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首届券商创新大会为整个行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突破。两年后,历史性的机会最终“击鼓传花”至期货行业。
9月17日,“3721.html">2014年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对比两年前的券商大会,这场于今年上半年即已开始筹备的首届期货创新大会或同样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近二十年来,尽管期货行业和期货市场经历了超常规的跳跃式发展,但受制于投资品种单一等种种局限,一场期货业的彻底“松绑式”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期货经营机构的弱小和创新发展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期货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的短板”,在证监会副主席姜洋看来,“加快推进期货经营机构的创新发展刻不容缓。”
其中,大资管方向的业务延生成为此次创新大会一大看点,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透露,期货资管公司自2012年启动至今,已有36家。伴随相关规定进一步放开后,不论是证券公司还是期货公司,将按照统一标准开展私募业务。
而一幅期货行业变革图卷已逐步展开,9月1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以增强竞争能力、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涉及期货经营机构的经营范围、业务内容、行业准入、行业自律等八条相关具体意见,为期货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转型“服务实体”
作为一向略显“边缘”的期货行业来说,经历前二十年的整顿清理、规范发展历史阶段后,无疑急需一场创新变革来打破目前的静态格局。
截至2013年底,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量、成交金额、客户保证金分别较十年前增长了14倍、48倍、20倍。与此同时,期货行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截至2013年底,全部期货公司净资产和净利润分别为2004年的7倍和74倍。
但跨越式的发展背后,多数期货公司受制于经纪业务为主的单一商业模式下,伴随行业竞争加剧,利润越发稀薄。
“最近三年来,我们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国内期货公司连续亏损多达18家,三年中两年亏损的53家,有1/3的期货公司在三年期间都曾出现过年度亏损。”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期货法》起草小组组长尹中卿发言指出。
在尹中卿看来,即使期货行业近二十年来实现飞跃发展,但若对比同时期诞生的证券公司,其发展速度和现状却大相径庭。
公开资料显示,1996年期货公司已经发展到329家,同期证券公司只有94家;截止到去年底,期货公司减少到156家,总资产只有2560多亿元,其中还含客户保证金将近2000亿元,营业收入180多亿元,实现净利润35多亿元,同期证券公司增加到115家,总资产2.08万亿元,净资产7530亿元,营业收入1500多亿元,实现净利润440多亿元。
“历史上看我们有很大进步,自己跟自己比有很大进步,但是我觉得跟我们同时出生的证券公司相比,到2013底,这些数字基本都是8-10倍的差距。”尹中卿指出,“期货公司发展到今天,已经陷入瓶颈,步履维艰。不转型已经没有出路,不创新已经难以发展。”
除了期货行业自身发展诉求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运行的大背景也客观要求期货行业进行改革探索。
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证监会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为期货市场以及期货经营机构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
尽管一场破冰之旅式改革已经成为期货行业的众望所归,但面对创新过程中涌现的多重待解难题,改革的重点和路径仍需进一步厘清。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实体经济需求推进产品和业务创新,不能脱离实体经济需要和规避监管搞创新方向。”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强调称。在他看来,2008年由于衍生品创新严重偏离实体经济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分管机构部的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则对期货经营机构创新试水提出具体5大要求:一是扎实推进风险管理公司的业务创新;二是加快发展期货行业的资产管理业务;三是积极探索发展场外衍生品业务;四是加快探索培育专业的交易商队伍;五是进一步推进期货行业双向开放。
盈利单一格局破冰
在参与创新大会的期货经营机构看来,期货公司单一的经营模式是制约发展的根本原因。
“我们的功能太单一,人家叫你干什么都干不了。”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在会上总结道,“期货合约标准化和企业个性化的需求不匹配,期货公司单一通道功能和企业多样化功能不匹配,期货市场高度集中和现货市场分散经营不匹配,期货市场单一风险控制方法和企业综合风险管理需求不匹配,单一的隔离市场和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不匹配。”
而期货经营机构对打破单一业务格局的业务诉求也获得监管部门的认可。“下一步,要着重解决‘大市场’与‘小行业’的矛盾。”姜洋指出。
在他看来,一方面,期货经营机构要加快形成开放、包容、多元的行业格局,建立健全包括期货经纪、投资咨询、中间介绍、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在内的多元业态。
另一方面,要加大期货经营机构做优做强的支持力度,引导中小期货经营机构差异化竞争和专业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期货公司开展集团化经营,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以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为核心业务的衍生品服务集团。
此外,交易所方面的产品创新也成为业内期待的焦点。“我们急切期盼同步推进交易所的改革创新,推出更多衍生工具和衍生产品。”施建军倡导称。
对此,上期所理事长杨迈军则在发言中回应称,上期所将加快创新步伐、完善交易机制、丰富基础衍生品工具,为各类投资者提供符合其风险管理、财富管理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目前,在扩展基础产品方面,上期所大力推进锡、镍等有色金属和重金属、纸浆等重要品种的上市准备工作;继续开展不锈钢、氧化铝、水泥、电力、稀土、航运指数等10余个储备品种的研发工作;在场内衍生品方面,则争取年内推出原油期货。
期货资管“突围”
伴随大资管时代的来临,期货经营机构对参与现货市场投资亦早有期待。保证金监控中心研究数据显示,在各类资管账户中,期货资管账户盈利状况显著高于其他账户,显示了期货资管的竞争优势。但目前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发展受到一些限制,比如业务门坎较高,只有一对一业务,投资范围受限。
在与会的多位期货机构人士看来,期货公司要发挥功能就必须改变目前只靠手续费赚钱的“天然”经营方式,要在股票、债券市场等现货市场提升功能。
“(资管)我们期货公司自己能做,我们一对一,应该说做得还可以。大资管时代,其实是大套利时代,我们期货也不用出什么政策,把“证券”两个字改成期货就可以了。”施建军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两年前的券商创新大会上,伴随对券商资管投向标的进一步放开,券商行业最终得以迅速发展。这一次,期货行业是否同样能够乘“大资管”风浪涅槃?
对此,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主任王林指出,将加快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统筹机构资管制度安排,“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发展期货公司资管业务,适当降低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资格条件,扩大业务范围,放开一对多业务,支持期货公司设立资管子公司,并且提高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王林透露称,正在考虑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的资管制度安排,研究建立统一的资管办法。
伴随期货资管业务范围的进一步放开,期货行业或将踏入昔日券商资管的“繁荣之路”,而伴随转型脚步加速,原有的风控合规标准也要同步提升。
张育军在会议上强调称,期货经营机构需要守住底线,“在守住底线基础加强专业能力培养,要有合规,要有风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