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不开心。
信息,曾经稀缺,并被当成鱼子酱来珍惜;但它现在却跟土豆一样充足,被视作理所当然。在信息过剩的年代里,知识反而成了稀缺品。得到信息,没转化成知识;得到知识,没转化成智慧。大众媒体、熟人社会、话痨、户外广告信息、垃圾短信、闺密、互联网正在谋杀你的工作与私人空间,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年代里,甄别信息要智商,而利用信息要勇气。
全人类都患上了严重的信息反应不良与信息焦虑症。你厌恶信息,却又离不开它。你想摆脱信息社会,却被缠缚得越来越紧。我们曾经向往知情权,但更应拥有信息烟尘社会里的不知情权。大多数时候,我们滥用了知情权。知情权对应的是履约的义务、保守秘密的义务、交换信息的义务。我们的内存有限。不是每个人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信息管理与消化系统。谁也不是谁的信息垃圾箱,谁也不是谁的信息垃圾站。
抱歉,我不想知道。向制造垃圾信息的大众媒体、互联网、人群SayNo,关掉电视,关掉手机,抵制垃圾广告,消灭垃圾信息,像节制午餐一样节制信息,你才能获得身心的健康与解放。
死于知情,或生于不知情,其实就这么简单。
抱歉,我不想知道
信息过剩时代的不知情权
如无例外,你的惯常一天是这样开始的:
1.打开RSS阅读器,阅读订阅的Blog以及新闻。通常情况订阅的Blog每天更新会轻易超过100条,新闻更是不计其数,即使你带着焦虑,忽略掉英文文章与太长的中文文章,浏览式阅读,至少也需两小时。
2.打开邮箱,浏览邮件。一个私人邮箱,一个公务邮箱,查看回复,至少也需半小时。
3.如果你还不能免俗地炒炒股,看看实时行情与专家分析,至少也需半小时。
当你结束这一切时,上帝啊,午餐的时间到了。至少整个一上午,你的时间都花在了浏览信息上,并且一无所获。
许多人有这样的经验:虽然你每天收到的电子邮件十之八九纯属垃圾,但哪天垃圾邮件一封都没有,你就开始心慌:要么网断了,要么服务器坏了,这种假设居然是真的!可见垃圾在现代人心里的地位。
如今,全世界每年出版近70万种期刊,60余万种新书,登记40多万项专利,新增期刊近万种向你源源不断地输出层出不穷的新观点;900多万个电视台、几十万个微波通讯塔、几万个雷达站、30多万个民用电台,以及随时在增加的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时刻提醒你注意全球任一角落发生的大事件。不止有新闻、调查、数据、分析、广告通行世界,更有预言、传言、流言与谣言招摇过市,世界上所有资源都匮乏,惟独人口和信息过剩,过剩的人口造就了过剩的信息,这就是信息过剩时代人类的最大危机。
美国人大卫申克在《信息烟尘:如何在信息爆炸中求生存》提出了“信噪比”这一概念:你日常接触的信息中多少是有用的,多少是无用的?你的信噪比是多少?稀缺的、曾经被当做鱼子酱一样来珍惜的信息,如今却跟土豆一样充足,并被视为理所当然。当信息积累得越来越多,它就不仅仅是膨胀了,它已经成为一种污染。“而这些信息烟尘太讨厌了,它挤占了空闲时间,阻塞了必需的思考。我们的谈话、写作,甚至娱乐都被它糟蹋了。它杜绝任何怀疑,把我们变成天真的消费者和小市民。它把我们压榨干了。”
这道理,早在1978年,就被索尔仁尼琴注意到了。他说:“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信息超载时代的信息焦虑症
当十几年前比尔·盖茨提出“信息在你的指尖(Information on your fingertip)”为信息时代的来临揭幕时,他做梦也想不到,信息过剩的时代接踵而来,而他,是罪魁祸首。
垃圾邮件、你需要和不需要的传真和打错的电话消耗了你的工作时间,涌进家门的免费杂志、电视广告和24小时即时新闻、不请自来的商品目录、垃圾短信、住房中介的推销电话、吃饭时不期而至的卖花小女孩侵占了你的私人空间,商业区的音乐噪音像马路一样无所不在,住宅区里的分众电视比保安还要尽职,手机会跟随你一起度假,而手提电脑比你的太太还要亲。根据Engadget报道,台湾Yi
Tien公司将生产一种如厕用的RSS阅读器,通过与电脑主机相连的无线网络,将你所订阅的RSS内容打印在厕纸上供你阅读。恭喜你,你的最后一块私人领地也被垃圾信息占据了。
“筑波病”和“过劳死”一样,成为新的时代流行病症。“筑波病”,发现于日本筑波,蔓延于全球。适用人群包括科技工作者与脑力劳动者,症状包括寂寞、心理压抑、烦躁不安、恍惚、忧虑、性格孤僻、喜怒无常、思维及判断力下降等,又称“信息消化不良”、“信息过剩综合症”或“信息污染综合症”。
据统计,一个美国职员平均每人每天要处理的信息数量高达190条,英国人是169条,其中包括48个电话、23封电子邮件、11封语音邮件、20封普通信件、15则备忘录、11个传真、13条短信及8个移动电话。而在这样信息过剩的海洋里,美国、日本近年来的信息吸收率仅为10%左右。难道曾经公务繁忙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就理解和领会能力而言,头脑中塞满东西和头脑中空空如也同样糟糕。
打倒信息暴力!
在资本界风声水起的分众传媒,几乎从诞生第一天起,江南春就面临这样的质疑:这是否侵犯了我们的公共与私人空间?为什么住宅与商务楼宇比中国还多的美国就诞生不了这样的商业模式?因为广告要进入属于私人空间的楼宇,需要经过物业,居民和业主的许可。只有在缺乏相关立法、业主维权无力的情况之下,分众才能堂而皇之地霸占业主等电梯时的片刻注意力。
谁也不是谁的经济垃圾箱,谁也不是谁的信息垃圾站。电视垃圾的结果是没收视率,网站垃圾的结果是倒闭,纸媒垃圾的结果更惨,只能沦落为免费,甚至都没人要,当废纸卖都嫌麻烦。手机短信垃圾更好追查,打爆运营商的客服电话。谁敢把信息消费者们当垃圾箱,谁就会被消费者们先当垃圾扔掉。
在1998年年初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9374.html">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法国信息专家罗斯奈向与会的各国首脑和工商界领导人呼吁,要像节制午餐一样进行“信息节食”,更早的,大卫申克也宣称在信息烟尘的时代,通过幸福的唯一途径是“信息斋戒”。关掉电视,关掉电脑。看书吧,钥匙在阳光下的窗台上。
你可以对电视台、互联网、江南春、试图与你分享隐私的闺蜜们说:抱歉,我不想知道!
知情权仍未成功,不知情权尚需努力
中国的现状是:某些方面你全然不知,某些方面已经饱受信息垃圾之苦。你可能已经对林志玲的三围、小贝送给贝嫂的价值5万英镑的Bra了如指掌,但问你山西黑煤窑真相或广发借壳黑幕,你可能什么都答不出。
在美国次优抵押债危机持续恶化时,工行与中行站出来说,自己持有次优抵押债的数量“微不足道”,但从美国那里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银行的持有数量可远远不是“微不足道”。前不久造成股市“五卅惨案”的印花税事件,许多人记忆犹新:财政部部长前脚刚说印花税不涨,后脚就发生“半夜鸡叫”事件,好在三个月后他被撤职了,当然了,原因你无权知道。
在一个知情权尚未得到保证的国家,大谈不知情权或许奢侈了点。尤其在网络充当了不少“黑幕”暴光者时,大谈网络上的“信息垃圾”与“信息清理”,是否有些不识时务?
借用《信息烟尘》里的话来形容我们的信息现状:信息于我们,有时如鱼子酱一般珍贵,可遇而不可求,有时如烂土豆,臭大街了。大卫申克说得好:“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信息穷人最终反倒被信息淹没,这真是信息时代的悲哀。”(责编admin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