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秀的程序员’这句话太刺激我了,我都四十多岁的人了,才是一个优秀的程序员,这不是我想要的。”李包罗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他说,“我要回中国,继续从事医疗信息化方面的工作,我就不相信了,镀了清华、哈佛、协和这三层金的我,不会有好的出路”。
1993年,李包罗回到了中国。也正是此时,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与自身猜测的一样,医疗信息化迎来了关注和重视,信息化应用已开始从部门级应用向一体化的应用发展了。
国家重点科研课题投入100万,卫生部决定组织一些有才能的医疗信息化人才,着手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很自然地李包罗成为了医院信息化这批开拓者中的核心人物,李包罗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井喷式的爆发了。他不仅把协和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也为中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包罗的愿望实现了,他不仅坚守着协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的位置,也获得了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并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同时,身兼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等多项社会职务,在《中华医学》、《中华医院管理》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0多篇。
现如今的李包罗,是记者、IT厂商追逐的对象,因为他是这个行业的百事通,通过他,可以了解医疗信息化的方方面面;同时,他也是多数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们团结起来的领袖,也正是这样,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疗信息化领域显得更开放,更市场化。
平衡点支撑着我的发展
“在协和医院我经历了7个院长,每个时期每个院长对信息化的理解和要求都不同,有的人希望我保守些,有的人希望我大胆些。再加上协和医院是一个有80年历史的老字号,有时连院长的管理理念都不能很好的执行下去。而我在这里做了25年,我想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我凭的是什么?首要的是我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能为自己寻找发展的平衡点。”
李包罗平静地表示,“有的人说我是一枝红杏墙外红;也有人说我是这个行业的泰斗;当然也有人说我25年来没什么大发展,不过就是一个医院的信息中心主任。不管别人如何说吧,回顾多年来的发展,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协和医院信息化虽不是做得最好的,但也不是滞后的,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千台机器,几十个系统一天24小时正常运转,扪心自问,我还是比较心安的。另一方面,自身对医疗信息化好的思路和观点被一些现在比较灵活的地市级医院所采纳,在某种意义上,我国整个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有我的心智与汗水,找到了平衡,也实现了最早的自身的定位”。
心态和平衡点的把握很重要,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因为大家的人生观不同。而李包罗做到了,他现在在教导手下时也经常说,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要浮澡,而是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你的一点一滴的积累,都是有价值的。现在给不给你CIO这个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机会真的来到时,你是否真正合适,是否准备好了,是让你上去,还是让别人来替代你。
“做CIO不是件容易的事,也不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成为CIO的。一个人要想成为CIO,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还应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快速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外文能力及社交能力。”李包罗深有感触地说“我也不够格,因为我的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还是不行。不过,就是你觉得你的能力够格了,也不一定能很顺利地开展工作,得到你心中想要的结果,因为信息化和管理、业务、变革等词是密切相关的,再加上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必须有好的应对策略,比如先从容易做起的地方开始,先从能产生效益和效果的地方着手等。总之,不仅要考虑IT技术自身的科学性,更要看信息化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