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宇龙
据悉,今年陕西迎来苹果丰收,产量10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目前三四成陕西">苹果可能面临滞销。如果这些苹果卖不出去,陕西果农们将损失近百亿元。为破解“农民卖难,市民买贵”的难题,拓宽苹果销路,《西安晚报》发起陕西苹果“触网”公益行动,搭建促销平台,帮农民兄弟走出苹果滞销困境。(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7版)
每每听到农产品滞销,会让人感到很多不解:一边是卖不出去的农产品,一边是市场上居高不下的农产品价格。问题出在哪儿?在市场机制下,按说供需本应在自我调节中,趋于平衡。而大面积滞销和价格昂贵的同时出现是诡异的,就此次陕西苹果滞销来看,果农手中有大量品质优良令人垂涎三尺的苹果,却在滞销中,未能以合理价格到达消费者口中。既然农产品品质和需求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那么问题很可能在于:苹果现有的销售模式单一,阻碍了供需信息的传递。
从报道来看,果农们坦言,一般都是等着别人上门来收,鲜有主动推销的,能网上营销的更是少之又少。显然,果农们的销售手段十分有限,甚至显得和网购时代格格不入,而网购已经成为极具效率的销售模式。当下,果农的经营模式大部分都是分散的,而电子商务也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服装、饰品等行业,农产品因为有易变质等特点,大规模的网上销售的确少有。并且,缺乏营销经验的分散果农在网络面前也常常显得茫然无措他们也想在网上用很潮的方式卖苹果,但不知道该怎么做。
因此,想要帮助因苹果滞销而焦急万分的果农,可以尝试为他们在真实市场和虚拟网络之间搭一座桥,为果农们的网上销售提供必要的帮助,让苹果拥有自己的网络语言,在网友的热烈围观中走出滞销困境。
搭建这座桥有多难?需要有媒体的跟进,需要当地农业部门和专业合作社对分散果农进行引导、联合,需要电商的支持,物流业的帮助……说起来仿佛一个成功的网络销售案例需要的元素太多了,但总结起来只有一句:多些集体关注,多些为滞销苹果点击鼠标的人。“双11节”期间,网购数据已经到了让人咋舌的地步,这样的网购热情能不能分些给农产品呢?
与其他网络营销不同的是,为滞销的农产品寻找网络买家更是一项公益活动。此前,电商对待农产品的谨慎态度有其利益考虑,有些农业部门也显得缺乏热情。而在此次的“触网”行动中,已有不少电商出手相助,另外,也希望看到职能部门的积极回应和努力,以及更多网友在网购中的“点点”支持。只有各方共同为滞销苹果谱写网络语言,才会让苹果充满自信地走向网络。
苹果“触网”,摆脱滞销,重要的是将它带入信息传递无比迅速的网络时代,如此苹果才不会是网购世界的陌生物,真实世界的滞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