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红、郝治军 关键词:新财富;华谊;资金;创业板;头条 亮相创业板,使得以往将明星放在镁光灯下的华谊传媒,这一次将自己聚焦在镁光灯下。以华谊传媒为代表的中国民营影视企业近年业务突飞猛进,对资金产生了巨大的渴求,然而,影视业务独特的经营模式却使其资产呈现“高应收账款+高存货+低 固定资产”的鲜明特征,由此不仅使其资金流紧张,也极大地制约了其从银行等渠道获得间接融资的能力,往往容易陷入资金困局。 业绩突飞猛进造成资金饥渴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监管环境的日趋宽松,中国影视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国家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国内电影票房已从2003年的约9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逾43亿元,增幅近4倍,年复合增长率接近40%;2008年,中国更以30%的票房增幅居全球之冠,并首次跻身全球电影票房市场的前十名。显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居民对文化娱乐产品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正快速提升,国内影视业正迎来一轮上升周期。 同时,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人均电影消费额仅为3.2元,同期的美国数据高达31.7美元(以票房收入为统计口径),中国影视剧市场无疑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因此,在2002年颁布的《电影管理条例》允许国有电影制片厂以外的公司申请影片的一次性出品权之后,以华谊传媒为代表的民营影视企业开始更为有力地出击抢占市场,其业绩近年突飞猛进(图1、表1),由此也产生了对资金的巨大渴求。 数据显示,自2007年起,华谊传媒对外投资剧增,导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量同时大幅增加,而且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出增幅大于现金流入,致使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2006年的93万元变为2008年底的-9492.7万元(图2)。由于扩张带来的资金压力,华谊在所拍摄的许多代表作,尤其是商业大片中,所占的投资比例相对不高(表2),从而未能充分分享大片热卖带来的收益。融资,对于华谊这样的民营影视企业而言,成为一项艰难又不容回避的任务。 影视业经营模式 容易滋生资产“两高一低”特征 然而,华谊传媒所从事的影视业务,生产、销售模式与其他行业多有不同(图3)。从生产环节看,影视制作可以分为独资和联合摄制两类模式,联合摄制模式旨在减少资金压力、规避投资风险,主要针对单笔投资规模较大的作品,投资者会通过协议确定各方对影片的投资及
版权收益的分配比例。 从销售环节看,电影与电视剧的模式又有所不同。电影的销售依赖于“院线+电影院”的渠道,在电影发行公司与院线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后,由院线公司及其旗下影院负责影片的放映,所取得的票房收入在扣除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税金与附加费之后,按行业惯例,由电影发行公司、院线公司和影院按40:10:50的比例进行分账。 电视剧一般则采取“预先销售为主,后期销售为辅”的销售模式。在电视剧摄制阶段,制作公司就会将其版权(主要是电视播放权)提前销售给电视台等客户,以提前回收成本,降低投资风险。预售的价格主要依据电视剧的投资规模、主创人员知名度、剧本质量、摄制进展情况等核心要素,结合制作公司过往作品的口碑及业绩进行定价。电视剧的后期销售则主要包括首轮播放和二轮播放两次销售,制作公司通常采用“先地面、后卫星”的模式销售,即首轮播放一般选择地面电视频道,此后至少6个月再开始首轮卫星电视频道播放。 影视行业这一独特的生产制作、销售模式,使得华谊的资产结构形成了“高应收账款+高存货+低固定资产”的鲜明特色。 首先,容易滋生高价值与高比例的应收账款。一般而言,影视剧的销售收入是在影视剧摄制完成并通过审查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或《电视剧发行许可证》,于影视剧上映或转移给购货方后,按实际流入的收入进行确认,然后再按照合约约定时间以货币资金入账的。投资与收入入账之间存在的较长时滞,很容易为影视制作公司带来巨额的应收账款。2007年末,华谊的应收账款余额即较2006年末增加645.18%,其中,应收电影票房款增加931.84%,原因在于2007年底《集结号》的票房分账款增加了5441.51万元;应收电视剧销售款增加370.07%,原因是其2007年电视剧发行收入增长了244%。截至2009年6月30日,华谊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5505.5万元,不仅占据总资产的比例很大,而且,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同类公司相比明显偏低(图4、表3)。 其次,容易积压大量存货。根据现行会计政策,华谊资金一经投入影视剧拍摄便形成存货—影视作品,分别由“存货”项下的“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三个子科目予以体现。由于影视作品从拍摄到销售通常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华谊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下不可避免地积压着大量的存货(表4)。截至2009年6月30日,其存货账面价值为28539.05万元,占流动资产的45.34%,占总资产的42.31%,其中,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分别占存货账面价值的10.45%、63.18%、26.37%。存货中占比最高的在产品反映的是处于制作期的影视成本,这部分存货只有在拍摄完成并取得许可证后才转入库存商品,然后根据电视剧的预售、销售情况、电影的随后公映情况再结转成本。 最后,影视企业具有低固定资产的轻资产运营特征。截至2009年6月30日,华谊经营所用房产均为租赁而来,公司不拥有房屋产权;公司影视剧业务所需要的生产设备,如道具、影视基地、摄影棚、大型机房、整套摄影器材、洗印设备等,通常以租赁或对外采购专业劳务的方式取得及使用;公司的艺人经纪业务属于服务性行业,购买日常办公设备即可满足经营需要,因此,其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占总资产的比例均比较低,在1%左右。截至2009年6月30日,其固定资产的余额虽有所增加,但主要来自控股子公司华谊视觉为发展影院广告业务而采购了一定数量的电子显示屏。 与此同时,华谊传媒面向商业大片的高端定位,使其资产的“两高一低”特征较其他民营影视企业可能更为突出。具有投资回报高、市场影响大、成功率高等优势的商业大片,如今已成为国内各大电影公司瞄准的方向,其原因不言而喻:2008年出产的406部国产电影中,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占据了逾62%的票房收入。但是,商业大片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否则产量就无法迅速提高,这将妨碍电影公司收入的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如果投资的少数商业大片票房表现不好或因公映档期等原因不能在该年度确认主要收入,则可能带来数额更高的存贷,引起电影公司的收入波动。 “两高一低”导致融资困境 显然,高应收账款和高存货占用了华谊传媒大量的可用资金,再加上影视业务的收入来源相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图5),难以形成稳定、持续的现金流,华谊的现金流吃紧成为必然。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看,其2006年为-3438.92万元,2007年为-4491.48万元,2008年为-6,112.28万元,2009年1-6月才实现平衡,为1312.72万元(表5)。 资金流吃紧会进一步影响华谊的流动性。对比华谊传媒与美国影业上市公司狮门近三年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我们不难发现,华谊这种高应收账款、高存货的特征对资金周转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表6)。 与此同时,这种“两高一低”的资产特征也给华谊的进一步融资带来了困难。目前国内企业的融资中,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占80%以上,其中,抵押融资尤其是固定资产抵押融资又占据主流,而华谊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恰恰是间接融资的绊脚石。 在应收账款方面,尽管华谊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大,账龄多集中在1年以内,且所对应的客户大多为资金实力雄厚、信用记录良好的各大电视台(表7),坏账风险较低,但在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实施以前,应收账款不能用来质押,即便现在,应收账款在质押融资时账面价值仍会打折很多,更何况,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尚未成为主流。 最后,华谊只能寄希望于资产负债表中大量的存货。在华谊高比例的存货中,占比50%以上的在产品反映的是制作中的影视剧成本,该类存货只有在拍摄完成并取得许可证、公映后才能最终实现销售收入,这期间作品仍面临着难以通过审查以及市场不认可等风险,其价值难以进行准确评估,很难成为主要的融资工具。虽然华谊此前与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尝试过以影视剧版权作为抵押进行融资,但这一模式终归难成大气候。 一边是发展机遇与高端定位带来的资金渴求,一边是经营模式所滋生的资产特征对融资需求的无情束缚,为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华谊传媒不得不先后进行四轮私募,并交出了相应的学费,最终,通过创业板上市才彻底打破这一资金困局。华谊的率先突围,不仅为其今后的发展赢得了先机,也为中国民营影视企业辟出了融资新路,其意义或许正如王忠磊所言:如果国内影视企业不能尽快建立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提升资金实力和生产规模,就无法真正建立影视业“大投入、大产出”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只能停留在作坊式生产的初级阶段;无法通过密集出片来减少业绩波动性并增强业绩的可预测性;无法通过对影视作品深层次、多样化的开发来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也就难以与国际企业分庭抗礼,也不可能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影视企业。 对接资本市场促进文化产业繁荣 事实上,华谊等影视企业在近年的快速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困局,在中国文化创意企业中极具代表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居民文化购买力的提升,一批文化创意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不少地区更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近年文化产业增速已达17%以上,高于同期GDP增速,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不断提升。在金融危机中,一些企业更逆势上扬,表现出反周期特征。但是,由于文化产品难以定价、投资风险较高、盈利模式与传统产业不同等原因,文化产业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盲点,一大批企业难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等支持,上市企业的再融资也屈指可数(表8)。以2009年10月28日收盘价计算,目前上市的文化产业十大金股总市值仅为692.11亿元,为招商银行(600036)同期市值的1/5左右,更不用说形成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的文化“巨人”。与资本市场脱节束缚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中国目前拥有579家出版社,一年的产值仅为600亿元左右,而德国贝塔斯曼出版公司仅2006年的销售额就达193亿欧元。 不过,这一状况正在改变。2009年7月22日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债等方式融资,鼓励已上市企业通过再融资并购重组;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推动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等。按照规划,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从2007年底的2.6%提高到2015年的10%以上。受这一利好的刺激,华闻传媒、博瑞传播等相关上市企业股价在规划公布后一路狂飙。华谊传媒也正是借助这阵东风成功登陆创业板,开启影视企业上市先河,未来,随着文化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更为畅顺,中国文化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率先进入的资本也可望从中获得丰厚的回报。
华谊们的资金困局
时间: 2024-10-24 17:16:39
华谊们的资金困局的相关文章
媒体再批华谊:称春晚大量植入因其陷五大困局
2014春晚落幕,相比于往年网友吐槽春晚节目,今年的春晚焦点发生在了节目之外.2月1日,"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微博发布名为<春晚被疑沦为华谊利益输送大平台>的文章,被网友疯传.该文章分析称春晚导演冯小刚是华谊股东,而马年春晚亮相的张国立.李敏镐.姚贝娜等众多明星为华谊股东.签约艺人或者合作伙伴. 2月2日,华谊兄弟公关部负责人曹赫称这篇文章太牵强附会,观点外行,并表示当红明星都与我们有合作. 针对华谊的回应,"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2月3日再次发文&l
华谊CFO带头减持离职 激进融资背后的资金隐忧
华语电影业堪称绝对"大腕"的华谊兄弟,在股票市场却遭遇了众多"大腕"的集体减持.冯小刚.张纪中....一干艺人在华谊兄弟原始股解禁后,纷纷选择减持套现.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财务总监徐佳不但与大腕明星一起加入了减持阵营,而且在连续减持公司股份后,近日突然宣告辞职.12月14日,记者多次拨叫公司董秘兼代理财务总监胡明手机,试图求证徐佳离职对公司带来影响,但均未获成功. 在众多影业巨头厉兵秣马备战贺岁黄金档的时候,华谊兄弟给资本市场奉献的却是一幕兄弟分道扬镳的悲情戏.
华谊明星持股状况曝光黄晓明身家猛增坐拥亿元
华谊明星持股情况黄晓明:这次赚了不少(设计台词) 昨日,华谊兄弟上市满一周年,并正式摘掉了限售的帽子,这意味着下周一股市开盘时,持有华谊兄弟股份的明星可以自行抛股.由于华谊兄弟目前的股价比其旗下明星当初购买原始股时高出不少,众多华谊明星身家猛增,张纪中.冯小刚.黄晓明更是成了"亿元户". 亿万巨星"华谊造" 自从去年九月底华谊兄弟股票上市以来,张纪中.冯小刚.黄晓明等众多华谊明星的头上又多了一个新的称谓:"华谊股东".一夜之间,这些明星们的身家暴
盛大出售酷6股份疑点多:效仿华谊输送利益?
酷6再次更新了大股东,只不过不是之前传闻的著名机构,而变成了个人许旭东. 初步一看公告,许旭东创办了一家Sky Profit公司,这家公司雷军周鸿祎持有股份,公司核心产品是游戏语音软件iSpeak,和视频有很大想象空间,看上去未来对酷6是一件好事,所以消息一宣布酷6股价涨幅达60%以上. 但是仔细琢磨一下,却会发现这次交易中的许多疑点,以下一一列出: 1.为何收购方是个人而非公司? 本次收购后许旭东将是酷6第一大股东,理论上分析,酷6与他控股的Sky Profit旗下的iSpeak软件有很好的结
华谊是中国娱乐产业的急先锋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的故事,本身就如同一部商业大片:揣着10万美元归国的海归,创立华谊兄弟,然后凭借擅长资本运作的优势与广泛的朋友圈子,将华谊由一个广告公司构建成一家影视帝国.由此,中国娱乐业一哥以及中国市值最高的娱乐公司被托出水面. 当这个故事的男主角王中军坐在记者面前时,他穿着一件黑色的阿玛尼带帽T恤,施施然的点起了一只雪茄,在缓缓升起的烟幕中说:"华谊为什么通过十几年做大?我觉得这个里面确实有着运气色彩." 他一再强调运气与机缘,他说遇上冯小刚做电影是一种运气,"人是有
银润斥资半亿挖角华谊?知情人士称周迅可能大
内地第一家上市的民营影视公司华谊兄弟2009年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时,首日便上涨150%,制造了"华谊神话".随后国内诸多影视公司纷纷效仿华谊计划上市,保利博纳.光线.海润.小马奔腾等都已经启动上市计划.不过昨天记者获悉,上海银润将成为这当中的黑马,这家海润影视昔日的"兄弟公司"赶上老大哥的步伐,目前已经募集到过亿资金,按照上市流程,明年有望成为国内第二家上市的民营影视公司. 银润和海润是两家公司 一直以电影为主的保利博纳对外宣称计划明年上市,而电视圈老大哥海润之前也
章子怡周迅将成同门姐妹?华谊艺人或被全收购
第一家内地上市的民营影视公司华谊在2009年正式挂牌上市,首日便上涨150%,制造了"华谊神话".随后国内诸多影视公司开始纷纷效仿并准备计划上市.不过,昨天记者获悉,上海银润成为黑马,这家海润影视昔日的"兄弟公司"赶上老大哥的步伐,目前已经募集到过亿资金,按照上市流程,明年有望成为内地第二家上市的民营影视公司.据悉,该公司近期很有可能做出"大动作",将章子怡.周迅二人同时招致门下. 公司恶性竞争?误会 华谊兄弟创业板上市后,许多民营影视公司都效仿
电影巨头上市“急行军”中影华谊各有奇招
日前,中影集团CFO姜涛首次对本报记者证实,中影正在筹备上市.而华谊兄弟董事副总裁胡明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出对电影板块崛起的乐观预期,如无意外,华谊将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电影企业.此外,保利博纳于6月完成第二轮1亿元融资,拟2011年赴美IPO:上影也透露了上市意图. 中影集团: 多家战略投资者青睐 关于中影集团的上市传闻流传已久,日前中影集团CFO姜涛对本报记者证实了这个消息.姜涛表示,中介机构已经进场一年半了,集团计划在今年10月成立股份公司,明年上半年争取上市. 姜涛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集团
华谊融资样本:版权质押附加个人连带担保
每经实习记者 贺麒麟 发自上海 从需要第三方担保,到 版权质押.版权质押打包,从5000万到1亿,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谊兄弟)作为内地民营影视制作企业的"大哥",与银行的资本合作经历了从难到易的过程. 华谊兄弟与银行不断磨合 华谊兄弟的第一次"触银"是在2005年筹备电影<夜宴>时.深发展为该片提供贷款,条件是华谊兄弟必须请第三方 (中国进出口保险公司)作担保,而且华谊老总王中军将个人名下所有资产作为连带担保. 从2007年筹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