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下的大数据创业机会

(本文转自阿里云大数据孵化器团队的产品专家:九卿发表在知乎上的文章,以下原文分享给大家)

本人目前在A从事2B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与产品设计工作,以大数据商业化为目标,各行业客户都有,简单跟大家分享下我们目前的大数据落地实操经验。

厚积薄发BAT平台的优势

大数据平台就个人来看,A应该算做的比较好了,从云计算的布局到大数据平台,步步为营,也是筚路蓝缕。大公司的优势在于三个字“熬的起”。业务几乎都是以平台、生态的构建为目标,最终是enable别人成功,并从别人成功中获益的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有4点优势会体现出来:

     1.电商行业能力通过云计算炮台向外部输出

对于这块之前我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电商行业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是可能在真正实操应用其他行业的时候就会失效。实则不然,其实电商行业的经验带来最关键的是视野、思路,与方法论。比如电商沉淀下的大数据管理、用户标签体系设计、流计算/实时计算的场景与应用、个性化推荐的策略等等,当遇到类似场景的时候,你会心领神会的借鉴当初的思路,去帮助其他行业解决,去探索。所以,电商行业的经验填充了你的弹药库,你不再需要两眼一抹黑的干。另一方面,电商行业的成功经验,能够让我们快速从中抽取与提炼核心组件与模块,从而快速产品化,并在大数据的平台上架官方的大数据产品,冷启动数据市场,比如我们的推荐引擎、DataV可视化引擎、数据开发工具、机器学习平台,这些原来都是内部用户的或者电商用的,现在拿出来让其他行业用,能够快速帮助其他行业抢占市场。

      2.云计算的长期积累,夯实了IAAS与客户基础

通常意义上,我们内部对大数据路线有个约定俗成的三字经“存-通-用”,做大数据首先要有数据,阿里云多年积累已经夯实了IAAS层,为后续的大数据业务一方面提供成型的基建如ECS、OSS、OTS、ADS等等,可以说很好的解决了“存”的问题;另一方面,多年积累的客户在IAAS温饱满足的同时,有客户特别是头部的大B客户越来越多涌现出更多的业务诉求:如何用好数据、加工数据、用数据助力业务等等,这就给大数据业务的开展带来了机会。

      3.“字型的人才储备深度,在业务快速发展阶段能够相互补位

一般业务刚兴起时缺人比较严重的,首先是前端、其次是产品,然后是数据、算法,待到技术可行的阶段,就是销售。大公司的人才储备,特别是复合型的人才,能够为新兴业务发展快速注入新鲜血液,并通过转岗机制确保良性兼容,老人做新业务,非常高效。

      4.品牌影响力在业务拓展上的助力

这块并非绝对,当然很多场合下,阿里巴巴这个品牌本身就是实力、信誉的保障。今天我们对外输出大数据能力的时候,很多时候确实也利用到了这块的影响力,毕竟数据业务本身是一个公司的核心资产,对乙方都需要在技术与商业道德上进行双重考量,所以很多号称“第三方独立”数据服务公司也就浮出水面,一方面中立的身份,另一方面依赖或者嫁接多平台,不绑死。

二、他山之石:看看A现在是怎么做大数据

我们从商业层面去做大数据业务,通过商业来拓展技术的边界,同时也让客户认可价值,并买单,从而变现。更准确的讲,我们现在不是做大数据变现,而是做的大数据能力变现,将我们在人工智能、数据管理、数据应用的框架、引擎去帮助客户解决具体的业务问题,帮客户用好自己的数据是第一要务,然后才是用别人的数据补充自己,最后才是用自己的数据服务别人。我们看几个典型的case: 

case 1:服务某互联网创业公

互联网公司一般跑的比较快,特别是业务,很多时候初期是堆人、砸钱来堆用户数、订单等,技术外包比较常见,特别是当前环境。理所当然,这块也带来了大数据业务的机会,比如在020外卖场景下,如何分配好订单,使得运力的利用率最大化,同时在指定时间内能满足叫单需求。这类业务可以说之前就没出现过,也几乎没多少人工运营的经验,很多时候运营就是凭直觉也好,或者所谓的经验也好,来派发订单。我们的机会点在于:虽然这是对方的核心业务,但是总这块内容需要人,一时半会招不到人,同时不做这块业务,每天会有大量的补贴在补贴运力与处理投诉,是很大一笔开支,从这两点考虑,是不是该做? 

case 2:服务某传统技术型公

该公司技术县先进,能够进行快速实景的3D建模,但是有个“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非常致命,现有的重绘技术比较落后,需要2-3天才能重新根据大量测绘数据绘制出3D模型,不及时,使得应用的场景受限。能否将原来绘制时间由天级别缩短到小时级别甚至分钟级别?从而拓展应用场景,更好的进行商业化?

case 3:服务于某传统制造业企

客户是世界最大的某材料生产企业之一,日产千万件,每件根据质量划分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等级价格不同,而良品率的提升直接与收益挂钩,客户已经具备初步的数据采集能力,但存储的数据未开发,也带来不小的存储成本,生产流程靠经验或理论,没有快速优化与验证的闭环,如何利用现有数据,提升良品率优化生产线?去低效产能的同时,赋能“智”造!

可以看到,目前落地的做法,不是通常意义上大家理解的精准营销、广告、人群画像,或者输出一份分析图表的大数据,而是从客户的问题出发,并且直接影响到生产或者业务效果的落地,让客户认可我们的价值,从而来商业化。

三、围三缺一:现阶段大数据业务下的BAT目前缺什

一般而言,作为平台方为保障公平,我们不会去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大部分情况下,平台提供的是通用型的产品、基础性的服务,留出二次开发、增值开发的空间,enable别人成功。当然现阶段为了更好的启发市场,平台方需要自己做出标杆,告诉大家怎么做,从而揭竿而起,期望应者云集,基于我们的云平台来创新、创业。在这个框架下,有几点痛点:

  1. 缺技术型人才,我们挖掘的场景很多,技术需求量比较大,比如算法、比如前端、可视化设计等,我们缺合格靠谱的技术型ISV来与我共建、分成。
  2. 大数据的商机很多,我们缺少那些熟知某领域关键问题的合作伙伴,给平台带来商机与挑战,给平台提需求,让平台帮你成功。
  3. 对于平台现在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我们缺强力的合作伙伴,能够挖掘现有产品的业务价值,在其他行业上能够给用起来,能够进行二次开发,能够增值,一起赚钱。
  4. 缺数据:我们部分产品会缺数据,对于有任何数据沉淀的合作伙伴,我们都欢迎一起坐下来聊聊,共同开发这部分数据的价值,服务云上的客户。
  5. 对于平台暂时无法满足一些行业垂直类需求,我们期望能够联合这方面有突出能力的合作伙伴一起打单,在阿里云2B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中,也会有这些ISV的一些之地。


四、夹缝中的机

分析到这,差不多也比较明确,创业者的机会抓住以下几点关键词:独立第三方、基于云、补生态,再明确下:

(1) 从生态视角来看

  1. 技术合作伙伴:可以基于云,帮忙卖平台的成品(渠道)、可以基于平台的服务或者产品二次加工再卖(增值服务),可以做自己独立的产品(合作共建),配合平台一起打单。
  2. 人力合作伙伴:可以是三五个人,无论是算法还是数据能力,基于我们的大数据众智平台,接活。
  3. 数据合作伙伴:将自身无论通过哪类渠道沉淀的数据,通过平台提供的产品,对外输出,进行变现。借助平台的力量帮助变现。

(2)从大数据本身来看

如果我们不看生态,或者不依赖平台,当然也可以,我个人对大数据业务或者说大数据产品的判断:

大数据产品= 数据+AI+传达 

数据:产品/系统需要的数据,可以是客户的,也可以是自己提供的

AI: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统计、处理逻辑等

传达:呈现、界面、服务方式、可视化等

对于不同的创业者,就看你主打的是哪一块,不同的创业方向在这三块有不同的打法与侧重,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会守住AI的底线,另外的两部分视情形而定。也就是用AI/大数据能力,形成服务壁垒,从而进行变现。

 

五、几点建

  1. 建议先2B,2C可能数据都没有,更不用谈加工、变现。
  2. 选择一个出油的行业,先在一个行业下做出1、2个客户,然后沉淀框架与产品,然后打爆一个行业/子行业,然后再考虑延展性。没有深度的服务能力很多时候是做不出效果与爆点。
  3. 基础数据服务化,行业应用智能化 。公司在对外提供服务的时候,如果是基础类的服务,请将数据做成在线,可计量计费,跑量,以量取胜,当然如果这类服务还自带吸数据的属性,那就完美了比如风控接口。如果提供的是行业智能化/算法类项目,走价,做出溢价,比如panlantir。
  4. 无论做什么,一定要在初期就要立足产品化的目标,用产品去打。产品的抽象与沉淀过程,意味着你的目标与方向。这点没想明白就不要做了。
  5. 请讲清楚定价,定价是反应你对市场了解的唯一标准,甚至是检验产品的重要属性。
  6. 做好商务工作,大数据业务本来就是技术类的产品,对客户讲清楚价值都是。

最后,阿里云大数据孵化器团队诚邀各位合作伙伴一起来共建大数据平台!阿里云大数据孵化器是一群对数据充满信仰的年轻人组成的团队。这里有阿里小Ai之父,有顶尖的算法专家,还有优秀的数据开发和应用专家。我们坚信数据的价值,我们不断地努力尝试,我们快速奔跑前进,致力于用数据驱动创新,用数据提升业务效率,用数据创造无限可能。

时间: 2024-10-28 10:14:34

BAT下的大数据创业机会的相关文章

大数据创业,绕开BAT,找准红利方可成功

数据生产端红利已尽,下个创业机遇在哪里? 闹客有话:闹客邦陪伴式报道第二站来到广东移动 3W联合孵化器,初次与云见创始人池静若接触,他将自己的团队称为技术驱动型的团队,用技术的思维.产品的眼光去发掘大数据产业链的红利.尽管目前云见还在尝试探索阶段,但其对大数据红利的理解与应用可能很快得到市场的验证. 马云在2015年的一次演讲中说道:"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DT(数据处理技术Data Technology)时代意味着未来的竞争不再按照电力等能源拥有对区域竞争进行划分,而是拼你的数据能够给

今年大数据创业的机会在哪里?

伴随着大数据概念的火热,围绕着大数据的创业潮也一浪高过一浪.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新河6日在上海表示,近年各地大数据创新创业公司大量涌现,其中80%集中在北京中关村. IDC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大数据解决方案超过6亿美元,预计今年将超过8亿美元.具体来看,其中72%左右为IT基础设施,其余则为软件和服务领域,大概分别占14%和16%.另外,据IDC测算,目前中国整个大数据的市场空间大概为4656亿美元. 事实上,大数据尽管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但是在某些方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浪费和过剩

三位创业者解答:大数据创业的价值、模式和挑战

近几年来,大数据的应用场景扩展到几乎每一个垂直行业.在得到资本青睐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将数据的价值最大化利用,如何面对信息监管等诸多问题. 在日前IT桔子·腾讯云沙龙"对话垂直行业大数据×创业"活动中,三位大数据方向的创业者解读了大数据创业者的动力和迷茫,也回答了诸多大家关心的问题. 本文根据现场提问环节整理,有删减. 大数据到底有哪些价值?如何通过产品和技术将这些价值最大化? 白冬立<热云数据>:我是三位当中,唯一一个专注在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的大数据创业者.我们有足够多用

国内外大数据创业面面观

大数据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来讲,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有自己的数据,因为它们有很多用户,以及用户沉淀下来的数据.它们也有自己的数据部门,大的互联网公司会拿这些数据做一些变现.狭义的来讲,其实大数据更多的定义是第三方的公司,它帮助在市场上有需求的客户收集以及利用数据. 今天想着重讲的是狭义层面上的数据概念,就是说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国内外大数据创业领域的标杆性公司,以及它们发展的情况. 大数据在企业应用中的构成 大数据在企业应用中分成五个大的部分.先有底层数据基础,才有分析层面的东西.    

大数据创业风头劲 或成未来的“支撑点”

有人说,当下对于创业者来说是最好的时代. 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与传统行业的深刻变革,释放了大量的商业机会,只等有识之士去探索与挖掘. 大数据创业一片火热,各行各业都期待将自己长时间沉淀的数据价值最大化,这就催生了无数的数据创业项目,他们获取.清洗.排列数据,为企业用户提供场景化应用. 去年上半年,杭州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高达35.4%,增加值419.84亿元,占杭州市GDP的8.4%. 面孔在大数据创业浪潮中钻研技术 在前不久的钱塘之星·2016(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中,大数据征信企业杭

盘点今年大数据创业:实力派能熬过寒冬

文章讲的是盘点今年大数据创业:实力派能熬过寒冬,在喜新厌旧的互联网技术圈,已有3年历史的"大数据"听起来似乎已经过气了.虽然Hadoop在2006年已经发明,但"大数据"这个概念大概是在2011到2014年左右才真正火了起来.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至少是在媒体或者专家眼里,"大数据"成为了新的"金子"或者"石油". 然而,从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一整年,大家越来越感觉到业界谈论大数据的热情在消退,媒体的

《大数据时代》译者周涛:传统领域是大数据创业蓝海

穿着拖鞋.挽着裤腿的牛仔裤,手拿老款诺基亚直板手机,9月14日,在城南一家白领穿梭的高档商务写字楼,国内大数据行业领军人物--电子科技大学"80后"教授周涛,热情地走进了记者的视线.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并没有那么多的云遮雾绕,而是相当接地气."短短一个小时,周涛用身边的例子和最直白的表述,拨开大数据的神秘面纱,描述了一个常人可以触摸的数字化时代? 什么是大数据? "一切都被记录,一切都被数字化." 从硅谷到成都,大数据,这个新鲜的话题

大数据创业需要跨过几道坎?

2013年5月10日,在淘宝十周年晚会-马云退休演讲中,马云说: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还有人没搞清楚PC,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来了.而变化的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 马云说的这句话很关键,他不仅提到了大数据,而且更是用一句话阐述了互联网从PC时代,进化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然后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进阶到了大数据时代.有几个关键点很重要:PC时代,全球催生了大量的互联网上市企业,包括谷歌.亚马逊.新浪.搜狐.新东方等等;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创业热潮风生水起,不仅有大量的移动互联网(包括

NVIDIA 深度学习部门总监 Jim McHugh :AI 驱动下的大数据之路已铺好

编者按:无论是打败世界冠军的 AlphaGo,还是百度无人驾驶.阿里和腾讯的人工智能都在使用 NVIDIA 的芯片组,它在人工智能领域扮演着大脑的角色.无论软件公司研究出多么先进的算法,最终都需要处理器来进行运算,没有它们的支持,人工智能的良性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最近,NVIDIA 深度学习部门总经理 Jim McHugh 接受了国外媒体 InsideBigdata 的访谈.从他在 2016 年纽约 Strata + Hadoop World 大会上的发言开始谈起,Jim 讲述了他对 AI 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