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看了很多书,却依然没有洞见?

李靖
前几天有人在知乎上问:李叫兽是如何搜集和整理信息的?

今天就回答下很多人问了很久的这个问题,并且解释一下如何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我想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期待的答案是一个书单,可是我要告诉你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我想大部分人都经历过高中,你会发现高考650分的人和450分的人书单基本上是一样的。书单本身并不能造成知识体系的差异,甚至接触信息的数量本身也不能。

可是为什么有的人总是让人感觉“充满洞见”,“具有启发性”,“能谈笑风生”,而有的人却不能?

这往往并不是因为他们接触了更多的信息,找到了更适合搜信息的网站,或者偶然获得了绝密的书单,而是因为他们处理信息的方式、看书的方式与众不同。

而我就讲讲我是如何整理信息,并且获得“系统化知识体系”的。(前方鸡汤预警)

1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我在看书的时候,每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都停下来去寻找联系——看看有什么其他的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

比如我在一本讲神经心理学的书籍中偶然看到这样一句话:

“人的爬行脑(控制人的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

这句话如此之简单,任何人看完、学习完甚至把它背得滚瓜烂熟都不会超过5秒钟。

但是我却学了很多个小时。

我问自己:

“我遇到的那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理论所解释呢?”

如果不找出至少5个现象我是不会罢休的。

首先我想到了iPod的文案“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里”,这句话显然比“小体积大容量的mp3”要好的多,因为上面说了“人的大脑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视觉化的信息”,而“1000首歌放在口袋里”能够就是更加视觉化的信息。

既然这样,还有哪些视觉化的文案呢?

比如“能拍星星的手机”?“只融在口,不融在手?”

除了广告文案,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这个理论解释?

对了,“理论的传播”本身就可以被这个理论解释啊!

“只要抓住机会,即使你能力不高,也更有可能成功”,这句话早就有了,但是并没有被大家挂在嘴边。

直到雷军说了句“台风口上,猪也会飞。”比起前面抽象的理论,这是更加视觉化的表达,自然容易朗朗上口,从而被记住和传播。

哦对,说到“朗朗上口”,众多的谚语也是流传多年、朗朗上口啊,那么它们是不是“视觉化”的呢?

的确是的,谚语并没有说:

“同时实现多个目标”
“拿在手里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敌人现在很害怕”
“不要第一个出风头”
“早点行动更加有机会”

而是说:

“一石二鸟”
“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敌人如惊弓之鸟”
“枪打出头鸟”
“早起的鸟有虫吃”?

人们口口流传的,除了谚语,还有什么?

自然是谣言了,实际上,谣言也是视觉化的信息:

“wifi会杀精”,而不是说更加抽象的“wifi对健康不好”;

还有呢?

古人对抽象现象的解释也是视觉化的(这样更加容易理解),为了解释成雨的原因,他们塑造了雷公电母和龙王,它们都有明确的视觉化形象。他们更加容易相信龙王这样的视觉化信息,而不是抽象的自然原因。

甚至很多伟大的演讲也是视觉化的。比如马丁路德金说:

“我们追求人人生而平等,我们要减少种族歧视!”

而是说: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还有呢?我喜欢足球,突然发现球员的绰号也是视觉化的,比如“独狼罗马里奥”、“小坦克鲁尼”、“小跳蚤梅西”,而不是抽象的“一意孤行罗马里奥”、“勇猛鲁尼”和“灵活梅西”。……

“爬行脑更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这句话如此简单,1秒就能看完,但是用这种方法,即使看再多的书又有什么用?

书上可能会对理论举例说明,但是那仅仅是别人使用理论解释现象,并不代表你也可以用同样的理论来解释现象。

所以我在看书或者接触任意一种信息的时候,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理论,总是问自己: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理论解释?还有呢?还有呢?(一般要找到5个以上)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真正导致人与人之间知识水平差异的,往往并不是知识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

而且随着知识的增多,建立联系的收获也会越来越大。

当你只有一个知识的时候,增长1个知识可能就是增长一个知识。但是当你有10000个知识,接触1个新知识可能意味着增长了5000个知识——因为你跟其中一半的知识建立了联系。

2
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


当我接触了一个新知识的时候,不光要想“过去的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还要想“我的哪些行为可以被这个知识所改进?”

比如仍然是上面的知识点——“人的大脑喜欢视觉化”,我的哪些行为或者工作可以被这个知识所改进呢?

首先就是我自己的公众号,过几周可能要写写“产品的象征性价值”,如果视觉化的话,不如改成“给用户带上合适的帽子:你的产品会想帽子一样,影响用户的形象。”

还有我的演讲,比如前段时间的《你为什么会写自嗨型文案》中,我把两种文案写法(追求语言的华丽VS追求影响用户的感受)人格化成了两种人——X型文案人和Y型文案人,从而让人一下子记住。

还有,我甚至想到了将来求婚的时候,不应该说“我想和你永远在一起”,而是“我希望有一天我们都70岁了,仍然能手牵手走在XX的沙滩上。”(更加视觉化)

总之,当你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一定要提前构思一下——这个知识会如何改变我的行为?将来我可能会怎么用它?

为什么呢?

因为很多人的问题并不是缺乏知识,而是到了某个时刻想不起来应该用什么知识。

而这种提前的设想(将来我可能会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就可以让你形成一种“自动触发”,到了某个问题,就可以立马想到相应的知识。

就好像熟练的司机开车遇到突然状况的时候,不用思考也知道松油门踩刹车踩离合——这些知识已经形成了“自动触发”,可以很容易被应用。

3
尝试去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大部分人满足于既定的任务和日常的生活,不想去深入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而有一部分人却在别人停止思考、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习以为常的时候,仍然积极地探索答案。

比如在有一次出去吃饭的时候,我走进一个很廉价的盖浇饭餐厅,见到了这种菜单:

同行的朋友都觉得这样的菜单隐隐让自己很不舒服,不知道该选什么。但他们都让老板推荐了几个菜之后开始吃起来,忘记了刚刚“不舒服”的选择过程。

而我却无法容忍这种模糊的感觉,希望探究一下背后的道理。

然后想着想着,突然想到了很久之前看过的一个心理学实验:

研究人员随机找了2组消费者,在两组面前都呈现了一系列昂贵的果酱,并且给他们提供试吃机会和优惠券。

不同的是A组消费者面前摆着6款不同的果酱,B组消费者面前摆着24种不同的果酱。

结果发现,A组中有30%的人最终购买了果酱,而B组中只有3%的人购买——都说选择多是好事,但过多的选择让B组消费者在比较的过程中心疲力竭,最终放弃了购买。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决策瘫痪”,指选择过多的情况下,人会因为对比选项耗费的过多精力而直接放弃做决策。

这不就是家餐厅菜单的问题吗?主人自己觉得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但是这么多选择反而过多耗费了消费者的脑力,最终降低了所有选项的吸引力。

然后我再继续想,还有什么事件和这个是类似的?

比如肯德基为了方便选择,菜单只有20多道菜,甚至还推出了套餐来简化选择。

再比如很多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喜欢“单品爆款”而不是“机海战术”。

还要再想,将来我有什么行为可以因为这个知识而改进?

结果还真的有。

有一次我做募捐的时候就使用了这个技巧,一开始队友都是说:

“有一个XXX公益项目,请支持一下,捐一些钱吧,多少都行!”

而我就想到了自己的这次经历,觉得这样说会提高捐款人做决定的成本(他还需要想一下到底捐多少合适),因此建议队友改为:

“帮帮这些孩子,捐10块钱吧!”

结果募捐的数量大幅度上涨。

很多人可以容忍生活中的奇怪现象和模糊性。在他们眼里,世界已经变得如此熟悉,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见怪不怪了。

但是我却无法容忍这种模糊性和一知半解。

再比如我本科在武大时,曾在快递点看到一个牌子:

看到后我觉得有点怪怪的,然后就停下脚步去想,还拍了下来。

最终发现哪里奇怪了:快递公司把“武大分部”这样的信息放在显著位置,却把“申通快递”这样的信息给边缘化。

从设计角度来讲,这个牌子的核心表达的信息是“武大分部”,可是对于一个放在武大的牌子来说,“武大分部”有什么意义?难道武大会出现“华科分部”这样的牌子?

但是对申通快递来说,这样做却又是合理的——对他们的快递员来说,所有的牌子都是“申通快递”,因此“申通快递”这几个字是没有用的,他们更加关系的是“华科分部”还是“武大分部”这样的信息。

所以,用互联网时髦词汇来说,这个牌子并不是“用户导向”的。

然后再想,有没有其他人研究过这个呢?

后来我学了心理学才知道perspective taking的理论,人考虑问题习惯性先从自己出发,而不是对方出发。

然后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解释呢?

比如我过去发邮件简历的时候,命名直接是“简历.pdf”而不是“李靖.pdf”。

再比如早上看到太阳,所有人都会说“日出了”(自我视角),而不是更加客观的“地转了”。

实际上,如果仔细观察历史上的“洞察力”事件,路径经常出人意料地相似——在大部分人对反常的现象视而不见、放弃思考的时候,总有一部分人选择去解释它、探究它。因为他们无法容忍自相矛盾、不明不白和模糊性。

比如X射线的发明:

伦琴在做研究时,发现及时用纸板盖住了阴极射线发射器,房间另一头的氰亚铂酸盐钡屏幕还是会发光。

其他很多研究者都发现了这种现象,但是他们都把这种现象解释为“设备疏漏”等原因。而伦琴却无法接受这种牵强的解释,于是花费精力去探究,最终发现了X射线。


结语

经常有人问我“你是如何构建的知识体系”,写出来后,我却发现原来如此之简单: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看到知识后问自己: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还有呢?还有呢……

●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问自己:这个知识可以用于做哪些事?还有呢?还有呢……

●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理论或者知识可以解释?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我知道很多人会不喜欢这个答案,他们更加期待的是具体的一套工具,比如一个思维的模板、一个整理知识的软件、一个搜索知识的网站或者一个优秀的书单。

但是我提供的却是一种“无法看了就会”的方法。这种方法就像“俯卧撑训练技巧”一样,无法让你看到之后就能增长胸肌,非得自己付出大量的努力来训练才行。

实际上,洞察力、知识网络化等能力增长的确跟肌肉增长原理差不多。肌肉增长需要大量的刻意训练来刺激肌纤维的生长,而洞察力等能力也需要大量的思考、练习和探究,来刺激新的大脑神经突触的增长。

所以,如何构建庞大的知识网络?并不是要单纯多看书多接触世界就行了,而是有“好奇心”,总是想建立联系,想用知识提升现在的工作,想问“为什么”。

小时候你看到天空是蓝的,你会问: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啊?所以你一直在进步、一直在理解这个世界。

直到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对所有的事情都习以为常,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也就渐渐失去了洞察力。当你开始觉得,天是蓝的是因为它一直是蓝的,公司有这个规定是因为它一直是这样做的,某个偏方有效是因为一千多年来一直是这样,那么你就失去了洞察力。

John Carter教授对哈佛大学商学院几十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和取得一般成就的人最大的区别就是2点:

1. 他们相信自己,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些什么。

2. 他们喜欢问为什么。他们无法容忍自相矛盾、模糊性和不清不明,他们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

最后,借用乔布斯的一句话: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时间: 2024-10-27 04:11:32

为什么你看了很多书,却依然没有洞见?的相关文章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实例与创意(修订版)》—1你已经知道多少了?

灵感闪光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实例与创意(修订版) 许多设计师在遵守规则与打破规则上同样无能,而好的设计师两者都能兼顾. 吉姆·艾丽 沙凡那港艺术与设计学院 1.你已经知道多少了?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想要确认,在给你灌输更多先进理念之前,你已经拥有了基本的知识储备.当然,即使你还不具备这些基础,你也可以从本书中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为了进一步讲解知识,我们假设你已经对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我已经为刚入行的设计师写过许多书籍了,因此这个简介就有了一点"试金石"的意义.如果你不能回答这些问题

帮我看看这段ajax有什么问题,我看了很多遍,打死都不知道什么问题?

问题描述 帮我看看这段ajax有什么问题,我看了很多遍,打死都不知道什么问题? 1原代码: echo"<li><a href='javascript:void(0);' id='newjh'>提交</a></li>"; jquery代码: $("#newjh").click(function(){ user=$("#user").val();eml=$("#eml").val()

单链表-无法解析的外部符号,看了很多帖子,试了无数方法,还是没辙

问题描述 无法解析的外部符号,看了很多帖子,试了无数方法,还是没辙 大家去我上传的资源(就一个资源)里下载这个项目,很小,10M我真的没办法只能这样了,这次问题可能不简单,想挑战的可以试试 解决方案 是不是有用第三份库,那么就要link对应lib.或者是你自己是否用函数等没有实现 解决方案二: 缺少lib或者.h文件 解决方案三: 函数均已实现,也没用第三方库.我说一下我的工程结构,a.h定义了一个类,a.cpp实现功能,我在main.cpp里实例化这个类,再调用其中的一个函数,它就说我有无法解

mvc4-怎么把MVC生成的table表格导出来啊,看了很多网上的资料,都没说清楚

问题描述 怎么把MVC生成的table表格导出来啊,看了很多网上的资料,都没说清楚 怎么把MVC生成的table表格导出来啊,看了很多网上的资料,都没说清楚,求详细步骤,包括视图和控制器里面的代码 解决方案 控制器: public ActionResult View(int ID) { string strSql = "select * from Student"; DataTable dt = DbHelper.ExecuteDataTable(strSql); //获得DataTa

excel-C# 中怎么获取Excel 中的数据。 看了很多例子,不明白怎么获得表格中行数和列数?

问题描述 C# 中怎么获取Excel 中的数据. 看了很多例子,不明白怎么获得表格中行数和列数? 使用CONSOLE APPLICATION 建立的工程,求大神指点! 解决方案 通过流读取行和列,再填充带DataSet中.

设计-web网站一般看叶些书?

问题描述 web网站一般看叶些书? 网上下了些书, 比如 <photoshop 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 <flash cs动画设计与制作300例> <css设计指南第3版> <php从入门到精通第3版明日科技> 等. 看这些书行不行啊? 解决方案 坦率地讲,看这些书可以.但并不完整. 学习web开发,首先要有学习思路,有了思路,看哪些书自然就知道了. 我建议如下: 首先熟悉HTML(网页基础) 然后是DIV+CSS(网页布局,选择器基础) 然后是JAVASCR

link 中let为什么不需要声明就能使用,看了很多文章还是不清楚,谁知道?

问题描述 link 中let为什么不需要声明就能使用,看了很多文章还是不清楚,谁知道? link 中let为什么不需要声明就能使用,看了很多文章还是不清楚,谁知道? 解决方案 上午回答过你了,比如 from x in table let i=x*2 select i; 它相当于 table.Select(x => new { x, i=x*2 }).Select(x => x.i );

c#-什么样的情况下,调用close,什么样的情况下,调用dispose?看了很多文章还是不懂

问题描述 什么样的情况下,调用close,什么样的情况下,调用dispose?看了很多文章还是不懂 什么样的情况下,调用close,什么样的情况下,调用dispose?看了很多文章还是不懂 解决方案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close一般是关闭数据库,文件等,dispose是释放非托管资源. 解决方案二: close是关闭连接,如数据库连接:dispose是释放非托管资源,如网络连接.

c#-C#中Cs cs1;的cs1只是一个引用符,cs1占空间吗??不过很多书上说是存储是栈上

问题描述 C#中Cs cs1;的cs1只是一个引用符,cs1占空间吗??不过很多书上说是存储是栈上 可是这个Cs cs1;只是一个类的引用符的声明,声明不是不占空间的吗,何来在"栈"上存储了 Cs 是一个类名. 解决方案 Cs cs1 = null; 它的意思是分配了栈空间,但此对象没有对应的堆首地址的指向.即 解决方案二: 对象的声明是栈上分配一个指针,在堆上分配具体的空间.没有实例,只占用了栈上的空指针地址空间,没有堆上具体内存的开销. 解决方案三: class Cs { stat