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有感 - 媒体称教育减负加剧阶层分化 贫民子弟受损
太阳火神的美丽人生 (http://blog.csdn.net/opengl_es)
本文遵循“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创作公用协议
第二次补充:
残忍但诚实的忠告:您没钱,就不要掺和这事了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关于减负令的文章 --- 树大好乘凉,这类文章轻易不敢转,但人民日报的应该没问题,博客管理员,请再次看好了,如果不妥,请及时删掉,俺没判断能力)
网传北京中高考将改革 教委回应称英语暂不变
第一次补充:
博客管理人员,请看好了,咱这言论有否不妥,不妥请给予删除处理,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当然俺觉得应该是可讨论的,但毕竟俺这方面的辩识力很弱,理科生嘛!
1、减负令是如何使贫民子弟受损的呢?
学习分学和习两部分,学又分以学为主和以教为主的学。
减负令要求少布置作业,学习二字不可分,学了不习,过了遗忘周期,等于白学。
其实减负令,应该转换为加负令,加了学校、老师的负,精化知识与练习,那么学生的负自然就减了。
而事实上,减负的结果是,所有学生在学校该得到的复习过程少了,学习效果降低了,同时老师也没有可能去有效地考察学生的理解应用情况,教学变得单向、空洞。
总之,学校教育在减负令的作用下,学生真正获得的少了!也即性价比降低了,以前可以学到99%,现在只能学到70%,甚至60%以下。
这样一来,所有学生都受损。
那为什么单单说贫民子弟受损呢?
那就得说一说”贫“字了。贫的来源咱不考虑,但贫的话,你没法上超贵的教育机构,你没法参加频繁的补习,你更没法。。。经济社会,贫字倒一切,有点夸张哈。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减负令产生了一个负作用,就是把学校教育的责任减掉了一半,另一半,有钱,你就去各种机构补回来,没钱或地处边远没条件,你就干挺吧。
解决办法:因学习而自杀或作出格事情的毕竟是少数,而且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而不是学校,看问题看本质,不要总因为所谓的xx与论,就作出yy的决定。
但我想,教育部分的减负令,是否有一种含义,就是促进学校、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很容易吸收,而不是拿着炒黄豆喂刚出生的婴儿。
减负令啊,减负令,该如何理解你为好?就是减个作业吗?这不等于少吃饭吗?!或许嚼烂再喂,这个才是真实的用意,可是慈爱的教育部被误解了!
是否该再写一篇”慈爱的教育部门被误解了 --- 真正减负令的实施方案探讨“
2、加剧阶层分化,有了上面的分析,就不难理解了吧
没钱,学校砍掉的那一部分教育,你上哪儿补回来?教育,不光是学,还有习,不光是大道理,还有实际运用体会,不光是德,还有行!
有钱,首先在知识上补回来了,考试就远超过你没钱的!
有条件,即使没钱,借钱,也得补啊,总比没有教育条件,干挺要强吧!
没条件,有钱,可以去有条件的地方补
有钱,不怕这点儿花费,其它的都可能会因为教育而变得更穷,最终结果是还是不如人家,
那么多年之后,可能会出现一种现象:上学是一种富人的享受,穷人就读读书吧!读的都是富人炫耀的书。
将来可能会出现,因为上学就会穷到底,还不如留着钱享受了,所以都不上学冒那个险了,而不像现在有钱没钱,都供孩子上学,觉得有出路,是否真有出路了呢?是否有人已经开始不想让孩子上学了呢?想知道,没有下什么结论噢,只是想知道而已。
--------------------------------------------
从该文中挖拙出以下几个”确切“的信息:
1、教育资源不够丰富 --- 因为有不均衡,所以联想到不丰富,如果丰富,是否会有不均衡?这个不了解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 好像原文中是”教育资源均等化“的提法,反过来,不知道咋总结,语文没学好!
3、学生曾经学业负担重?现在不重了?!
4、有个叫减负的令 --- 减谁的负?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 --- 感脚着,原来是一重负,学生的负,现在变成了学生的负、家长的负、家庭支出的负、还有无法承担的负!
5、现在社会有教育机构这一说法 --- 学校是否属于教育机构?
6、现在社会还有补习班一说,还听说转做地下党了
该如何应对呢?
1、俺脚着俺小时侯挺好,家长从来不操心学习的事儿,只有老师天天抓,学不好,下课陪你学,直到你学的能不拖老师后腿,老师有跟家长抱怨孩子的,家长都是农民,但话很占理,”如果在家能教,还上学干什么“,教育资源是否均等,这个再说了,首先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儿,干嘛又推到家里、推到教育机构、推到补习班?有这些个资源,是否能集中用到学校的师资完善上呢?!
2、咱也光说学校,家长们也得拿出点态度,别动不动就觉得孩子被管,受屈了,磕磕碰碰就大事儿了
3、最关键的是,社会道德底线的建立。好人难做,那么老师还怎么用心去做教育的好人呢?!
4、以上大不境问题解决了,咱再考虑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以及教育资源不丰富的问题。这里要提到的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传教可能本身就不应该再需要费那么大的劲儿,跑那么远的路,这也是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发文”互联网+教育“五年、十年规划所要做的事情。
5、还有件事情,资源在智能教育的普及下,会得到一定缓解,但受众方即学生们如何轻松接受,又是一个领域,即趣味教育,在教育资源和知识丰富易理解掌握的前提下,如何以有趣、吸引孩子的方式推出,这将是革命性的问题。
前三点是大环境问题,第四点相当于做好产品,知识要精化成易吸收的,第五点就是做销售了,怎么把话说出花来,让人爱听,爱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