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EPC进行建模

什么是EPC

EPC是一种过程建模方法,全称是Event-driven Process Chain。在九十年代初期才由Keller等人提出。对于EPC,国内开发人员是陌生的,可能很多人听说EPC【01】,也仅仅是在ARIS(Architecture of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框架中接触过一些。EPC可能很多人是陌生的,但SAP r3可能很多人或多或少听过,SAP R3就是基于EPC过程建模的。

前段时间,公司接了一个物流的项目,其中有一个子系统是要做WMS(仓储管理系统),主要是处理物品入库、出库、库存的流程管理。我看这个WMS子系统的需求之后,对其内部所需要处理的流程、单据状态等业务场景,脑海中第一个念头就是应该采用EPC用于建模抽象。可惜这只是脑海中的一个念头而以,现实中,是不可能这么去实施这个项目的。(这是令人痛心的,不过国内很多项目的实施,是很应付性的,也很难听取开发人员的意见)。回到家后,又把之前所搜刮到的有关EPC的资料翻了翻。其中有两篇文档在这里提一提:

第一篇就是《SAP R/3 Business Blueprint:Understanding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02】,这本书有一章节专门讲了EPC建模的要素,并且在后续章节中,用了大量的图例诠释了如何用EPC流程构建业务流程。

书中主要点了EPC的四个主要要素:事件(Event)、功能(Function)、组织单元(Orgnization Unit)、信息(Data)(事实上,OU和Data这两个要素是ARIS系统框架中的)。由于本书的宗旨主要在于业务诠释,所以对于这几个要素讲解的不够概念化、形式化。但读完后,用EPC的图例绘制业务流程图,估计没有多大难度了。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可以加深对EPC所构建的流程模型的理解:下图显示的是一个货物接收处理的流程。

第二篇就是Alast大师写的《Formaliz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Event-driven Process Chains》【04】。Alast是位Petri Net领域的专家,这篇文档也依然没有脱离PN角度。这篇文档从“过程”角度给出了EPC的几个元素解释:

Functions:A function corresponds to an activity (task, process step) which needs to be executed. Events:Events describe the situation before and/or after a function is executed. Functions are linked by events. An event may correspond to the postcondition of one function and act as a precondition of another function. Logical connectors:Connectors can be used to connect activities and events. This way the flow of control is specified.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connectors: AND, XOR (exclusive or) and OR

Alast这篇文章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做了EPC到PetriNet的映射,但不涉及到对OR逻辑连接符的映射,因为OR的语义有多种诠释,不是非常清晰明确,这在Alast的这篇文档中也已经说明。

EPC的Event可以映射为PN中的库所(Place),而Function可以映射为PN中的变迁(Transition)。而至于逻辑连接符AND和XOR的映射在采用Place的控制,很容易表示:

国内EPC应用的匮乏

看到这儿,估计大家对EPC过程模型能够有个基本的认识。因为本篇不是讲解EPC的,而只是想说明:EPC在业务建模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是国内当前基于EPC模型的流程产品或业务产品几乎没有。在网络上搜索中文EPC的资料,仅有寥寥几篇,而且主要还都是因为讲解ARIS框架而顺带提及的。

到不是说EPC是一剂万能的良药,事实上EPC也仅是过程建模的一种。几个过程建模诸如PetriNet、EPC、Activity Diagram、FSM等,如果可能的话,XPDL的定义元模型也算一种。

但是国内这几年的工作流相关的产品和应用发展,受WfMC的XPDL影响很深。

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自身的理论研究过于薄弱和苍白,可能有些研究人员会注意到上述的那些过程建模方法,但是由于这些过程建模方法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形式化描述语言支持(事实上,是有一些的,比如基于PN的 PNML,基于EPC的EPML等,但是这些xml的描述语言过于理论化,不像XPDL那样偏应用),所以很难直接被一些开发厂商了解。

而另一方面,这几年国内工作流应用的主要领域依然是OA及相关审批流程。在这样一个“偏重用户自主行为控制”的流程应用领域,XPDL所阐述的流程元模型对象:Process、Activity、 Transition、Participant已经基本可以描述一个完整的流程。在可以完整描述完一个流程之后,大部分厂商都把重点放在了:(1)通过扩展属性来丰富流程定义;(2)通过完善引擎的功能支持一些用户行为化的操作,诸如退回、自由流等。

但很少有厂商真正的反思一下,XPDL的过程建模就一定完善吗?合适吗?。对于XPDL来说,有个最大的缺陷就是缺少对State和Event的描述(在XPDL2.0中已经部分的纳入Event概念了)。

而对于其他过程建模PetriNet、EPC、Activity Diagram、FSM这几个来说,State是一个核心的元素:

在这几个过程建模方法中,EPC是最偏重于商业业务化流程的。但是却是国内应用却是空白的。

据我所知道的,目前国内已经有两三家厂商已经采用PetriNet作为流程描述模型;OSWorkflow和jBpm这两款开源引擎的应用,也已经让部分厂商在不知不觉中采用了FSM和Activity Diagram模型。唯独EPC没有应用(当然那些采用SAP R3的除外)。

我记得在2001年,我还在有生博大公司研发RiseOffice5.0公文流程系统,那时候采用的是Task和Action对象,有些类似FSM的 State和Action。不过现在有生博大新版的RiseOffice工作流系统,已经采用XPDL模型了。—— 其实这也是国内很多厂商的一个开发趋势:虽然不了解“过程建模”,但是知道XPDL可以描述流程。

事实上,EPC所抽象的模型,很适合诸如B2B、供应链流程管理、仓储物流管理等商业化业务流程。这样的业务流程有个很共同的特点,对于“活动处理的前后状态”很在意。一旦把握了状态,则可以依据状态来丰富业务对象的生命周期控制和业务规则控制,这两点在业务系统中是比较重视的。

相比较而言,XPDL的元模型则仅仅只描述了“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连接关系”,则很难在模型角度就看清楚活动之间所影响的状态及变更关系。

但很少有开发商或者开发人员去反思这个问题:活动与状态。 XPDL虽然屏蔽了“状态”这个理念,但是由于其是目前最为“完善的XML描述化流程语言”(当然,这里我们不去谈论BPEL、BPML之类的规范),对于开发商来说,只需要考虑遵循规范和扩展,则可以基本清晰的描述一个“流程”,虽然不能够表达流程各个区段的状态问题,但是却可以清楚地展现“活动之间的关系”。

更况,国内的流程发展,这几年主要依赖于办公自动化和审批流,加上国内应用偏重于“离散活动点的组合关系”,也就是说,在很多客户眼里:流程就是一个个离散的任务,这些任务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很随意的组合。而这样的需求,是XPDL所依赖于的Activity和Transition所基本可以描述的。加之WfMC毕竟是一个有着十多年的国际化标准组织,对客户,对开发商来说,这样的组织和标准,都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而EPC,PetriNet,FSM,Activity Diagram则显得很脆弱,没有国际化的组织支撑,没有完善的描述语言支撑。最令人叹息的就是,在XPDL的描述模型中,几乎找不到任何这四个模型的影子,似乎WfMC在有意回避这几个建模思想。

国内的业务化建模流程,应该吸纳EPC这样建模方法,特别是在业务化系统中,比如B2B、供应链流程管理、仓储物流管理等商业化流程系统中。当然这样的代价是比较高的,需要基于这些模型元素和思想,自主摸索出一套完整描述语言。事实上,SAP R3的成功是很值得大家借鉴的。

下面把仓储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入库流程中的“入库订单处理”用EPC模型表示,如下:

时间: 2024-11-06 07:13:04

如何用EPC进行建模的相关文章

ZBrush如何用Z球建模绘制身体

  使用Z球可以创建一些简单的形状,然后将这些形状转换成多边形,进行进一步雕刻编辑,首先将Light Box移除,在Tool>simpleBrush>ZSphere在画布中拖拽出Z球,并进入编辑状态. 可以看到如果在球体周围移动光标动态线在不同位置闪动跟随,停止光标的移动会形成一个点就是新的Z球创建的位置,在这里点击并拖动创建一个新的Z球. 点击"移动"按钮可以定位Z球的位置,在移动模式下点击并拖动就可以移动新创建的Z球.回到Draw,您可以添加一个新的Z球或将不需要的Z球

中科院计算所王永庆详解IJCAI 17录用论文:如何用注意力机制RNN进行信息传播建模?|IJCAI 2017

雷锋网AI科技评论:IJCAI 2017即将举行,为此,雷锋网特邀请了部分录用论文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详细解读,以供有兴趣的老师同学们了解作者的研究思路.本文原载于王永庆个人公众号"KingsGarden",授权雷锋网转载,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AI科技评论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另外,雷锋网即将在 8 月 12 日下午举行"GAIR大讲堂CVPR 上海交大专场"分享会,感兴趣的同学赶紧点击此链接了解活动详情. 王永庆,2017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学博士毕

《软件工程(第4版?修订版)》—第2章2.3节过程建模工具和技术

2.3 过程建模工具和技术 软件工程(第4版•修订版) 一旦你决定了要从过程模型中得到什么,会有很多建模工具和技术可供选择.从前面章节模型的描述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建模的方法.选择的建模技术是否合适,取决于你的目标和喜欢的工作方式.尤其是,对表示法的选择取决于你想要用模型表示的内容.表示法可以是从文本到图形的各种方式.文本方式把过程表示为函数,图形方式把过程描述成由正方形和箭头组成的层次结构,图形和文本结合的方式把图形化的描述与表格和函数结合在一起,共同对过程从较高层次进行说明.许多建模表示法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四色原型模式(彩色建模、领域无关模型)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四色原型模式(彩色建模.领域无关模型) 1.背景介绍 至今我都清楚的记得我第一次被面试官问起什么叫"建模"技术时的情景,那是好 几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是胸有成竹的去面试一个有关系统分析.设计的.NET高级软件工程师岗位.面试官几乎没问我有关.NET方面的任何技术实现,他就简 单的问了问:"你如何把握你所分析出来的系统的正确性?",我当时有点小激动,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很简单嘛,都是概念而已,让他直接点问,结果他来一句: "你懂建模吗?,能给我

GAN 很复杂?如何用不到 50 行代码训练 GAN(基于 PyTorch)

本文作者为前谷歌高级工程师.AI 初创公司 Wavefront 创始人兼 CTO Dev Nag,介绍了他是如何用不到五十行代码,在 PyTorch 平台上完成对 GAN 的训练.雷锋网编译整理. Dev Nag 什么是 GAN? 在进入技术层面之前,为照顾新入门的开发者,雷锋网先来介绍下什么是 GAN. 2014 年,Ian Goodfellow 和他在蒙特利尔大学的同事发表了一篇震撼学界的论文.没错,我说的就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这标志着生成对抗网络

如何用 Python 从海量文本抽取主题?

你在工作.学习中是否曾因信息过载叫苦不迭?有一种方法能够替你读海量文章,并将不同的主题和对应的关键词抽取出来,让你谈笑间观其大略.本文使用Python对超过1000条文本做主题抽取,一步步带你体会非监督机器学习LDA方法的魅力.想不想试试呢? 淹没 每个现代人,几乎都体会过信息过载的痛苦.文章读不过来,音乐听不过来,视频看不过来.可是现实的压力,使你又不能轻易放弃掉. 假如你是个研究生,教科书和论文就是你不得不读的内容.现在有了各种其他的阅读渠道,微信.微博.得到App.多看阅读.豆瓣阅读.Ki

从原理到代码:大牛教你如何用 TensorFlow 亲手搭建一套图像识别模块 | AI 研习社

自 2015 年 11 月首次发布以来,TensorFlow 凭借谷歌的强力支持,快速的更新和迭代,齐全的文档和教程,以及上手快且简单易用等诸多的优点,已经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和预测等 AI 场景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在所有这些 AI 应用场景中,或许是源于视觉对人类的直观性和重要性,图像识别成为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目前,该技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并在人脸和情绪识别.安防.医疗筛查和汽车壁障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绝大多数的 AI 开发者而言

如何用C语言画一个“圣诞树”_C 语言

如何用C语言画一个"圣诞树",我使用了左右镜像的Sierpinski triangle,每层减去上方一小块,再用符号点缀.可生成不同层数的「圣诞树」,如下图是5层的结果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n = argc > 1 ? atoi(argv[1]) : 4; for (int j = 1; j <= n; j++) { int s = 1 << j, k

如何用超大规模真实驾驶视频数据集做端到端自动驾驶

本文讲的是如何用超大规模真实驾驶视频数据集做端到端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落地的重要应用之一,许多业界公司和学校实验室都在以自己的方法研究自动驾驶系统.本次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请到了许华哲博士介绍他们团队研究的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 许华哲是UC Berkeley 博士,师从 Prof. Trevor Darrell.对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强化学习感兴趣.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这次分享主要基于徐华哲和他的同学们发表的CVPR2017的收录文章「End-to-end Lear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