同营造整合、协作的环境才是最有效的办法,以此打破组织孤岛和层级障碍,并应对迅速响应市场这个挑战。VMware和EMC曾委托IDG研究服务公司,对员工数量不少于1000人的大企业的350多名IT和业务部门主管开展了一项调查,名为《贵公司的IT即服务之旅》,该调查证实了这个事实;调查报告在第2页表示,只有“11%的业务人员认为IT部门明白业务部门的要求和需求”,在第3页表示“更卓有成效的IT和业务合作关系”才是出路。
现在的问题是,贵公司的ITaaS /云计算战略有多符合这个愿景。
IT部门不得要领,向云迁移无法成为发展战略
业务部门日益使用影子IT(shadow IT)有众多原因,其中之一是,CIO和IT厂商无视他们关注的问题。业务部门认为,敏捷整合的环境(包括人员、流程、最佳实践、IT服务和工具)有助于迅速应对市场机会;可是IT部门依然将削减成本、加快应用程序交付视作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
图2:企业发展生命周期
恕我直言,云厂商所理解的ITaaS并不完整;如上图所示,企业繁荣只是更广泛的良性发展循环的一部分,云计算解决方案仅仅影响其中的服务开发和部署这一步。换句话说,它专注于IT流程,为企业发展所做的贡献最多也就20%。那么,剩下80%的支持企业发展的活动又怎么样呢?
如今的ITaaS方法没有效果,它们依赖从业务角度来看错误百出的假设。业务人员毫不犹豫地声称:“IT转型创造的效益少得可怜,相比我们通过向上销售和交叉销售这些技术手段提高客户价值所创造的效益,它连3%都不到。”
向IT即服务转型并不意味着技术变革,而是意味着转变贵公司的IT组织
以为实施先进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本身就能够促进业务发展,这是个错误,你要避免。事实的真相是,99%的ITaaS(和与云相关的)项目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很成功,可是从业务部门的预期目标来看,无异于灾难。Joe McKendrick是云计算行业最知名的分析师之一,他在一篇著名文章《云计算的第二幕完全关乎业务》中提醒:“IT只是云这个故事的一小部分。一个大得多的故事来自业务本身。这也是最困难的部分。”
事实上,业务部门的预期要求正在把IT带到一个转折点;不能再纯粹从技术架构的角度来考虑IT,IT的三个方面(包括运作模式、云服务和基础设施)必须考虑进来。虽然它们被如今的IT实践所忽视,或者因此而毫无意义,但是它们实际上实现了运营敏捷性;而为了在数字化时代下取得成功,业务部门一直在呼吁建立精益敏捷的IT组织,而运营敏捷性正是这种组织的立足之本。
如果充分考虑到IT组织的这三个方面,就有望将贵公司的IT部门带到Joe MckKendrick所说的“云计算第二幕”;它并不将ITaaS转型过程简化为改变技术架构,而是将其延伸为重组运营模式和服务目录:
图3:从传统的IT向ITaaS交付模式转变
如上图所示,ITaaS转型的结果是,将贵公司的IT组织从一种孤立的传统企业IT交付模式向精益敏捷的ITaaS交付模式转变。
结束语
最主要的忠告是,从业务的角度来看,降低IT成本、加快应用程序交付是效率低下的办法,必须辅以涵盖企业整个发展生命周期的组织能力,并确保迅速应对市场机会所需要的运营敏捷性。
本文作者:佚名
来源: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