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锡昌:与高盛签的不是对赌是不平等条约

高盛说:“只要跟高盛名字沾边,上市绝对没问题。”  事实:上市未成,被高盛追债且加罚21%利息。  高盛说:“买地钱不够我们可以借给你。”  事实:高盛作为股东不能借钱且不能做贷款担保,最终借高息贷款解决。  高盛说:“我们是CB合伙人,不是股东。”  事实:委托给二线券商承销,拒绝一同路演宣传,禁止提及与高盛关系。  昌盛集团董事长邹锡昌与高盛对赌,2008年上市失败后欠下2500万美元的高息债务,广州地标“中华广场”一度险些易主这则大新闻,你可能听说过。但你一定不知道,这家全球最大的投行,是如何让邹锡昌这个老江湖暴跳如雷、悔青肠子的。  7月27日、8月10日,理财周报记者两次与他深入交谈,独家披露他与高盛合作三年背后不为人知的细节。  “跟高盛沾边上市绝对没问题”  理财周报:当初是你去找的高盛,还是高盛主动找的你?首次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邹锡昌:是高盛旗下创投基金GSSIA投资部的人主动找上门的。很多人说我跟高盛合作是为了钱,但当时考虑引进战略投资者,真不是因为缺钱,而是为了上市,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另一个方面,我是100%控股昌盛集团,引进一个战略投资者也是为了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  其实,筹备上市不是我的本意,但因为我是广州最早做房地产的,别的企业一个一个都上市了,老板碰见我就说,“邹先生,大家都上市了,你怎么不上?”我觉得不上市没面子。  关于决定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当时公司开了一个高管层会议,一半人支持,一半人反对。反对的原因主要是说,我们做项目,一直是一个一个做,不缺钱,上市有风险,还有业绩压力。结果我最后拍板,决定要上市。  理财周报:那怎么会选择高盛的?还有别的选择吗?  邹锡昌:2006年底的时候股票市场很火,那时很流行的做法是,你房地产公司做得不错,投行就派人主动上门,通过发CB(可赎回可转换债券)方式出一部分资金,上市成功后占一定股份。  当时我跟五大投行都谈过,除了高盛还有美林、摩根士丹利、德意志和雷曼兄弟,他们下面的几个基金在竞争,高盛出价不是最高的。最后之所以选高盛,是因为一则出于它是全球最大的投行,总裁是美国财政部部长鲍尔森,之前也做了一些成功的大项目,的确比较厉害;二来当时亚太区总裁Kevien Zhang跟我说,只要跟我们高盛的名字沾边,上市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我就听信了他的忽悠。  理财周报:后来广为流传的你跟高盛签的对赌协议,是怎么一回事?  邹锡昌:有很多媒体报道说,我跟高盛对赌,其实不是,我们是签订了一个
不平等条约。当时高盛出资2500万美元,约2亿元人民币,占12.5%的股份。他们本来是想投资5000万美元,占20%的股份,但我想那样的话,上市之后它占的股份很容易超过40%,我的绝对控股地位搞不好就给抢走了,最后讲到12.5%。  最后签订的协议是:昌盛集团向GSSIA创投基金发行2500万美元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利率7%;如果不成功,要加罚21%的利息。高盛方面派一个人出任执行董事,在公司的经营方面插手干预,是导致后面上市失败的重要原因。  理财周报:这么高的罚息,当时高盛方面有没有进行风险提示?你有没有问过,上市失败的几率有多大?  邹锡昌:从来没有。关于罚息的问题,我专门提出来过,但是对方跟我说,“美国的基金投资都是这样操作的,这是惯例,不可能上市不成功的,你放心好了。”  “买中山那块地,高盛答应借钱”  理财周报:你所谓干预公司经营导致上市失败,具体是指什么?  邹锡昌:哎!高盛进来之后,天天叫land bank(土地储备),说一般房地产企业上市的话都要3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才有胜算,而我只有80万平方米。他们就让我到处去找地。我当时看上的两三块地,高盛都看不上,他们一直说,他们是最专业的,最清楚投资者喜欢什么,最后我只能听他们的。  跟高盛的第一次冲突,就是在买地上面。2007年3月份,我看上了花都的一块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不用借钱都能买下来,而且当时办手续很快,对下半年上市很有利,但高盛方面却极力反对,觉得面积太小,地段也不够核心。  后来,他们力主我买中山广场的那块地,建筑面积有100多万平方米。其实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我有中华广场商场和写字楼两个物业,都是特别好的,上市已经够了。之后在香港上市的几家房地产公司,规模都没有我大。  理财周报:那冲突是怎么回事?  邹锡昌:中山广场那块地正式开拍是2007年9月18日下午3点钟,前一天我们就在商量,预估土地的价格。当时2.34亿元的底价我已经交了,根据风险控制管理,我们觉得超过5个亿就不要了,因为如果拍到7-8个亿,要差5-6个亿,不好搞。当时高盛派驻的那个执行董事就请示亚太区总裁Kevien,他说“不要紧,不就6个亿,我们可以借给你”。  结果,花了8.34个亿把土地拍下来之后,我们找高盛要钱,他们却说,“我们高盛有的是钱,但作为股东,不能够借钱给你,即便是借了,根据联交所的规定,上市之前也必须要还掉,否则就是关联关系。”  理财周报:你有没有问他们,拍地之前怎么不告诉你有这样的规定?  邹锡昌:我非常生气,当然问了。我问他们,当时怎么不跟我说,对方说,当时都没有想到。作为专业人士,怎么可能这么基础的问题想不到?!  理财周报:缺好几个亿,怎么办?  邹锡昌:地已经拍下来了,还能怎么办,到处借钱呗。因为昌盛集团是在香港注册的,主要业务都在国内,在香港我从来没借过钱,要借6个亿起码要抵押10个亿的资产,很难搞的。  理财周报:在借钱方面,高盛方面后来有没有提供援助?  邹锡昌:高盛是有介绍了几家银行,但高盛不能做担保,银行开出的条件都很苛刻,没有成。最后花了两个多月,到11月底我们自己才找了苏格兰皇家银行借了6个多亿,不过年息13%,也很贵的。 [page]  “上市不帮忙,还不让用他的名号”  理财周报:昌盛集团上市失败,好多人都说是因为金融危机导致募资不足,跟高盛没什么关系?  邹锡昌:怎么可能没关系!那些人那么说是因为不了解情况。我们本来规划2007年10月份上市的,就因为高盛执意不让我拿花都那块地,答应借钱给我让我拿下中山那块地,后来却不能借钱,搞得我弄了两三个月才借到钱,上市被迫推迟到2008年1月份。如果早一个月,都不至于募资失败的。  当初如果根据我自己的想法,买花都那块地,2007年上半年就能办完手续,8-9月份上市都有可能,那是市场最好的时候。当年11月份在香港上市的广州澳园和SOHO中国,都赚得盆满钵满。  理财周报:但高盛应该只是给建议,决策权在你手里,上市失败的责任不能这样推到人家身上吧?  邹锡昌:我自己是有责任,但最大的问题是我当初听信了他们的忽悠,以为他们是最专业的。而且,我跟你说,还不止这些,我后面跟高盛的冲突还有很多。  我跟高盛合作,是希望借他们的名气,让上市做得更好,但高盛后来才跟我说,要5亿美元以上的单他们才自己做承销保荐。而且,我后来才知道,因为觉得昌盛集团不够大,他们派过来的执行董事,也是部门最年轻的小伙子。  当时高盛推荐嘉诚证券给我们,一个二线的券商,都没什么人听说过。最过分的是,他们不仅在我们路演的时候不一起去宣传,不让我们提高盛的名,禁止我们在媒体上说跟他们的关系。对方说,“我们只是CB合伙人,不是股东。”其实也就20来个亿,如果高盛方面出点力,股票卖出去根本没有问题的。  “一定要份中文合同,弄清了再签”  理财周报:上市失败后,高盛那边的反应如何?你们之间的债务关系如何处理?  邹锡昌:财务总监很快拿着单据来跟我要钱,直到那时候我才知道,罚息是从到款的第一天开始算,而我却一直以为是从上市失败的第一天才开始算。  理财周报: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合同当时你没看过吗?  邹锡昌:当时签订的合同是英文的,几百页,厚厚几摞,根本看不懂,天书一样。我请了法律顾问,重要的条款他有解释给我听。  理财周报:事关重大,怎么不向高盛要中文版本的合同呢?自己看看比较放心吧?  邹锡昌:你说得有道理。我当时提过这个问题的,但对方说,翻译的费用要我们自己出,可能要十几万,而且需要不少时间,可能几个星期,而且签合同的时候还是要以英文的为主,我说那就算了。这一点,我要特别提醒别的企业主,无论时间多赶,需要多少钱,反正多的钱都出了,一定要要一个中文版本的合同,弄清楚了再签。  理财周报:客观一点说,高盛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行,是否在公司治理、上市等方面给到你专业上的帮助?  邹锡昌:我不觉得他们给过我什么特别的帮助。当时公司请了CEO、COO、CFO,但上市失败之后所有的东西都恢复原状,没留下什么。不过客观说,高盛派来的人工作算是敬业,每天晚上无论多晚都要向美国总部汇报情况。当初为了拿地,不辞劳苦地四处跑。当然,他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业绩提成。  理财周报:经过这些,你最大的感触或者教训是什么?  邹锡昌:国际投行主要是玩资本,是奔着迅速上市套现来的,根本不会考虑你企业的长远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只能共享福,不能同吃苦。按道理,它投资进来,跟企业就是结婚了,应该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理财周报:你去年8月把中华广场商场部分14年经营权租给海印股份,才还掉了欠下高盛的账?  邹锡昌:是啊,还掉之后我才知道,在国内跟高盛通过CB合作不成功的还有很多家,好多都没交罚息,连只还本金的都有。我很生气呀,问Kevien怎么回事?他却说,“人家跟你不同,你有优质质产,你怕我们让你破产清算呀。”

时间: 2024-08-01 14:14:28

邹锡昌:与高盛签的不是对赌是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文章

昌盛中国邹锡昌:再不会碰上市这玩意了

近日,昌盛中国将其持有的中华广场物业以1.32亿的年租金整租给海印股份,而其董事长邹锡昌也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 2008年初,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昌盛中国的赴港上市计划被迫搁浅,之后的资金困窘更是让邹锡昌一度陷入要出售中华广场的境地. 虽然这一年多来备受关注,但直到昨日,邹锡昌才首次露面接受媒体的公开采访.回忆起过去的这一年来,邹锡昌感慨:"我并不后悔上市的举动,但是我再也不会碰上市这玩意了." 失策一 8.34亿竞得中山地块 2008年1月,昌盛中国是准备在港上市的四家企业之一,

雷士照明上市幕后:曾与软银赛富高盛签对赌

一家传统产业的公司通过12年的发展成为一家赴港上市企业,在其创始人吴长江看来,这是天时地利.顺其自然的事.但事实或许并没有这么简单. "我要一张进军国际市场的'门票',赴港上市是一条捷径."雷士照明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吴长江在杭州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说:"我们上市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圈钱,我们调低了此前定下的发行价,我们要的是让雷士照明成为真正国际化的公司,上市是很重要的一关." 5月20日,雷士照明(02222.HK)以每股2.1港元的价格发

乐蜂网称供应商再遭竞争对手胁迫签不平等条约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TechWeb报道]7月31日消息,今日乐蜂网发出官方声明,收到多家供应商的投诉,某同行电商逼迫供应商签署承诺书:8月1日停止向乐蜂网同伙,有货的要立即进行下架处理.对此,乐蜂作出正面回应,表示面对不公平竞争绝不妥协,并承诺除非商品售罄,绝不会提前下架. 供应商收到的承诺书 乐蜂网声明 近日,多家已与乐蜂拥有稳定合作关系的供应商纷纷表示,接

中国房地产业上半场已经谢幕 大戏主导力已变

谁主导了这幕大戏? 站在现在的时间节点上回顾过去,中国房地产的上半场已经结束,这幕大戏的主导力已经发生了变化. 毛大庆(万科集团副总裁,北京万科总经理)看了一眼表,再过10分钟后,他将去赴饭局,和中国最有名的导演张艺谋吃饭. 10年可以只是脑海中的一瞬,也可以很漫长.外界人眼中的毛大庆,变化很大.从外资企业凯德置地,到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最赚钱的区域之一做总经理,这是中国许多房地产职业经理人梦寐以求的职位.对毛大庆来说既是巨大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动力. 10年,演绎了太多的悲喜离合.毛大庆慨叹自

汇丰银行金融衍生品被指金融鸦片 血洗中国富豪

法律界人士认为,监管部门应该暂停这样的产品销售 高盛.摩根士丹利纷纷因金融衍生品诈骗而遭到调查为人们敲响警钟.无独有偶,中国富豪们通过银行理财,不但自己的上亿身家赔得干干净净,更欠下银行巨额债务.内地商人郝婷倒欠星展银行9000万港元,中国女首富杨慧妍亏损12亿人民币,前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被花旗追讨970万港元.这些被血洗的投资客,不乏在资本市场翻手云覆手雨的精明玩家,现在却只能被这些投资机构宰割. "金融鸦片"的真实面孔 "双利存款"是汇丰的一款金融衍生品,

尊酷网CEO被董事会辞退:被摘走的奢品电商果实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尊酷网原CEO侯煜疆 投资界3月12日消息,投资界独家获悉,国内奢侈品电商网站尊酷网(微博)近日发生重大人事变动.原尊酷网董事长兼CEO侯煜疆已离开公司,目前公司暂由尊酷网原副总文颐任CEO并进行管理,同时对公司整体团队进行裁员减薪.据了解,侯煜疆离开公司原因为投资方好望角投资质疑其在广告投放方面的效果,同时认为尊酷网未达到预期目标.目前尊酷网将主力发展线下业务. 无独有偶,记者获悉,去年11月好望角曾投资的另一家企业上海乐年CEO卢烨,也于2月离

动车6个月盒饭送检合格专家:属软罐头可长期保存

不用防腐剂,动车上的盒饭保质期竟能达到半年?有旅客质疑"6个月盒饭"的安全性以及口味.营养价值.近日,记者购买了多份该类盒饭试吃,并向专业检验机构送检了两份已生产多日,保质期分别为90天和6个月的动车盒饭样品.检测结果:细菌含量均未超标,符合相关标准. 在武昌至上海虹桥的D3009次列车上,记者发现了这样一份保质期达6个月的盒饭,生产日期为9月13日,内容包括米饭.牛肉.土豆.鸡蛋.鱼丸.胡萝卜.笋等,并特别提示"未加防腐剂",保存条件为"常温"

首届“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奖”在上海启动

2011年5月31日,首届"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奖"启动仪式暨研思会在上海举行,正式拉开了本次评选活动的帷幕.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两周年之际,第一财经与艺康联动全社会,聚集众多优秀食品企业.食品安全专家.学者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多方力量,以启动仪式和研思会的形式,思考和探究食品健康这一突破国界的全球性话题,并揭开企业食品安全战略的"七星"体系--健康引领.组织完备.原料品控.工艺严格.员工自律.渠道管控和诚信负责,引领食品健康标准的提升.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上升

太子奶:不留后路就没有出路

中国企业家只有首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才能笑看世界经济风云.不留后路的企业,就像那来不及许愿的流星,再怎么美丽也只能是曾经. 文/于清教 李途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届EMBA毕业生,著有<中国最大民营企业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国企十大劣势与民企十大优势>.然而,以失败和劣势分析.度量他人的同时,李途纯和他创建的太子奶自己却陷入股权纷争的风暴中. 在决定把李途纯和太子奶作为案例放在"手术台"上"解剖"的瞬间,忽然发现李途纯已被资本折磨得&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