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on大会归来(r12笔记第36天)

  
QCon大会全名是全球软件开发者大会,从这个定位来看受益的群体会非常大,面对如此大的一个群体,技术分享难免就会碰到两类问题,议题方向多元化,议题内容众口难调的情况。而无论如何,会议的质量毋庸置疑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一点上来看QCon是成功的,从我的耳闻和所见来看是没有看到会议中的软广硬广,确实这样感觉会纯粹很多,不用浪费彼此的时间。在晚宴上,我和他们的编辑聊天时说到,你们算是业内很有节操的了,做技术就是纯纯粹粹,对于质量的把控还是很值得很多人学习的。当然,QCon也不需要我做硬广软广,能够愿意去推荐和分享一个事物就挺有魅力了。

   
我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收到邀约,欣然应允,从ppt的内容来看,确实让我花了不少心思,里面的很多数据是经过了大量的测试之后的总结,其中一页饼图的ppt我改了好几遍,本来感觉已经讲明白的东西经过出品人的提示,发现还需要更严谨一些,图形和数据结合起来一定要认真细致,不能有歧义,否则就是误人子弟了。

     其实QCon的主题方向主要是开发架构类居多,当然还有不少其他技术方向和前沿的干货。会议会有3天的时间,票价算是业内最高,6000多一张,而且严格控制赠票,所以能够愿意花钱来学习的企业和个人肯定是带着问题而来。

   我到会场的时候是下午了,我绕着会场走了一圈,发现每个会场的上座率都很高。主要在分布式,人工智能,智能化运维等几个会场。

   我站在后面,看着前面满满当当,对于技术工作的热爱油然而生。

    我所在的场次是这个,安排在了这个场次的最后一个。

    
我抽空去听了下其他场次的分享。这个会场的方向吸引了我。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转型的苦恼或者是对于职业生涯的困惑。这个方向真是很有新意,主持人黄勇在暖场时的几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他说在面试的时候,对于大公司还是初创公司都需要重视和考虑工程师的成长,他在面试的时候会很明确的给面试者提供信息,比如公司能够给面试者什么样的环境和机会,不能够提供什么,大家坦诚相待,其实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当然对于里面的话题内容量还是很丰富,刘世民老师把很多提问者分了多个类别,然后从不同的类别来进行问题的归纳和建议,确实给我提供了一些参考思路。

   我的主题分享在下午近5点开始,主题是《Oracle和MySQL的性能优化感悟》,主要分了五个方面。

   对比学习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方法,而对于数据库学习而言,这个过程会加深对于这方面的理解,近期的压测数据也归纳整理进去了。

  
我简单给出一个图来,通过这个对比就能够看出Oracle和MySQL中的空间和潜力,Oracle所有参数(包含隐含参数在12c竟然有4800多),开发的参数值占到了10%的比例,这是一个相当低的比率,而在这一点上Oracle和MySQL竟然如此相近,参数总量差不多。

    以下的职业发展展望也是自己最近的一些感悟和引用。其实就是想通过这些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对于职业发展和自己的规划而言都是如此,性能优化是工作中的一个环节,而跳出这个束缚就会看得更远。

  
最后来吐槽下自己的失误,那就是参加晚宴的时候,我给听错了,本来是国家会议中心旁边的北辰洲际酒店,结果我给听成国际中心旁边的五洲国际,就记住了国际这个关键字,硬是骑了一个摩拜过去,路上自己也疑惑,吃个饭怎么跑这么远,一边安慰自己说,这可能是组委会安排,为了提高质量等等,结果最后才发现一个人都没找到,无奈打车往回跑。

   在路上,无论是技术还是人生路上,不能停歇。

时间: 2024-08-01 05:06:29

Qcon大会归来(r12笔记第36天)的相关文章

DTCC大会归来(r12笔记第61天)

  今天参加了DTCC(中国数据库技术大会)回来,还是蛮有收获的.当然对我来说参加技术型大会的一大好处就是很多原本在网络认识的人,会看到"真身",彼此打个招呼,也算是做了键值对映射.   不过今天比较倒霉的一点是,原本国际会议中心我都是轻车熟路了,结果绿化太好了,我下了地铁一下子没方向了.    景色是美,但是把我的视线全挡住了,分不清方向了之后,原本10分钟的路,我走了大概30分钟才找到.   我最早参加DTCC还是在2015年,记得小鱼给我发出邀约后,我们确定了主题方向(当时是数据

软件技术大会归来(r11笔记第8天)

今天参加了中国软件技术大会,忙碌之余还是简单记录下自己的感悟.     首先,对于技术大会,我说说一些大家常犯的通病. 对于技术大会,如果去参加而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学习目标,那么在技术分享中的收获就会少很多,很多人要么是冲着某一个专家去的,要么是冲着某一个主题方向去的,最好是带着问题去的,这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而且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在分享后互动答疑,这种机会其实非常难得而目前却很容易被忽视. 而对于很多技术分享而言,尤其是一些大规模的会议来说,分享时间短,主题多,分会场多,这样尽管体系会很全,但是很

总结一下这一百天来的收获(r12笔记第100天)

   1200多天,听起来是一个蛮吉利的数字,也伴随了我1200多个日日夜夜,无论是出差还是节假日,我都尽量腾出时间来写一些东西,就这样不光有技术博客,还有了游记,生活感悟和日常琐事的思考.    当然,维护这么一个自媒体的号对我来说,有得有失,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我觉得是一个平衡.就如同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一样.    有很多朋友会问我r12笔记里的r是什么意思,每次有朋友问我,我都会解释给他,就是round,一轮的意思,一轮100天,仅此而已.    而这100天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简单

阿里·云效平台成2016北京QCon大会亮点

4月21~23日,2016年北京QCon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邀请了互联网领域的大咖分享国内外技术交流的最新趋势资讯,涉及自动化运维.移动开发挑战.移动测试技术.大数据平台架构等精彩专题.让人耳目一新的还属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效平台的亮相. 互联网高速发展,企业更需要互联网产品,技术研发能力以及产品迭代能力.传统研发模式.产品发布流程已成为企业快速升级的绊脚石,为解决系统复杂.开发协同难.开发测试比高等问题, 2012年3月阿里巴巴出品了业内领先的.面向企业的一站式研发效能平台.借鉴敏

MySQL中GTID和自增列的数据测试(r12笔记第38天)

  昨天的一篇文章,今天有不少网友向我确认一些细节,我想最近正好在看GTID的东西,可以揉在一起来说说.    GTID这个概念看似简单,实际上还是有不少的门道. 我们来从架构的设计角度来看看存在哪些场景需要考虑GTID的变化.   一主两从的架构模式下GTID的变化   我们就以一主两从的架构为基准进行阐述.在这个架构模式下我们会用到MHA的方案.    如果这个时候Master节点宕机了,MHA就会开启检查机制. 这个时候Slave 1节点就会变为新的Master,Slave 2会从Slav

时间序列数据库InfluxDB初探(r12笔记第74天)

  性能监控中的很多数据都是根据时间维度来生成的,就算是很少的几台服务器,如果设置了大量的监控项,每天的数据量也是很客观的,再加上是成千上万的服务器,这个量级就很大了.   时间序列在自动化运维/智能运维的技术会场中经常能听过,而自己在QCon上对于宇辰分享的时间序列相关的主题很感兴趣.里面有非常多的门道和空间,其实等我意识到的时候,外面都不知道火了多久了.   所以今天就抽空看了下这方面的东西,不对的地方还希望多多指正.   时间序列(Time Series)数据库目前的使用情况如何,可以通过

MySQL源码安装总结(r12笔记第12天)

作为一个DBA, MySQL源码安装还是要做做的,虽然不是推荐线上批量安装部署,但是自己作为了解MySQL的一个学习过程,还是值得的. 相比商业软件来说,开源的这一点上就让人很羡慕,商业软件我们总是使用各种工具和底层原理去反推,探测,但是离代码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当然商业有商业的好,开源有开源的乐,不能一概而论. 值得推荐的安装镜像 对于MySQL的安装部署来说,总是存在各种版本和子版本,其实整理起来非常繁杂,今天看到竟然我狐已经提供了非常的镜像站点 http://mirrors.sohu.com

2017年北京站沙龙归来(r11笔记第100天)

  转眼间,2017已经爬上了眉梢,在有序计划中,DBAplus社群北京站沙龙拉开了序幕. 沙龙的初衷之我见     沙龙活动不光是聚聚人气,我用三句通俗的话来解释.第一句是:技术越来越值钱,但是钱不值钱.这句话不一定对,但是能够说明一些道理,我们可以让技术在交流中更加深入,互相学习成长,另外一句是:很多时候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问题在哪儿.不要想着埋头苦想能够解决一切事情,多听听多问问,其实花不了太多时间.第三句话是:社群中不需要顾问,我们需要真正做事情的人.因为兴趣和共同的爱好走在一起,本来

使用pt工具检测MySQL主从延迟(r12笔记第7天)

 今天翻看了下<高性能MySQL>,真是让人拍手称绝,里面的很多实战思路非常不错,各种问题分析如数家珍,如果是有一定基础的同学,看起来会非常不错.    当然里面提到的一个地方,感觉很有意思,那就是主从延迟的一个测算思路.书中他们是通过建立一张表,插入时间相关的数据,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表的存储引擎是Federated,主要就是为了完成类似Oracle DB link一样的特殊需求,在备库端来对比这个时间差来得到一个相对精准的延迟值.    当然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们有show slave s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