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中的国企改革怎会少了PE(私募股权投资)的身影。华数传媒引入了股东为马云和史玉柱的投资公司,请他们做第二大股东;城投控股引入弘毅资本,请他们当第二大股东,以期实现战略转型;上海绿地集团一口气引入了5家股权基金,为其整体上市引入战略思路。
PE参与国企改制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入股,获得董事会或其他核心席位,二是与国企共同成立并购基金,为其并购外部企业,三是国企内部成立并购基金,PE基金代其管理。上述几个案例皆为PE直接入股。市场认为,这是个多赢局面,“国企可以在PE的推动下管理更加现代化,视野更加国际化;因有国企身后政府的背书,PE亦可对其资金回报率高枕无忧;在恰当的激励下,企业的高管层也有了更加全力以赴工作的动力”。
PE的国企“二股东”生涯是不是真这般美好,实际情况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
产业链整合:华数传媒植入互联网基因
杭州正在尝试的媒体改制路径或成为国有媒体资本运作样本。
今年4月,华数传媒公告显示,拟向“杭州云溪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云溪投资”)定增募资65.4亿元。资料显示,云溪投资是由史玉柱和云煌投资共同发起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下称“云煌投资”),其中云煌投资由马云控股。而华数传媒隶属于由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等投资的“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主营杭州地区八区五县(市)有线电视网络节目。
此次定增募资后,云溪投资将持有华数传媒20%股份。20%的股份意味着什么?
截至8月26日,华数传媒在目前A股上市的传媒企业中,总市值排名第二,为352亿元,但每股收益倒数第二,为0.24元。华数传媒的第一大股东是“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绝对控股比例达52.32%,而目前的第二大股东,浙江省二轻集团公司,占总股本比例就只有8.64%。目前云溪投资入股华数传媒的预案,仍需等待董事会表决通过,一旦敲定,云溪投资将成为第二大股东。
记者在华数传媒4月预案公告中发现,当时华数传媒股权转让的股价是22.8元,而截至8月26日收盘,公司股价为30.7元,上涨35%。计算可得,通过入股华数传媒,从公告至8月26日,云溪投资已经盈利22.9亿元。
华数传媒公告明确指出,“将20%股份转让给有互联网背景的PE基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产业链的整合”。
而合伙人之间如何协调彼此利益,这将影响到他们如何为国企提供战略建议,这将是国企引入PE基金时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公告显示,“云溪投资”最大的股东其实是谢世煌,持有99%的股份。资料显示,谢世煌是“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兼小微金服(支付宝的母公司)第二大股东”。只是他与马云之间的利益分成,一直是秘密。
业务战略转型:城投控股引入弘毅资本
在这轮国资国企改革中,弘毅资本以近18亿元入股城投控股,占股10%成为第二大股东,可作为PE基金助力上市国企实现业务战略转型的研究样本。
股东囊括了联想控股、全国社保基金、高盛、淡马锡、斯坦福大学基金的弘毅资本,曾经主导了中国玻璃 、中联重科、石药集团等一系列国企的改制。弘毅资本内部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弘毅资本的发展路径定位就是国企改革。我们成立以来投的77个公司中,27家、33个项目都是国企。”
弘毅资本坚持将自己定位为“战略性的财务投资者”,“有些是把企业100%的股权收购,有些只占10%股份,但不论股权比例究竟占多少,弘毅资本坚持占有董事会席位”,“作为城投控股的第二大股东,我们占有2个副董事的席位。”
资料显示,城投控股的前身是上海市原水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4月29日公司更名为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城投控股再次实施资产置换,将闵行自来水公司和黄浦江原水系统置出,基本实现从水类业务到现有环境、地产和股权投资业务的战略转型。据《华夏时报》引用弘毅资本发言人报道称,“未来双方战略合作的发力点主要是在环保板块,具体项目暂时未到公布阶段”。
水务出身的城投控股想转型为‘环保+X’型企业。上海城投2013年公布股权转让门槛并不低:“截至2012年底,其拥有或管理的资产规模需超过城投控股的资产规模;意向受让方或其实际控制人、意向受让方或其资产管理人的实际控制人须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或投资机构,并具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和能力;在国企改制以及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被市场认可的成功案例;有为上市公司国际合作方面提供持续的技术和资源支持的良好能力;其品牌应具有国际知名度。”
尽管弘毅资本在各领域的跨界整合经验可为上市国企的业务转型提供经验。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忧,“在环保领域,弘毅资本并没有优势,此次股权转让一方面是城投控股缺钱,一方面是弘毅资本自己想要积累环保领域经验的需要。”另外也有担忧称,弘毅资本涉足面太广,而缺少“专而精”的长期投入。
上市前业务打包:绿地集团给5家PE两成股份
对于有众多业务的大型国企,需要在上市前整合各项业务,PE基金可以提供综合的“打包方案”,绿地集团在实现整体上市之前把20%的股份卖给5家PE的举措,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尝试。
PE基金一般争取成为仅次于国资的第二大股东,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成为第一大股东。由于PE的“退出路径”仍以被投资企业的上市为主,这正好与目前国企改制后上市、资产证券化的利益紧密契合。“国企不缺钱,争取引入PE基金,就是看中PE的战略能力。”业内人士分析。
2013年12月19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鼎晖投资等5家机构,联合向绿地集团增资117.29亿元,占绿地集团扩股后股本的20.14%,其中上海鼎晖嘉熙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上海鼎晖)占4.29%。从股东构成来看,本次重组完成后,上海地产集团及其子公司中星集团、上海城投总公司、上海格林兰持股比例较为接近、且均不超过30%。
引入PE只是开始,重头戏是绿地集团将在2014年内“借壳”金丰投资,实现整体上市。2014年3月17日晚间,金丰投资宣布,拟通过资产置换和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进行重组,拟注入资产为绿地集团100%股权,预估值655亿元。去年鼎晖投资收购绿地股权时,当时的收购价是5.62元股,目前已达8.05元,上涨43%。一位证券界人士分析,“没有PE的参与,金丰投资确实没有办法将如此庞大的资产一次性注入”。
鼎晖投资运营合伙人应伟认为,“绿地如果作为地产公司上市,估值就会低,但作为综合企业上市就不一样;另外,建议绿地应该大力发展金融板块,成立金融控股公司,虽然这块业务的份额不大,但利润应该可以每年百分之百的增长。”申银万国研究报告称,绿地集团六大板块中,主营业务房地产板块占比约54%,次支柱产业能源占比33%,酒店和商业占比约7%,其余包括金融、建设建筑、汽车板块等则占比相对较低。
在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看来,引入PE关键是引入思维:“像鼎晖等PE的领导来参加董事会、股东大会,发表的观点都很实用。他们是从投资角度来看,我们以前比较多是从企业、产业角度来看问题,他们进来后我们看问题更全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