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异样的云终于飘进了中国。
5月22日,微软CEO鲍尔默宣布Azure云平台进入中国运营,将于6月6日在中国开放注册。这使得微软成为全球第一家实现公共云在中国落地的外资公司,而中国则成为微软Azure五年来布局的第90个国家。
微软通过和本土的世纪互联公司合作,达到中国市场的监管要求,借助在上海和北京的两大数据中心,实现了公有云平台入华。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Azure公共云的销售将由微软团队负责,而客户一旦谈成,签协议、开发票都是由世纪互联负责。微软的到来会给中国云计算市场以怎样的冲击?
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志东在谈到软件业变化时表示,在互联网时代,操作系统的重要地位在下降,因此软件企业可以不用再怕微软。的确,微软几年前就已经意识到软件业的革命,也开始向云计算转型。但时至今日,用品牌行业人士的话说:“微软仍然很软。”
云“异形”借壳入华
跨国公司在中国运营公共云,历来是“禁区”。因为涉及到法律及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诸多限制,谷歌、亚马逊、IBM等公共云服务都徘徊在中国门外。
这一次,微软经过与世纪互联18个月的磨合,终于走进中国国门。如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刘汝林所言:“微软推出公共云在上海的落户实际上要解决很多的问题,大家知道中国的法律、政策有很多限制。”据刘汝林称,微软此次公共云落地符合了中国政府的要求,解决了数据主权、数据安全以及运营模式等问题。
谈到微软与世纪互联的合作模式,双方都有点讳莫如深。毕竟这是微软与世纪互联小心翼翼试探出来的一条外资企业云计算入华的新路,“不想说太明确,是怕竞争对手如法炮制。”微软内部人士如此说道。
可见,外资企业云计算入华道路艰难,运营模式都已经成为“秘而不宣”的竞争手段。不过,据时代周报记者多方探询,还是了解了微软与世纪互联的部分合作细节。
据了解,微软与世纪互联并没有成立新的合资公司,而是签订技术转让协议,世纪互联被授权使用微软的Windows Azure搭建公共云服务平台。微软提供技术,世纪互联向微软付技术转让费。世纪互联负责云平台的运营与服务,数据中心将建在北京、上海两地。
一个很复杂也很有趣的细节是,Windows Azure公共云的销售由微软团队负责,而客户一旦谈成,签协议、开发票都是由世纪互联负责。由于微软握有大量企业客户资源,而这些企业已经有了向云平台转移的要求,所以,微软可以借助已有的客户进行销售,但因相应规定,外资企业不能在华运营数据业务,所以,云计算平台销售之后的相关服务都由世纪互联负责。此外,云平台的运维以及客户售后服务也全部都是由世纪互联负责。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首席云计算战略官谢恩伟称,微软的收益将来自技术转让费。最终是以技术转让的形式才得以入华。采访中,世纪互联总裁萧尚文认同了这一说法,并称,技术转让费将根据业务量的多少有所调整。
事实上,这一合作其实是一种非常“拧巴”的合作方式。谢恩伟表示,这是双方经过很长时间探讨出来的合作模式,既符合了中国政府的规定,双方又可以尽早进入中国公共云市场,抢占有利位置。
微软云冲击力待考
微软急于入华,还源于公共云市场的巨大潜力。根据IDC数据,中国公共云市场规模在2016年将达到24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8.6%。
虽然微软对于入华方式遮遮掩掩,不希望谷歌、亚马逊等竞争对手“复制”,但落地中国的微软Azure云平台却仍面临着中国国内云计算领域的竞争压力。
在微软Azure云计算活动上,徐克电影《狄仁杰前传》的特效总监丁丁特别播放了一段在Windows Azure云计算平台上制作《狄仁杰前传》的特效画面,刻画了龙在水中跃动的壮观画面,还包括水流、风沙,运动不规则。
丁丁说,为了让特效看上去更真实,现在一般用物理算法真实模拟流体运动,需要庞大的计算资源。通过云计算,就可以对电影进行3D渲染。如果这部电影里的特效画面只靠一台计算机运算,仅流体力学部分就需要35年时间。通过Windows Azure近乎无限的计算扩展能力,特效镜头从开发到出片的时间能够缩短60%以上。
事实上,能帮助徐克做到电影渲染的,这并不全是微软Azure的功劳,因为这只是云计算本身的能力。
众所周知,云计算的核心是借助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为用户提供按需分配的计算资源,使政府、企业无需自行搭建IT系统,即可经济、快捷地运营业务,其基础在于规模经济性。
这几年,国内的云平台已经快速发展,有三大运营商的云计算服务,也有阿里、腾讯之类的互联网公司在做,此外21cn、万网、华为都在提供各种云计算服务。据中国电信表示,运营商套餐业务打包提供带宽、短信、存储、应用等服务,颇受中小企业欢迎。
微软与世纪互联这个一洋一中结合的云计算平台到底能多大的市场前景呢?据微软内部人的看法,对于微软Azure,大企业出于安全考虑不能用,小企业用不起,因为小企业对价格敏感而Azure价格并没什么优势,“最后用得最多的还是外企。”
“没有十万台服务器,不要谈云计算”,谢恩伟对微软Azure的前景非常乐观。硬件的实力自然是竞争优势的一部分,但云计算的竞争更为复杂。微软的云冲击能否形成,仍需要观察。
微软仍然很“软”
移动互联、手机等终端的迅速发展,意味着云时代已经来临。虽然微软的主要收益仍来自软件,但据微软内部人士透露,微软全球下一步重点就是要转向“云”的方向。
从微软用18个月时间“曲线入华”以及微软总裁鲍尔默来华现身Azure落地中国等事上也可以看出,微软对云未来的重视。
从软件走向云计算,微软的路其实仍然漫长。在5月30日的软件名人论坛上,在探讨软件业革命的同时,微软也成了关键词之一。
“微软发明了软件版权的商业模式,某种程度上开启一个软件行业。早年做软件的企业,都生存在微软的‘阴影’之下。”互联网行业老兵、原新浪公司总裁、后来创办点击科技的王志东如此说道。
不过,现在的国内软件企业已经走出了微软的阴影,“互联网时代,操作系统的重要地位在下降,因此软件企业可以不用再怕微软。”与王志东有相同的看法的还有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京,他表示,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趋势的兴起,软件业从研发到营销,从交互到服务的模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产品形态到产业形态都在发生一场巨大的革命。
对于这场软件业的革命,宏源证券分析师越国栋的观点更为激进,他认为:“软件已死,数据永存”。但事实上,目的地似激进的观点恰恰点到了软件业的未来方向。软件正在成为一个基本工具,整个软件行业都需要向互联网服务转型。
北京市经信委副主任姜贵平也强调,全球软件革命不仅冲击了工业,也冲击了行行业业。加速推动新闻、音乐、出版、媒体、工业生产、工业设计、制造、服务、销售、金融、零售几乎所有的行业的转型。
软件革命带来的产业格局的重塑,最先挑战的就是微软这个软件行业缔造者。
当微软的阴影已经影响不了整个行业时,微软自身的变化也更引人关注。无论是玩票似的把本来有光明前景的MSN弄到关闭,还是Surface平板电脑的硬件试水,微软的转型已经备受质疑。
硅谷投资者对微软以及鲍尔默的不认可,核心也在于微软的迷失。细数微软这两年的动作,在大众市场,Win8已经明确承认失败,Surface持续平庸,在市场上没有任何反响,似乎Win8和Surface已经拱手让出消费者市场,越来越向商务级、企业级发展。另一方面,Windows Phone赚的钱还没有微软在Android上赚得多。
除了收取软件费,微软还剩什么?
此刻微软向云计算的转型,承载着微软的未来方向,但前景并不明朗。
就中国市场而言,微软的在华策略更显迷失。
目前的微软中国总裁是德国人贺乐赋,很严谨、强硬。这是微软入华多年后,第一次由一个外国人充当微软大中国区的总裁。
微软的业务模式的确与中国的环境差别很大,正版软件、盗版之间的事太复杂。其实,微软更需要有个懂中国国情、熟悉中国文化的人担当此任。但微软中国现在换上来的贺乐赋并不了解中国。
据微软员工称,贺乐赋上任一年非常平淡。贺乐赋在中国的策略主要包括三块:1.加强大企业的正版化,手段软硬兼施。但效果不好,虽然今年凑合能说过去,也属于涸泽而渔;2.中小企业扫街式销售,例如增加地区分公司、电话销售,基本失败;3.重视与政府的合作,对地方投资换回报。这块看起来还行。
“由老外担任微软中国总裁的重任,可能唯一的好处是,中国客户为什么不好对付,他能跟总部说明白。”在微软内部员工看来,无论是全球发展策略还是在华政策,微软似乎越来越迷失。
云时代,微软仍然很“软”。移动互联时代,微软尚能饭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