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2005年1月在美国的纽约Enquiro公司的高德·豪奇科斯的提出“金三角”理论。他说:“以往的研究声称人们是在考虑之后再决定去点击那个搜索结果的。但我们最近进行的几个,包括这个最新的研究发现,人们并不是想了想再去点击一个链接的。人们很快地做出决定,而这个决定是根据人的眼光落在哪里而进行的。这纯粹是你的网站在搜索结果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的。这就同房产销售一样,好地段的房子就不愁卖不掉。”然而这一研究只是基于50名测试者的参与进行的。说服力尚不够强。
但这个“金三角”研究的重要发现是将自然排名位置所受到的关注程度量化了。
搜索结果第 1 位:100%
搜索结果第 2 位:100%
搜索结果第 3 位:100%
搜索结果第 4 位:85%
搜索结果第 5 位:60%
搜索结果第 6 位:50%
搜索结果第 7 位:50%
搜索结果第 8 位:30%
搜索结果第 9 位:30%
搜索结果第10 位:20%
从这个百分比排列可以看出,在自然搜索结果的排列中,排名第一位到第三位都完全受到重视,而从第四位和第五位开始,关注程度急剧下跌,排列在第十位和第一位的相差高达五倍。
在一年后的夏天,2006年4月,美国长期研究网站可用性的著名网站设计师杰柯柏·尼尔森(Jakob Nielsen)发表了一项《眼球轨迹的研究》报告(原文:F-Shaped Pattern For Reading Web Content)。报告中提出,大多数情况下浏览者都不由自主的以“F”形状的模式阅读网页,这种基本恒定的阅读习惯决定了网页呈现F形的关注热度。
显然尼尔森F形状网页浏览模式只是因为页面中的空隙造成的。因此其本质仍然是金三角理论,只是不同的是这份研究报告是从232名读者阅览几千张网页的实验结果。比研究金三角理论时足足多出了182人。因此从人数来讲仿佛尼尔森F形状网页浏览模式更据说服性。
国内很多专业人事对这两个理论是很推崇的。或者说是对尼尔森F形状网页浏览模式的推崇,诚然这两位美国人都是让人敬佩的。但这两个理论在国内来讲还是不完全试用的。不过用来当做对客户的侃资是不错。
一、美国人与中国人的思想方式不同,决定了浏览方式的不同。比如美国人喜欢使用键盘,中国人则更喜欢用鼠标。
二、232名读者与之前的50位测试者,不具有代表性,具体是不是从街上直接拉去做研究也不清楚。
三、中国人各个行业人士的搜索习惯都不同,比如商人与玩家就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一个报告不能代表所有行业。这个与国内互联网发展情况有关,很多国人接确互联网的时候远没有美国人长,接确搜索引擎也要晚上几年。
文章总结:为什么中国没有某个博士,拉着几位研究生去做这个报告呢?这对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将很具有意义。
作者:橘子香水
原文:金三角理论与尼尔森F形状网页浏览模式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出处并保留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