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学习(14) 细化算法(2)

      前面一篇教程中,我们实现了Zhang的快速并行细化算法,从算法原理上,我们可以知道,算法是基于像素8邻域的形状来决定是否删除当前像素。还有很多与此算法相似的细化算法,只是判断的条件不一样。在综述文章, Thinning Methodologies-A Comprehensive Survey中描述了各种细化算法的实现原理,有兴趣可以阅读一下。

      下面看看图像细化的定义以及细化算法的分类:

图像细化(Image Thinning),一般指二值图像的骨架化(Image Skeletonization) 的一种操作运算。
     所谓的细化就是经过一层层的剥离,从原来的图中去掉一些点(通常是轮廓上的点),但仍要保持原来的形状,直到得到图像的骨架。

     骨架,可以理解为图象的中轴,如下面的字母H,白色的线即为起中轴,该中轴也可以称作H的骨架。


好的细化算法一定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 收敛性;保证细化后细线的连通性;保持原图的基本形状;减少笔画相交处的畸变;细化结果是原图像的中心线;
    细化的快速性和迭代次数少。

依据是否使用迭代运算可以分为两类:
非迭代算法:一次即产生骨架,如基于距离变换的方法,游程编码细化等。
迭代算法:即重复删除图像边缘满足一定条件的像素,最终得到单像素宽带骨架。

迭代方法依据其检查像素的方法又可以再分成两类:
串行算法:是否删除像素在每次迭代的执行中是固定顺序的,它不仅取决于前次迭代的结果,也取决于本次迭代中已处理过像素点分布情况。
并行算法:像素点删除与否与像素值图像中的顺序无关,仅取决于前次迭代的结果。

 

常用的迭代算法包括:Hilditch、Pavlidis、Rosenfeld细化算法以及基于索引表查询的细化算法等等。

 

Hilditch算法使用于二值图像,该算法是并行串行结合的算法。
Pavlidis算法通过并行和串行混合处理来实现,用位运算进行特定模式的匹配,所得的骨架是8连接的,用于0-1二值图像。
Rosenfeld算法是一种并行细化算法,所得的骨架形态是8-连接的,使用于0-1二值图像。

索引表细化算法:经过预处理后得到待细化的图像是0、1二值图像。像素值为1的是需要细化的部分,像素值为0的是背景区域。基于索引表的算法就是依据一定的判断依据,所做出的一张表,然后根据要细化的点的八个邻域的情况查询,若表中元素是1,若表中元素是1,则删除该点(改为背景),若是0则保留。因为一个像素的8个邻域共有256中可能情况,因此,索引表的大小一般为256,索引表细化算法速度很快。

 

时间: 2024-11-10 12:27:12

OpenCV学习(14) 细化算法(2)的相关文章

OpenCV学习(18) 细化算法(6)

本章我们在学习一下基于索引表的细化算法. 假设要处理的图像为二值图,前景值为1,背景值为0. 索引表细化算法使用下面的8邻域表示法: 一个像素的8邻域,我们可以用8位二进制表示,比如下面的8邻域,表示为00111000=0x38=56 我们可以枚举出各种情况下,当前像素能否删除的表,该表大小为256.它的索引即为8邻域表示的值,表中存的值为0或1,0表示当前像素不能删除,1表示可以删除.deletemark[256] 比如下图第一个表示,索引值为0,它表示孤立点,不能删除,所以deletemar

OpenCV学习(15) 细化算法(3)

      本章我们学习一下Hilditch算法的基本原理,从网上找资料的时候,竟然发现两个有很大差别的算法描述,而且都叫Hilditch算法.不知道那一个才是正宗的,两个算法实现的效果接近,第一种算法更好一些. 第一种算法描述参考paper和代码: Linear Skeletons from Square Cupboards Speedup Method for Real-Time Thinning Algorithm http://cis.k.hosei.ac.jp/~wakahara/Hi

OpenCV学习(17) 细化算法(5)

本章我们看下Pavlidis细化算法,参考资料http://www.imageprocessingplace.com/downloads_V3/root_downloads/tutorials/contour_tracing_Abeer_George_Ghuneim/theo.html Computer VisiAlgorithms in Image Algebra,second edition 该算法最初是做前景轮廓跟踪的. 假设使用下面的8邻域,且前景像素值为1,背景像素值为0. 下面是该算

OpenCV学习(13) 细化算法(1)

程序编码参考经典的细化或者骨架算法文章: T. Y. Zhang and C. Y. Suen, "A fast parallel algorithm for thinning digital patterns," Comm. ACM, vol. 27, no. 3, pp. 236-239, 1984. 它的原理也很简单:       我们对一副二值图像进行骨架提取,就是删除不需要的轮廓点,只保留其骨架点.假设一个像素点,我们定义该点为p1,则它的八邻域点p2->p9位置如下图

OpenCV学习(19) 细化算法(7)

最后再来看一种通过形态学腐蚀和开操作得到骨架的方法.http://felix.abecassis.me/2011/09/opencv-morphological-skeleton/ 代码非常简单: void gThin::cvmorphThin(cv::Mat& src, cv::Mat& dst)     {     if(src.type()!=CV_8UC1)         {         printf("只能处理二值或灰度图像\n");         r

OpenCV学习(9) 分水岭算法(3)

本教程我学习一下opencv中分水岭算法的具体实现方式. 原始图像和Mark图像,它们的大小都是32*32,分水岭算法的结果是得到两个连通域的轮廓图. 原始图像:(原始图像必须是3通道图像) Mark图像: 结果图像:       初始的mark图像数据如下,黄色的部分为我们的第一个mark区域,值为255,第二个区域为褐红色的区域,值为128,第三个绿色的区域,值为64.   opencv分水岭算法描述如下: 初始化mark矩阵,生成最初的注水区域. 1.设置mark图像的边框值为-1 2.

OpenCV学习(8) 分水岭算法(2)

    现在我们看看OpenCV中如何使用分水岭算法.     首先我们打开一副图像:    // 打开另一幅图像   cv::Mat    image= cv::imread("../tower.jpg");     if (!image.data)         {         cout<<"不能打开图像!"<<endl;         return 0;         }      接下来,我们要创建mark图像.mark图像

OpenCV学习(21) Grabcut算法详解

grab cut算法是graph cut算法的改进.在理解grab cut算之前,应该学习一下graph cut算法的概念及实现方式. 我搜集了一些graph cut资料:http://yunpan.cn/QGDVdBXwkXutH      grab cut算法详细描述见资料中的pdf文件:"GrabCut" - Interactive Foreground Extraction using Iterated Graph Cuts      grab cut算法是一种基于图论的图像分

(转) OpenCV学习笔记大集锦 与 图像视觉博客资源2之MIT斯坦福CMU

      首页 视界智尚 算法技术 每日技术 来打我呀 注册     OpenCV学习笔记大集锦 整理了我所了解的有关OpenCV的学习笔记.原理分析.使用例程等相关的博文.排序不分先后,随机整理的.如果有好的资源,也欢迎介绍和分享. 1:OpenCV学习笔记 作者:CSDN数量:55篇博文网址:http://blog.csdn.net/column/details/opencv-manual.html 2:部分OpenCV的函数解读和原理解读 作者:梦想腾飞数量:20篇博文网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