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演讲者演讲能力的高低,除了要看演讲者的演讲内容能否吸引听众,是否具有自信、幽默、机智等特点外,还要看演讲者在演讲的结尾表现的是否精彩。结尾 也是演讲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彩的结束语,能够促人深思,耐人寻味,给听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在演讲的结尾要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听众的情绪推倒最高的浪峰上,使听众情绪激昂、感奋起来,让听众在头脑中出现一个更为强烈的兴奋点,感染听众,并给听众以启迪的强烈效果。
一、如何结尾
1.总结你的观点
由于演讲者在演讲的过程中,说的内容比较多,听众可能无法抓住你演讲的重心。 所以,演讲者在演讲即将结束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极其精练的语句,为自己在演讲的过程中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想要阐述的观点作一个概括性的总结,以起到突出中心、强化主题、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的作用。
2.简洁而真诚的赞扬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在演讲即将结束的时候,演讲者可以为听众献上自己最真挚的感谢,这些在无形之中就会充满了情感和力量,极易拨动听众的感情之 弦,引起听众的共鸣。这样,你的演讲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请求采取行动
在演讲即将结束时,演讲者如果能以充满激情、热情奔放、扣人心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赢得听众感情上的共鸣,对听众的理智和感情进行呼唤,提出 任务,指明前途,表达希望,发出号召,鼓舞听众振奋精神,付诸行动,那么演讲就能取得非同凡响的效果。
4.提问问题引起思考
不仅可以让观众参与到自己的演讲中来,也可以让听众通过反思,来更好的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做到以境感人。
5.引用诗文格言名句作结尾
不仅可以为演讲的主题思想提供一个有力的证明,使听众在联系和印证中得到更多的启发,还可以为自己的演讲增添文学色彩,也可以让听众感受到你的博学多才,更加钦佩你的演讲能力。
6.含蓄幽默的结尾
如果演讲者可以用含蓄、幽默的言辞或动作作为演讲的结尾,虽然没有直接表露 出意思,但富有趣味,发人深省。听众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就会禁不住要去思考、领会演讲者含而未露的深刻用意。
二、诗词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 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诗词原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 杏出墙来。
【哲理】任何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无论如何也禁闭不住的。
【题目】小松 (唐 杜荀鹤)
【诗词原文】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哲理】这首小诗借松写人,寓意深长。小松刚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以 至被埋没在深草之中,但它并不示弱,逐渐成长,是那些小草所无法比拟的。人 们往往忽视、不认识小松将长成凌云大树的远大发展前途,等到松树真的凌云参 天之时,才去称赞它的高大。大松“凌云”已成事实时,再来称赞它们高大,并 不说明有眼光,而在小松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时,如能识别,预见到它必将 凌云的发展前途和趋势,而陪加培养和爱护,为它的成长创造条件,那才是有见 识、有意义的。许多日呢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作者以松喻人,告诫人们 要善于发现和识别人才,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以重视、关心和培养,使 之早日成才。
从哲学角度来说,小松的成长也可比喻为新事物成长的过程。一切新事物的 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它最初出 现时总是比较弱小,不可能完全具备和充分显示其优势,甚至常常是貌不惊人, 幼稚可笑。但由于它符合客观规律,代替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 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新事物发展 的途径。我们应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及时发现它,预见到它的远大发展前途,积极地支持它,促使它迅速成长和壮大。
【题目】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诗词原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 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哲理】诗中引用了楚霸王项羽当年本可凭借优势兵力消灭刘邦,但他却害 怕背上“不义”之名而多次丧失时机,最后反被刘邦攻击的历史悲剧,告诫热闹 们“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道理。从哲学角度来说,就是当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 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和发展,促成质变。如果犹豫不决,就会痛失 良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更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的高度,说明“世界总是这样以新的代替旧的,综合司这样新陈代谢、除旧布 新或推陈出新。”沧桑,指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人间 正道”是指社会发展规律。“老”是指因气愤、痛苦而变得衰老。这两句的意思 是,天若有情的话,看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会气愤不已,变得衰老 ;人类社会的除旧布新,沧桑变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间正道)。
【题目】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诗词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 欲上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般(共性、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存在于个别( 个性、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春天的到来,正是通过这一 件件特殊的、个别的事物而表现出来。离开了这一个个的美妙画面,春光也就无 从谈起了。
【题目】雪梅 (宋 卢梅坡)
【诗词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 输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 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实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 质。诗中深刻地说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 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是未,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题目】草 (唐 白居易)
【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 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 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 战胜旧事物。这首诗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的强大啊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 野火摧残,旧事物的威力可谓横肆暴虐,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新事物在春风吹 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
【题目】寄兴 (宋 戴复古)
【诗词原文】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 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对人、对事、对己,都要一分为二,如果责备求全,就是 一点论,就会犯片面性、绝对化的错误。
【题目】论诗 (清 赵翼)
【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 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 ,不求进取。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 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 。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 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三、名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四、总结
一个完成的演讲稿结尾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回顾要点;2、感谢听众;3 、感言,4、呼吁行动;5、结束语
几种常见的结束语:
1、诗词式
以一段诗词来结束演讲。当然,诗词要跟演讲主题或精神有关,不要随便拿 个诗词来写演讲稿结尾。
2、故事结尾
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结尾,比如:演讲快要结束了,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结束今天的演讲...
3、引用名言
比如可以这样做:各位,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是前美国总统林肯说的....;或者这样写:最后送大家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