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中国人的性格总是充满矛盾的,虽然讲求“中庸之道”,但实际上既目空一切又惧怕一切。尤其是在对待外国人这一特殊群体时,尤其如此。在口头上、言语上对其不屑一顾,称其为“洋鬼子”,但在实际的交往中却又往往诚惶诚恐。甚至很多国内企业也将国外人才视为救命稻草,百般依赖,还“梦想”着将他们的价值压榨得干干净净。
商人逐利,只要是能够赚取利润,就能动用一切在道德、法律底线以上的手段去完成这一终极使命。甚至就连企业的根本——人才,或许也仅仅只是一种为自己造势的“工具”。虽然其中不免会有真心实意、求贤若渴的状况存在,但很多从没有从人才自身的角度去考虑,而是仅仅盘算着人才自身以外的因素。近日,中兴从落魄的黑莓中大肆挖角,并高调宣传,由此引来业界的颇多注意。
而类似中兴这样打着引进国外人才的旗号,其实却只是利用他们的名气或人气,达到为自己宣传造势、营造有利舆论的国内科技巨头并不在少数。此外,或许这些国外人才有着自己在专业方面的特长,但真的能够为国内科技巨头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它们能够起死回生甚至迅速一鸣惊人?真的别想那么多,外来的和尚不一定能念好经。
中兴挖角黑莓,“作”还是玩真的
中兴之所以大张旗鼓的宣布挖角黑莓,跟它颇让人为其担忧的近况有关。中兴2013年的财报显示,在752.3亿元的总收入中,运营商网络业务收入达到407亿元,占比54%。但终端产品业务只有217亿元,占比29%。而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当季实现营业收入190.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1%……虽然看起来都还不错,但要注意的是,传统电信业投资已经趋近饱和,如果不依靠终端产品业务,那中兴很快就会陷入增长的瓶颈,进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因此,中兴早早地就做出准备,进行了架构调整。在2013年最后一天,中兴决定提升终端等业务的地位,更好地提高营业收入。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据数据显示,按发货量衡量,第一季度中兴是中国第八大智能手机销售商,市场份额从一年前的8%降至5%。这无疑让中兴陷入一个两难地步,既准备在终端业务发力,却又没有特别的手段和谋略。
因此,中兴一再加强了在终端业务方面的规划。比如加强互联网营销,与小米、华为、酷派等大战营销战;比如推出众多千元以下的手机,吸引用户注意……但似乎还是不够,不能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于是,中兴将目光放在了落魄的黑莓身上。据了解,在中兴人力资源部门内部,甚至有一个专门负责从黑莓挖角的团队!而且从黑莓挖来的人才,大部分都集中于语音、安全、设计等方面。
中兴是真的想从黑莓挖角吗?要知道,目前才挖了不到20人,对于中兴来说显然形不成质变。除去这些“外来的和尚”可能带来的技术积累,中兴更看重的是他们身上的营销价值,可以为中兴手机增加些许宣传噱头。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兴通讯今年将营销支出增加一倍,以便增加智能手机销量。中兴目前看起来非常矛盾,既想真正玩一票大的,但限于时间不足、精力不够等问题,只好将这些“外来的和尚”当做花瓶……
莫迷信,外来的和尚不一定念好经
事实上,中兴并不是第一个让外来的和尚来念经的企业,也不是第一个以此为宣传卖点的企业。早在此前,就已经有众多同仁树立了榜样。甚至在营造“眼球效应”上更高一筹,让人对其公关团队不禁“拍手称赞”。但在随后,外来的和尚却都没能念好经。
在去年10月30日,乔布斯的扮演者、美国影星艾什顿·库彻于联想在洛杉矶举办的发布会上宣布正式加盟联想集团,并担任联想工程师。更加戏剧性的是,库彻在发布会上还激动地单膝跪地,从杨元庆手中接过联想的员工工牌。这一桥段瞬间点爆了国内互联网市场,彻底地满足了国人的虚荣心,也让联想的声势再度壮大。
但在随后的时间中,库彻却似乎再也没有传出来什么新鲜的消息,更别提有什么具有创意的新产品。难怪有网友讽刺他:“演过乔布斯就该深入了解苹果文化,现在为了钱为联想打广告,真是有点令人失望。”联想声势浩大地请来这个重量级“外来和尚”,最后却鸡飞蛋打,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效果。
作为科技企业的新锐,且早就熟悉互联网营销套路的小米自然也早就有所准备。在去年8月底,谷歌Android产品管理副总裁雨果·巴里就高调宣布加盟小米,成为小米全球业务副总裁,负责小米海外业务拓展工作。似乎觉得巴里的名头还不够响,甚至还爆出一条条桃色新闻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小米的如意算盘打得非常好,既赢得了眼球,让用户重新审视小米的品牌价值,消除身上的“暴发户”味道;又获得了一名实力干将,将自己的海外业务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事实上,似乎用户对巴里的身份并不感兴趣,反而对他身上的桃色新闻更感兴趣。而巴里加盟小米已有10个月时间,小米的海外业务似乎还一直在原地踏步……
从中兴、联想、小米的经历不难看出,外来的和尚真地不一定能够念好经。想用国外人才做噱头来取悦、“征服”国内用户的桥段,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管用。而且在随后的实际工作中,这些外来的和尚也还没有展示出应有的实力,国内科技企业的一番心血可谓打了水漂。
打铁还需自身硬,外来和尚是浮云
对于国内科技企业的这股聘请“外来和尚”的风潮,笔者持否定态度。不管是二者之间的融合度,还是其他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失败几率。剃头担子一头热,国内科技巨头拼命向这些外来的和尚“抛媚眼”,但最后真地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
如果仅仅将他们当做是营销噱头,还可以理解,毕竟在“营销为王”的时代,只要是有“眼球效应”的,都会被当做制胜的武器。但聘请“外来的和尚”,可不是简单的营销手段。如果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将其聘请过来,只为取得一时的轰动效果,真的能为最终的销售业绩增添许多动力和支持?
此外,如果只是噱头还好。但作为企业重金聘请而来的人才,目的自然是希望他们能将他们的先进理念或技术带到企业中来。但前面的营销运作,已经决定了他们或许是企业运营中的不稳定因素,真地参与企业运作之中,说不定还会引来什么结果。
打铁还需自身硬,国内科技企业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其实就目前来看,国内科技巨头在世界上已经非常有影响力。根本不需要借助“外来的和尚”来制造营销噱头,只需要吸收国外专业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实打实地将企业一步步地向前推进即可。
兼容并包,适度即可
随着地球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与国外的交流必不可少,人才的流动也不局限于国界范围之内。目前国内科技巨头哪家没有多个国外人才?可以说,拥有国外人才是科技企业向上发展,向全球市场进军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关键就在于不能夸大国外人才的重要性,不能视国外人才为救命稻草、“神器”,乃至营销宣传的噱头。如果真的是没有将所谓的“高大上”国外人才用在正途,而是用在歪门邪道上,只能说是既浪费资源,又愚蠢极致。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如何平衡国外人才和营销、公司运作等之间的关键节点颇为重要。可以说,国内科技企业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既要做到兼容并包,也要做到适度即可,切不可盲目,将自己给搭进去。否则,到时候悔之亦晚矣。(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102927545,并注明出处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流66293965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