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宁夏频道6月13日专电题:
网络化时代,数字出版会否吹散千年“书香”?
新华社记者张亮、赵倩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出版行业迎来数字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在改变,纸质书和传统出版形态“将死”的言论日渐增强。在刚刚结束的第2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数字阅读与出版业的转型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延续千年的“书香”是否会因为数字出版的兴起而消失?数字出版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几何?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数字出版业发展迅猛传统“书香”渐行渐远
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当老师的陈瑞自从两年前接触到电子书后,往日书架上厚厚垒起的小说已被电脑里的一个个文件夹或网址取代。
“电子书看着方便啊,价格也便宜,而且很多连载小说追着看的感觉很过瘾。”陈瑞说。
现在像陈瑞这样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的人已越来越多。从移动的手机阅读到京东商城的LeBook,从亚马逊的Kindle到苹果公司的ibooks,数字化阅读平台和终端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延续几千年的阅读传统。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数字化阅读呈现明显增长势头,网络在线阅读人数同比增加11.1%。
京东商城创始人兼CEO刘强东说,商城今年2月份推出LeBook数字阅读平台,已有10万多种电子书目。现在每天都接到几万个订单,明年底计划将书目扩充至30万种至50万种。
电子书产业的迅速扩张只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缩影。2004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设立了首批50家互联网出版机构,标志数字出版在我国正式成为新的出版业态。
数字出版正在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据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负责人介绍,集团已在北京、深圳等地的一些中小学试点数字化教学,化学课上,学生们用ipad模拟实验;美术课上,学生们直接在屏幕上构图作画。
高等教育出版社媒体技术研究所负责人汪滨告诉记者,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经开发出了针对高校的教学平台,内容包括数字教案、课程网站、多媒体实验、在线考试等等,目前已经有十几个高校购买了教学平台,老师可以利用平台布置作业、修改作业、进行考试、评测学习进度等。
数字出版从简单的电子书出版,到多媒体应用的开发、数据库以及综合性平台的建设,内容越来越繁杂,规模也越来越大。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出从213亿元增长到1051亿元。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说,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每年增长都超过60%,预计在“十二五”期间这个趋势还将会持续下去。
数字出版业“诸侯混战”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但较欧美发达国家,仍处初级阶段,且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尚未出现像国外亚马逊、苹果等规模较大的数字出版平台。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数字设备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韦巍说,目前国内电子书制作企业很多,发布平台、阅读格式多种多样,而标准化问题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除去平台、格式的不统一,数字出版业在内容上也需要整合。阎晓宏认为,传统出版社一年出几百种书已经算是很大的量了,但对于数字出版这个量还是很小。出版社应做到集约式发展,把内容集约到一个平台上才能形成规模。
另外,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消费市场还不成熟,盗版的猖獗使得很多人还未接受付费阅读的习惯。
刘强东表示,电子书盗版几乎零成本,迫使公司把精心制作的正版电子书的价格压到最低,所以很多数字出版方并未真正有实际的赢利点。
传统出版业还将稳步增长
针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目前存在的内容和标准化问题,作为出版业“国家队”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于去年成立的大佳网已经在做很好的探索。
韦巍说,大佳网现在打造数字出版产业链,完成从书籍出版和发布、电子书购买、阅读、打印等一条龙服务,把出版成本压至最低,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方位数字化出版服务,这才是数字出版带来的根本改变。
“数字出版应该形成产业链和大的集团,但这不是由国家去确定,将是市场选择的趋势。”韦巍说。
数字出版业是传统出版业进入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却也冲击着传统出版业,这是否意味着传统出版业会很快消失?对此,阎晓宏认为,传统出版业的消亡是趋势,但过程会很漫长。
“目前我国传统出版业的份额占比虽然逐渐减小,但由于全民阅读需求被不断挖掘,传统出版的总量还是在稳步增长。”他说。
接力出版社副社长谢志磊也告诉记者,数字出版是趋势,所以出版社已开始介入,为将来打算,但目前并未过多投入,还是以传统出版为主。
按照欧美发达国家数字出版业的发展路径,“云出版”将是数字出版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它是一个融合不同地区、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面向全产业链的发布平台。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云出版”目前在我国仍然只是一个概念。“我国的网络化环境还不完善,云平台建设还没有完成,预计"云出版"至少5年后才有可能出现。”韦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