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陈世明”:
去年以来,智能">医疗设备发展很快,据说很多项目已经拿到了投资,但智能医疗设备监测出来的数据医院和医生并不承认,智能医疗设备如果真正想走进百姓家庭,一定要被传统医疗体系所接纳,请问嘉宾,您认为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多久?智能医疗设备何时才能真正爆发?
特约答题嘉宾、启迪创投董事总经理薛军:
首先,这个问题出现的很正常,没有什么不正常。过去医疗健康领域是受政府严格监管的行业,这件事情是全世界都一样的,哪个国家都一样,越是发达国家越严格,实际上中国还是最不严格的国家。
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官僚主义比美国好多了。因为医疗是严格监管行业,有严格规范的,任何一项医疗设备、一个检测手段一定要通过国家的测试和报批过程。
在过去一段时间,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由互联网思维产生的产品和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医疗设备,也不是健康服务,但老百姓不懂这个事,如果拿到医院去给医生看,医生断然不能用这个东西来看病,绝对不可以的。
因此,可以说这个问题不是个问题,也可以说是个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公司要想清楚,你提供的到底是医疗服务还是一般性的互联网性质的服务。
我举个真实的案例,在美国硅谷有一家公司,是做半导体传感器的公司,可以将芯片装在手机里。手机背后有两个触点,用户把手指往那一放,能够测出心电图。国内厂商已经推出类似的手机,能测心电图,但是这个心电图绝对不能拿去给医生看,没有任何一个医生敢拿这个心电图作为诊断依据,作为娱乐或者对自己日常的提醒是有参考价值的。
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跟医院的设备相比怎么样呢?有些宣传说跟医院的设备相比是90%的准确率,我咨询清学医学院老师的意见,他说测算后的数据最多到50%,并且这个50%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如果说准确率达到了90%,能不能被视为可以当医疗仪器使用了?专业人士告诉我们,依然不能把可穿戴医疗设备定义为医疗仪器,如果定义为医疗仪器,就必须到美国FDA申请报批。所以,现在只能跟消费者说这是给你玩的,参考一下就行了,真正有病,还得找医生看。
专业人士的说法是,可穿戴医疗设备某个时间点的具体数值是没有意义的,必须长期监测是有意义的。
再举一个例子,打靶打完之后,你会发现你没打中靶心,但是射击点都偏在七环那个地方,说明你打的很准,可能是枪本身没有校准。
因此,现在市场上提供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可以说很准,但是站在医学角度算是“打偏了”。这个产业未来很有潜力,可能三年、五年以后会解决真正融入医疗体系的难题,包括药监局也许会改变他们的政策。
(责任编辑:蒙遗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