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师必修课:数据分析的原则

   交互设计师如何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呢?

  首先,要有数据收集分析的意识,掌握数据产生的来源;

  其次,拿到数据后,在数据间找关联性,深挖内在含义;

  再次,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并在实战中加以应用;

  最后,将分析的结果应用到后续工作中,检验分析结果。

  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种职业习惯,一个工作的流程。

  从平时的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数据分析时要注意的原则,在这里抛砖引玉,欢迎来拍:

  一、明确数据分析的目的

  要分析一份数据,首先得先明确自己的目的:为什么要收集并分析这样一份数据?只有你的目的明确了之后,才能对接下来你要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收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当然你的目的可以是多个小点,(如:用户在首页浏览了哪些内容?登录框在页面上的重要程度?)只要这些点是一个个切实待解决的问题点,将其罗列下来,一个一个的去收集数据。

  你分析的结果可能会改变整个项目,但有了数据的支撑,会让项目或需求有一个全新的开始或细节的调整。

  二、了解数据来源并收集

  按照分析的目标中罗列的点,建立一个分析框架,并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数据收集。与此同时,需要对数据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获取这些数据进行相应的了解。在工作中应用到的数据统计工具有:金牌令箭、显微镜、CNZZ统计等,通过这些统计工具可以方便的进行数据的收集,同时交互设计师也要与前端保持沟通,了解数据统计的方法,适时添加统计的维度,请前端同学帮忙埋统计代码。

  三、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

  作为交互设计师,要掌握几种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法、分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平均分析法、交叉分析法……基于这些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对现状、原因、未来有初步的了解,并进入后续更深入的分析。如:现状分析适用于对现今站点或页面的浏览点击情况做一个数据统计与热点分析,可以得出用户的浏览路径及关注重点。原因分析则侧重于一个问题,深入挖掘答案。未来分析可用于与产品经理沟通时,对后期产品的规划进行数据交流。

  四、沟通分析结果

  在沟通分析结果前,要注意不要只用手上仅有的资讯作判断,如果手上的证据不足以完全反应实际状况的时候,以数据分析结果作为决策就很容易出错,尤其是单看某一个数据维度时。交互设计师要超前思考,考虑产品经理可能从中提出的问题,并给出回应。让沟通高效且有意义。

  五、骗人的分析结果

  数据是会骗人的。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辛普森悖论。一所美国高校的两个学院,分别是法学院和商学院,开学时,人们以为有性别歧视。

  法学院:(女生录取率高)


  商学院:(女生录取率高)


  单从学院数据来看,女生的录取率都比男生高,但是在总评中,女生的录取率比男生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适当分组,并且调整某些组别的权重,根据业务来衡量可能会影响关联关系的一些潜在因素。

  六、数据不是万能的

  前期数据可以用来挖掘用户需求,中期数据可以用来过滤产品功能,后期数据可以用来反映产品成败。整个过程当中,数据还能举证,作为产品经理与交互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内容。

  但是,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数据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反映一切问题:在前期的分析中不一定能找到创新的突破口或者潜在的需求点;在后期的效果验证中,往往又会显得很有说服力。我们要怀着客观的心态来关注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与产品经理之间保持有效的沟通。

  除了以上几点原则,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也要避免以下几种的情况:

  1、项目紧急,时间不够

  在数据分析前期,先对要完成的事情做个计划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总结报告。预估每个内容需要花费的时间,并将重点环节标注出来,合理安排时间。

  2、注重收集,分析不够

  数据分析的重点应该落在分析上,而不是数据的大量收集。在保证足够的数据信息后应立即投入整理和分析阶段。如若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收集,在deadline前基本没有时间进行分析,那最后提交的只会是一份粗浅的总结,而经过深入分析的数据报告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3、关注数据的时效性

  数据可以告诉我们过去确实发生过的事情(如:用户的喜好、广告的效果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数据是有时效性的,太久以前的数据可能已经无法反映当下的情况,也就不能用来做设计决策。数据越实时,就越能利用这种数据来对当下的问题做最及时的调整。

时间: 2024-10-29 23:27:19

交互设计师必修课:数据分析的原则的相关文章

浅谈交互设计师要知道的「数据分析」两三事

  数据分析,不仅仅是产品或运营的"专利",作为交互设计师也需要掌握这方面的技能,来帮助我们做更好的设计.如果你是没有关注过数据分析的交互设计师,下面这三点你可能需要知道. 数据分析的作用 1.发现问题 分析数据发现某个功能的转化率/留存率低,作为设计师如何提升这些指标呢?可以从自身专业角度的分析.也可以通过可用性测试去挖掘,再针对性的做改进.调整. 2.对比改版前后的效果 某个改进后的设计方案上线后,需要对比改进前后的效果,验证此次改进是否有效,根据结果做下一步的行动指导. 关注哪些

交互设计师:帮你判断需求该不该接的五个小原则

  如何判断产品经理提出的需求该不该接?今天@窒息红Leon 通过自己思考.请教前辈,列举了几条产品需求是否该接的「小原则」,希望通过这些依据来帮助自己判断需求的合理性. 对大团队来说,交互设计师常常会接触到不同产品线的需求,比如之前两周我就需要同时与四五个产品经理合作.产品经理是需求方,他们会带着 idea 以及 PRD 文档来找设计师,告诉我们需求的具体内容.目标.排期等等.不过,由于设计资源有限(开发资源也一样),并不可能所有的需求都被能处理,所以在产品经理提出需求的同时也需要设计师能够对

交互设计师技能:优秀交互设计师的必备条件

文章描述:优秀交互设计师的必备条件. 我们肯定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实这句话并没有结束,后半句是:但是,那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为什么努力不一定成功?就源自这1%的灵感的差别. 那么,对于交互设计师来说,这1%的灵感到底是什么呢?在这里,仅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懂用户 有人说,交互设计师需要有换位思考的能力.而实际上,并不是努力站在对方角度上思考,就一定会知道他的想法.我接触的人里,有这样三种典

一个优秀的交互设计师是怎样练成的?

  1. 交互设计师应当具备的能力 如果我们简单的将用户体验领域涉及到的技能分为:用户研究.产品(概念/功能)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工程技术,我认为任何一个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等等,都应该具有整体的复合技能,只是哪部分更多哪部分更少的问题. 1) 用户研究:对于交互设计师,不具备基本的用户研究能力,无法吸收来自用户的「信息营养」,如何做出真正以用户为重心的设计呢?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可用性测试.行为数据分析等等,这些基本的方法应该要有所掌握. 2) 产品(概念/功能)设计和交互设计:这

非科班同学如何成为交互设计师?

  想成为交互设计师的非科班同学,前方有干货咯!今天总监级交互设计师@EDC尤原庆 来给同学们打一针定心剂,聊聊你的非科班专业优势,最重要的是关于从零开始成为交互设计师的方法,特别是木有信心自学的同学,让它给你打气加油吧! 前言:最近一段时间,基本每天都有小伙伴在问,"我是来自非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否做交互设计"."我想从事交互设计工作,是否需要读一个交互设计的硕士?"."我工作一段时间了,不是设计行业,我能转行做交互设计么?"."我对交

交互设计师的知识架构

  @刺绅堂七 :如果你也是一枚刚入门的交互设计师,是不是常有这样一种感觉:不知从何下手,闷头读了一大堆书.学了一大堆软件.画了一大堆图之后还是感觉心里不踏实,总害怕自己还缺点什么,恨不得要有本<交互设计学习大纲>就好了. 出现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因,一是交互设计师没有可视性强的产物,交互设计师的产物一般是线框图.流程图.信息架构图.说明文档等等,但这些东西既不如视觉设计稿华丽精美,也不如程序代码高贵冷艳,在外行人看来初级交互设计师和高级交互设计师画的好像都差不多,轻易看不出你修炼到了几层功力;第

新人交互设计师的作品集制作

转眼又到了一年之春,除了万物复苏天气转暖,同时也迎来了一个求职季:不仅仅是学生们要忙着春招.找实习.申请国外的学校,同时也是在职人员跳槽的高峰期.对交互设计师来说,既然要求职,简历与作品集自是必不可少,前者已经在以前的文章里聊过很多次,倒是后者经常有学生问起交互该怎么体现自己的作品与能力,所以今天就来说说新人交互设计师的作品集制作. 对于交互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似乎国内外都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就是「Story telling」和「Persona」,用中文来说就是「场景演绎」与「用户画像/建模」.话

交互设计心得:交互设计师的考核标准

首先是跑题的部分,最近听到"交互设计师的危机"的说法.这个话题已经有了不少讨论,比如Cooper上的文章"交互设计前途渺茫"(Alan Cooper,被誉为交互设计之父,见www.cooper.com,它的"concept Projects"我认为是情景应用于设计表达的一个良好范例).DavidW同学做了翻译,并有感而发的写了一些文章如"交互设计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其中颇具讽刺的语言风格很让人喜欢.又如Mark Blythe

优秀的交互设计师《瞬间之美》简要总结

选择阅读<瞬间之美>的最初原因,就是单纯的因为它是之前看过的<就这么简单>的作者翻译的,觉得一个优秀的交互设计师,他推荐的书应该也很值得一看.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在这本书中,原作者探究了界面的种种微妙细节,它们在用户使用的每一个瞬间如何改善或是破坏用户的体验,进而探讨了应该如何对每一个细节加以改进.让我们能够学习到如何发现设计的不足并持续改进的方法. 整本书以用户应用互联网从始至终的所有细节为脉络,分成了指引用户.学习.搜索.深入.参与.管理信息和离开七个部分.虽然看目录有三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