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连锁与电商比拼 殊途难同归
作者:磐石之心
近日,国美与京东商城之间爆发了一场口水仗。事情的导火索源于5月25日,国美“电子商务新平台上线”发布会上,国美电器总裁王俊洲表示,2010年国美营收突破1000亿元,他完全不相信,一个100亿元采购规模的电商企业,能比一个1000亿采购规模的企业“更有价格优势”。苗头直接指向京东商城。其实,京东商城2011年预计营收突破300亿人民币。
而此前就有国美与京东关于低价产品来源的各种纷争,京东商城董事长兼CEO刘强东在微博上调侃:“封杀实质上就是一种暴利垄断,试图扼杀竞争,维护自己既得的暴利。大家去看看那些要封杀京东的同行财务报表吧,大家电的毛利润超过20%!为什么一台5000元的液晶电视机,京东加200元销售还可以赚钱,而你们要加1000元卖才能获利?希望同行们好好反思,公平竞争!”
往往在鄙夷对手的时候,反而显示出自己内心的恐慌。电商对家电连锁企业的冲击越来越大,短兵相接在所难免。那么,这场战役到底鹿死谁手?
价格是采购优势的最佳表现
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讲,并不关心卖家之间的口水仗,也不关心其采购成本,只关心谁的价格更便宜。家电连锁说自己有采购优势,那么同类商品就应该提供比电商更低的价格。事实真的如此么?
以当前一款热销的冰箱海尔(Haier)BCD-602W 冰箱为例,在京东商城上,该冰箱的价格为6480元,免运费;在苏宁易购上, 6615元,免运费;苏宁比京东商城贵出135元。再来看一款热销诺基亚N8手机的价格,京东商城2878元,免运费;国美库巴的价格为3099元,国美比京东商城高出100多元。
此外,我还对比了多款手机、液晶电视的价格,同型号商品,京东商城、淘宝商城等网上商城总要比国美、苏宁便宜100-300元。对于这种无差异的家电、数码产品,用户不用担心产品品质,因此价格就决定了用户购买,只要价格低,用户不会在意是京东商城,还是苏宁易购、国美库巴。
比拼的焦点已不在采购
事实上,京东商城与国美、苏宁网上商城之间的比拼焦点已经不单单是价格。因为许多家电、数码企业对于家电连锁的“类金融”经营模式嗤之以鼻,各种进场费、促销费,已经让这些供应商苦不堪言,选择与电商合作没有进场费,可以快速拿到回笼资金,何乐而不为?
前不久,国美前董事局主席陈晓向媒体曝光了家电连锁的“类金融”模式黑幕,之后许多家电厂商站出来表示陈晓所言完全属实。所以家电企业与家电连锁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而电商的出现无疑是这种矛盾转移和化解的突破口。许多供应商已经选择与京东商城等电商直接供货。没有进场费、促销费的电商采购价格或许比家电连锁的采购价格更低。
此外,掣肘电商企业发展的物流、仓储难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京东商城在获得15亿美元风投资本后,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在全国建立物流配送体系,增加竞争力,并表示上海的亚洲一号项目(物流基地)将顺利建成。刘强东曾对外表示,如果不是投巨资建设仓储和物流,京东商城早已盈利。
殊途能否同归?
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已经意识到B2C的重要性,纷纷投入巨资建设电子商务体系,希望迎战京东商城。有人说,电商与家电连锁之间最终殊途同归。但是在笔者看来,殊途或难同归。
表面上看,京东商城是从线上向线下(物流仓储)家电、百货零售进军,国美、苏宁则是从线下连锁店,依靠其现有的采购、物流资本向线上扩张,最终两者殊途同归。但是事情很难向想象的方向发展。因为这其中关系到人才、品牌、先入为主、左右手互搏等各种问题。
做电子商务需要人才,而且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人才是奇缺的。京东商城发展这些年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电商人才,这些都可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稀缺资源。国美苏宁作为老牌家电连锁企业,如何快速获得电商人才,如何从传统经营模式转向网购,这都是未知数。面对新模式,原有的业绩和辉煌往往是累赘而不是动力。
其次,左右手互博是国美、苏宁永远的痛。相比电商,家电连锁有着太高的成本,店面租金、人员、仓储等等,这些成本最后都要体现在商品价格上。而且如果同一型号网上购买价格低于实体店,会导致自己串货,同时也会影响到线下销售,打乱自身价格体系,导致线下员工不满。而电商并不需要考虑线下商品价格,因此相对来讲运作起来比较轻松。
此外,虽然国美、苏宁有20年的历史,但是京东商城这类网购品牌也深入人心,要比国美库巴、苏宁易购有品牌知名度。先入为主在任何行业都非常重要,电子商务行业同样如此。因此,我说殊途难以同归。家电连锁进军网购困难重重,但是还是要硬着头皮做,而电商卖家电却如鱼得水,会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