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圈地后,医疗大数据如何变现?

在我国,公立医院掌握着医疗的核心数据。近年来, IT公司争相竞标大型公立医院信息平台的搭建权,用免费、烧钱等策略跑马圈地已经成为各路玩家心照不宣的“行规”,企业看中的是潜藏在医疗数据中的巨大商业价值。如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已经普遍覆盖大型公立医院,早在2004年,华东地区二级以上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覆盖率就已经达到90%以上。那么问题来了,“地”圈完了,钱烧完了,医疗数据又如何变现呢?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公司又如何扭亏为盈呢?

11月24-25日,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智慧及移动医疗分会、医用软件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智慧健康医疗发展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国内首家通过HIMSS7级的医院。该院信息中心主任、医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帆到场分享了他在医疗大数据应用、价值挖掘和变现的一些心得体会,贝壳社记者整理了全程干货以飨读者:

医疗数据的商业价值是挖掘出来的

近年来,不少医院投入千万甚至上亿元成本,做信息化建设。但医院是否思考过,医疗信息能用来做什么事?能利用的程度?用来做管理还是做决策?还是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仅仅是这么简单吗?

信息整合,是利用数据的第一步

过去,我们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就是由多家公司共同完成的,所以到了2011年到2012年,医院的信息整合面临严峻考验,我们尝试用平台把所有信息整合在一起。

通过平台实现资源、流程和数据的整合后,我们建立了三大数据中心,即前台的临床数据中心(CDR)、后台的运营管理系统(人力资源、财务、固定资产、物流采购库存统一管理的系统),以及医院的影像数据中心。

临床数据中心(CDR)

医生最需要临床数据整合。特别是以病人为中心,以其患者索引号(EMPI)和时间轴主线,把所有的临床数据做统一化、标准化、结构化管理的CDR。

现在所有行业都可以用身份证来索引信息,但唯一在医疗行业,还存在卫生部的居民健康卡、人社部的社保卡、城市自己的城市居民健康卡、以及医院自己的就诊卡,造成病人的大量信息无法以唯一的识别号来索引。2014年,国务院提出要建立以身份证为索引的社会信用体系,唯独医疗被排除在外。

因此,CDR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把一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数据串联在一起。2013年,北大人民医院将患者的历史临床数据都迁移到CDR系统中,并做清洗处理。

医院患者索引号(EMPI)的作用,就是把历次门急诊、体检、住院中发生的检查、诊断、治疗等信息串联在一起。这样一来,以后产生的数据都是简单化,且标准化的。现在医院已经存储了大约471万患者的数据。下图是北大人民医院CDR目前的使用情况:

影像中心

由于很多学科都以影像为支撑,医院的影像系统非常复杂,包括心电图、DSA(血管造影)、超声、核医学、病理,就连口腔和CT都有影像。所以,如何在医院里如何以病人为中心,统一调度所有影像数据,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012年,医院建立影像数据中心,在这个系统里,医生可以调阅一个病人的所有的影像数据。平台实现了统一管理、存储、调阅和展现。

运营数据中心

2008年起,北大人民医院开始对所有后台运营的数据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此后陆续建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物流采购管理、物流库存管理、统一采购平台、财务应付管理、财务应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外围业务运营系统等。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和药品、低值和高值耗材的管理占了医院流水的60%多,我们决定统一用物流管理平台来管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则主要管理薪酬、五险一金、奖金绩效等;统一的B2B平台则实现了对外自动化的采购流程—— 无需人工,平台自动和供应商进行供应链的整合。

运营管理系统非常重要,是整个医院后台支撑的基石。

三大信息模块数据的变现思路

我一直提倡要从需求端出发。医生的科研需求大致可以分为八大类:风险预测模型、人群健康管理、药物及器械安全型监测、疾病及治疗的异质性分析、精准医疗及临床决策、医疗质量及行为评估、公共健康和研究应用。

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应用主要有三件事:

  • 用数据形成临床流程和临床指南
  • 用智能科研平台改进医学标准
  • 用数据驱动科学的医院管理

大数据如何辅助科研?

要让大数据真正服务于科研,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大量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科研整合在一起,将数据转化为解决临床需求的知识。大数据科研平台的核心功能,就是提供一个平台,运用各种大数据技术和传统的统计学方法等,为医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工具。

大数据带来的真正意义是,通过历史的数据发现新的规律,做没有假设的研究。

科研、IT和数字科学三方合作的基本逻辑是: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中,总结、思考后,提出科研问题和目标;第二,基于这个目标,医生提出需要哪些数据,并从所有数据中确定所需要的临床条件;最后,技术人员根据这些需求把数据整理好,最终达到支持临床研究的目的。

我们医院曾经有一个心内科专家提出,想要做出心衰病人出院1年后再入院发生率的预测模型,了解其影响因素。因为心衰病人基数大,且住院期间发生的费用是其医疗总费用的60%,从卫生经济学角度上说,这个研究非常有意义—— 减少再入院率是减少医疗费用的关键因素。

对于这个项目而言,第一件事就是确定研究对象。技术人员根据ICD诊断为心衰的指数,筛选出了自2010年到2015年间的14985份疑似病历,但ICD只能作为初选的纳入标准。

确定真正的研究对象,要使用改良的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进行复核。要从每份疑似病历中提取症状、体征、诊断、病史、辅助检查和治疗等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把有差异的病历都抽取出来。

评估下来,如果靠人来筛选的话,每份病历需要耗费半小时,以每天连续工作10小时、无节假日计算,需2.05年的时间。这样的投入成本让研究看起来不可操作。

并且,已有的主客观病历数据,都是非结构化的,不可以直接被使用。

这种情况下,北大人民医院的科研数据平台nova就发挥作用了。

平台首先做的就是做自然语言分析,其使用NLP(将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的一种分词方法),将自然语言进行全切分,比如将“他说的确实在理”这句话,切分为“他”、“说”、“的确”、“确实”“实在”、“在理”。

将院内CDR(如医院DB,HIS, LIS, DBn等),院外客观数据(健康管理智能硬件、体检、基因检测、公共职能)和院外主观数据(生活量表、随访等)等结构化之后,nova就可以做一个数据处理层了,也就是把所有的数据打上标签,再用一系列的大数据技术,把浩如烟海的原始的临床数据变成可搜索的数据。

在此基础之上,还有一个数据应用平台,这个平台上搭载了科研系统分析平台、项目管理平台(多中心管理、患者管理、疾病管理、随访管理系统、eCRF管理系统)等,以这种方式给医生提供科研工具。

Nova只花了1周左右的时间,就提取了心衰再入院及非再入院患者的特征变量,找到了研究所需的所有数据—— 一共纳入1103例心衰患者,研究变量123个,共135669个变量。

通过“随机森林算法”,技术人员找到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舒张压、血清白蛋白、血清钠、Ln血胆固醇和出院带β受体阻滞剂等10个可能影响患者未来再入院率的指标,然后做了一个比例风险的模型,把各个因素加权后变成一个公式。

最后回到临床,这个公式在新进病历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截至今年7月底, nova上有科研统计需求101个,涉及临床科室35个(北大人民医院临床科室数44个,占比80%),已有用户数256人(北大人民医院医生数945人,占比达27.1%),7月单月,医生查询次数达到2718次。

我们做科研数据平台nova有4个基本逻辑:

  • 无论结构化还是非结构化,必须要先有数据。
  • 数据需要整合。
  • 技术永远不是最大的问题,技术只是一个支撑。
  • 以应用为导向。

实践发现,科研数据平台能够大大提高科研效率;不仅如此,平台还革新了传统的有假设驱动的研究方法,创造了无假设的研究方式;最后,好的研究想法都是临床中发掘出来的,科研工具用完之后还得回到临床,完成PDCA的循环反馈过程。

本文作者:刘帆

来源:51CTO

时间: 2024-09-27 08:46:31

烧钱圈地后,医疗大数据如何变现?的相关文章

烧钱做的医疗大数据要怎么变现?

最近几年, IT公司为了拿到大型公立医院信息平台的搭建权,用免费.烧钱等策略跑马圈地已司空见惯,似乎成为了一种"行规".这是因为在我国,公立医院掌握着医疗的核心数据,企业看中的是这些数据潜藏的巨大商业价值. 现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已覆盖了国内多数的公立医院,华东地区二级以上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覆盖率在2004年就已经达到90%以上.既然"地"圈完了,钱也烧完了,那医疗数据要如何变现?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公司要如何扭亏为盈? 近年来,不少医院投入千万甚至上亿元来做信息化建设.但

深度丨中科院田捷博士:基于医疗大数据和AI技术的影像组学及其应用丨CCF-GAIR 2017

7月9日,在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联合承办的CCF-GAIR 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的第三天,在未来医疗专场上,田捷博士做了"基于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影像组学及其应用"的主题演讲. 田捷博士,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Fellow of IEEE,SPIE,IAMBE,AIMBE,IAPR.其主要从事医学影像分析与生物特征识别的研究和应用的工作.田捷博士的很多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均可见自国内外的各学术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学术论文达上百篇.

大数据到底值多少钱?国内首家大数据资产评估实验室开张

2016年1月8日,全国第一家大数据资产评估实验室.大数据金融产业创新联盟等相继在贵阳成立.这是继2015年4月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后,贵阳市在大数据方面的又一系列动作.而据了解,在全国也有多个城市正在筹建中,如上海.盐城.武汉.徐州.北京.重庆.哈尔滨等. 大数据主要集中于政府.互联网.金融及各个行业中,并催生了万亿元的产业.<2015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115.9亿元,增速达38%. 面对着庞大的市场,不仅各地政府

医疗大数据是未来

大数据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将业务和技术结合起来,使得医院.卫生部门.保险公司以及个人都能从中得到相应的价值.医疗大数据是医疗行业的未来,未来肯定是一个智慧医院,数字化医院. 1. 医疗保健行业面临的挑战 (1) 医疗保健的变革  金融风险转移  扩大覆盖范围(ACA)  新产品  付款人和供应商合作 (2) 慢性病的频率和成本都在上升  II型糖尿病  哮喘  心脏病  肥胖现在也被列为一种病 (3) 人口统计与行为  人口老龄化  护理改进/协调  患者/成员参与 

李克强:发展医疗大数据已迫在眉睫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确定发展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措施,通过互联网+医疗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决定建设福厦泉与合芜蚌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带动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在李克强总理的大力推动下,"大数据"正在深入每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6月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个议题,就是确定发展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措施,通过互联网+医疗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我们要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

移动医疗大数据,掘金在何方?

ZDNet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5月14日 新闻消息:现有的医疗体系广受诟病,众多互联网巨头纷纷紧盯,用户对医疗业的需求量庞大,移动医疗成为移动互联网重要的入口之一.2014,作为国内移动医疗发展的元年,2015,移动医疗如何落地与规划发展,一瞬间变成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焦点.  而对于移动医疗大数据,却是谈得多,见得少.究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它又会扮演几重角色?医疗数据,最重要的是病历和保险报销数据.对这些数据的挖掘正是对医学本身和医疗服务的二次发现和感知,在移动医疗领域,它们的价值正日渐突现.

济南医疗大数据普惠于民

        □本报记者 耿强 宋吉男 特约记者 高咏梅章丘市人民医院医生正在使用无线查房系统.图为章丘市人民医院先进的开放式检验中心及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预约挂号服务受到群众欢迎.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医生进行远程会诊. 目前,大数据已经推动了多个行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医疗卫生领域也不例外.济南市卫生计生委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医疗建设,通过对海量供.需数据的挖掘分析运用,让个性化.精准化的医疗服务变成了现实.随着济南市的智慧医疗建设的深入.对大数据应用的常态化,当地已成功建立了

医疗大数据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目前我国的医疗行业现状是,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地方以及偏远地区医疗条件较差,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导致了大量的长尾需求,催生了广阔的互联网医疗市场.在此背景下,互联网的"连接"属性得以发挥,有效提高了长尾市场的信息流通,降低了产品扩大受众群的成本,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医疗服务更加完善和精准. 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主要指的是将各个层次的医疗信息和数据,利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医疗服务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使医疗行业运营更高效,服务更精准,最终降低患者的医疗支出

深圳立法开放病历引热议:看美国如何“玩转”医疗大数据

上周,<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俗称"深圳医疗基本法")全文披露.该条例要求医院要向患者公开全部病历.然而,就全国而言,关于医疗大数据的隐私保护.开发与应用的法律仍存在空白. 近日,松禾资本精品论坛之"医疗大数据&智慧医疗"在深圳举行.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在为活动致欢迎辞中表示,现在各个单位.各个机构都在做大数据,但是如何让大数据共享.串起这些数据孤岛,是下一步推动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的关键. 本文为上述论坛的演讲实录,较速记稿略有删改.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