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Talk•人生元编程》一一2.2 独自在家续篇兼答读者问

2.2 独自在家续篇兼答读者问

很多人没事就抱怨北京的空气,但是懂得变化的人会知道,何时赞美,何时吐槽。

总结一下,北京的空气变化大概是这个样子:

在月黑霾浓的深夜,伸手只见五指,这时一个叫做“大风”的环保工作者出现了,经过一夜激情,第二天阳光明媚,天蓝云白,PM2.5指数50,朋友圈多了很多蓝白之物。你极目远眺,蓝天和大地的交界处有一层透明的薄雾。
第二天,深蓝变浅蓝,天地间的白雾变为灰色,PM2.5指数70。
第三天,浅蓝变灰白,天地间夹了一层薄薄的雾霭,PM2.5升到120左右。
第四天,大地和长空被雾霭占领,心情再次忧伤,PM2.5变250。
第五天,天空阴暗,雾霭横行,朋友圈和微博上怨声载道,仿佛末日临近,爆表……
直到“大风”再次来临……
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是也。

上一篇文章收到了不少反馈,没想到很多读者正处于独自在家工作的状态,他们遇到的问题有这么几个:

1.无法克服的孤独感。

2.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认知而无实践。

3.缺乏有效沟通和讨论。

问题很多无法一一回复,统一谈谈我的看法。

关于自由和孤独二者密不可分的道理,我很早就认识到了。一辈子单身一定比拖家带口多了更多自由,离职、旅行、移民这些决定说做就做,说走就走,有了牵挂就不可能这么决绝。同样的道理,丁克家庭比三口之家自由。选择了这样的生活,必然会损失其他一些东西,比如多了孤独,少了白头偕老,多了自由,少了天伦之乐,等等。

独自在家工作的人,有了更自由的时间和环境,随之而来的孤独感是你必然要承受的。能坚持下去的人一定是很享受这种孤独感的,我认识不少这样的人,“别人看他很孤单,他笑别人看不穿”。如果确实无法忍受,也不必勉强,改变环境与他人一起工作就好了,记住,那时候不要去抱怨世界的嘈杂和束缚。

人类认知自身的能力是很弱的,能够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太难了,所以能够看到确定未来的人都是天才,咱看不到实属正常。解决的办法就是踏踏实实把自己手里的事情做好做透,然后去了解更高的山,更广的河,见大海,见天地,见众生。能够学以致用最好,不能也是寻常之事,至少你已经多了解了世界一点点。具体到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实际的应用,有成果,见效快,如果还能卖钱,那最好不过。想提升自己的技术,发起或参加感兴趣的开源项目也是个不错的方式。

至于面对面的交流,我想永远无法被社区、SNS、IM取代,普通的一个Code Review或功能评审,往往可能碰撞出你完全想不到的火花,所以不要放弃社交的机会,多参加社区活动,去其他公司做兼职,公开演讲,聚会,运动,这些都是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形成定期的习惯更好。

另外,参加网上社区的讨论,写博客、微信、微博,都是很好的交流和沟通方式,刻意练习自己的交流能力永远比随波逐流有效。

时间: 2024-11-03 21:30:22

《MacTalk•人生元编程》一一2.2 独自在家续篇兼答读者问的相关文章

《MacTalk•人生元编程》导读

前言 MacTalk•人生元编程在这本书付印的前一天,本书的责任编辑杨海玲老师找到了我说:书要出版了,你要不要写个前言和读者说两句?我说:来得及吗?杨老师郑重地看着我点了点头.好吧,那就说两句,于是就有了这一篇前言. 我小学四年级之前一直在农村居住,那时候没见过汽车,只见过马车和小推车.搬到城市之后才发现,这世上居然有汽车这种交通工具,那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212吉普车的司机.后来见的车多了,觉得司机不够神气,我希望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这个理想在长大后也实现了.但是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出版一本书!今

《MacTalk•人生元编程》一一2.1 设计巨匠——乔纳森·艾维

2.1 设计巨匠--乔纳森·艾维 MacTalk•人生元编程今天看到一篇新闻,说苹果的CEO库克参加<华尔街日报>主办的D11科技大会时,谈了一些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包括对Google Glass的看法,苹果的可穿戴技术策略(iWatch?),iOS平台为第三方开放更多的API,乔纳森·艾维(Jonathan Ive)主导iOS人机界面的设计等. Google的眼镜和Apple的手表离我这样的土老冒比较远,即使今秋发布iWatch,估计我也就是擦擦口水看一眼的份儿.第三方API呢,有新的用就是

《MacTalk•人生元编程》一一1.1 Linux的文件系统王国

1.1 Linux的文件系统王国 MacTalk•人生元编程在这个系列中和大家聊聊Linux的文件.索引节点.文件类型.软硬链接等内容,其中很多细节也是我使用了很长时间Linux后才真正掌握,希望大家不用那么久. 为什么是Linux?我觉得写技术的东西还是相对严谨一些好,虽然Unix.Linux.OS X一脉相承,但在具体命令上还是会有些差异,这个系列文章里所有的命令和显示结果都是在Linux上进行的,大家可以对照在Mac上试试,大部分一致,少部分不同. 在开始讲Linux王国的臣民之前,先介绍

《MacTalk•人生元编程》一一1.2 inode元信息

1.2 inode元信息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到了索引节点inode,每个文件都有一个唯一的inode对象,描述了文件的元信息.inode与文件是生死相依.一损俱损的关系,生命周期一致.很多痛恨身份证的人都说:"老子一生下来就有身份了,干嘛还又给个身份证?"Mac君对这种态度是赞同的.肯定的.欣赏的,但inode不一样,它就像你的指纹,属于文件的一部分并定义文件,这就像人生元编程一样,有了"元"的意味.inode由一个数据结构组成,主要包含这样一些字段: i_hash

《MacTalk•人生元编程》一一1.6 二逼文件

1.6 二逼文件 好,目录文件就介绍到这里,后续介绍的文件类型平时操作很少用到,我把它们统称为二逼文件类型,光荣入选的有以下几个. 块设备文件和字符设备文件,这些文件一般隐藏在/dev目录下,昼伏夜出,平时你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但是你想进行设备读取和外设交互时,就是它们大显身手的时候.比如磁盘光驱就是块设备文件,串口设备则属于字符设备文件.系统中的所有设备要么是块设备文件,要么是字符设备文件,无一例外.FIFO,江湖人称命名管道,主要用于进程间通讯.比如使用mkfifo命令可以创建一个FIFO文

《MacTalk•人生元编程》一一1.7 硬链接

1.7 硬链接 基于inode技术,Linux允许多个文件名同时指向一个inode.好处就是,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文件名去访问同一个文件,每次操作对文件内容的影响会波及所有"副本",删除掉一个"副本",不会影响其他文件.增加一个硬链接文件,仅仅是inode里的"Links"属性值加1,删除一个硬链接文件,属性值减1.只有"Links"的值为0时,文件才会被彻底删除,回收其占用的空间. 如何创建一个硬链接文件?非常简单: ln so

《MacTalk•人生元编程》一一1.3 inode的存储

1.3 inode的存储 文件会占用硬盘空间这事大家都清楚(注意,是空间,不是重量,无论您是复制100 GB进来,还是清除100 GB出去,硬盘都在那里,份量既不增一分,也不减一克),那么inode存放在哪里呢?当然也是在硬盘上,Linux是很聪明的,在分区和格式化硬盘的时候,就把硬盘分为了数据区和索引节点区.数据区存放普通文件,索引节点区存放inode对象.每个inode对象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这个数值可以在格式化的时候设定. 如何查看inode的使用情况呢?可以执行如下命令:

《MacTalk•人生元编程》一一1.5 文艺文件

1.5 文艺文件 写到这儿你就知道,无论是Unix还是Linux,都是相当文艺范儿的.普通的说完了,就该是文艺的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目录文件(directory file).这个概念对于用惯Windows的用户来说不太容易理解,文件是文件,目录是目录,岂可混为一谈?好吧,它文艺就文艺在这里了. 目录文件同样是Linux文件中的一种,它们包含了各自目录下的文件名和指向这些文件的指针,打开目录事实上就是打开目录文件,只要有访问权限,你就可以随意访问这些目录下的文件,但是只有内核的进程能够修改它们.

《MacTalk•人生元编程》一一1.8 软链接

1.8 软链接 软链接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类似Windows系统中的快捷方式. 软链接会创建新的inode,inode里主要记录了源文件的路径.当访问软链接文件时,系统会帮你自动指向源文件,无论你操作的是源文件,还是软链接文件,其实你最终操作的都是源文件,源文件删除了,软链接文件就成了无本之木,也就毫无意义,强制访问的后果就是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创建软链接的命令如下: ln -s sourcefile destfile 大家可以尝试用stat命令查看这两个文件的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