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体会和学习愚公的“移山”之道,获取对“系统思考”、“任务分解”、“集思广益”和“团队合作”的深入理解,不但对于">管理工作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也是我们向先贤致敬的一种方式。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列子·汤问篇》)
愚公“愚”吗?
愚公“愚”吗?恐怕在智叟眼里是的。依据智叟的个人经验,“移山”之事非人力所能及也,愚公举动就是“蚍蜉撼大树”般的徒劳,是异想天开的白日梦。
但在我看来,愚公非但不是愚者,反而是真正的智者。他的“智”不是智叟的小智,而是大智慧!
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有大智慧的人在行动上往往与惯常的思维不符,让人觉得愚笨。可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正是在这些貌似愚不可及的努力中向前突飞猛进的。愚公的大智慧闪现在“移山”的时时处处,贯彻始终。
太行和王屋两座“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大山,尽管阻塞交通,但人们世世代代的面山而居,早就习惯了,没谁会为这个去动心思。
但是愚公他老人家并没有被片面的个人视角限制住,在耄耋之年提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大胆设想—“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老先生的魄力和创新精神令人钦佩!
接着,老先生充分发扬了民主的力量,组织家人对“移山”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老伴首先提出了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